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

    顾雪军

    摘要: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具有从事货币信贷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经济结构,产业机构,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促使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升经济效益,防范风险,需要重视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提升内控的有效性,保证银行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确保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下文将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一、商业银行简述及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简述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其基本业务为吸收社会存款,发放商业贷款以获取收益,主要职责有承担存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商业银行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可以对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合理调配,从而发挥资金的最大价值,能够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具有信用创造、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职能,重视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商业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是预测经济形势的“晴雨表”,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对经济的影响较大,如果不注重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则商业银行一个经营异常的情况很可能会波及整个金融行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

    其次,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推进银行改革。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金融行业的涵盖范围逐渐扩大,与此同时金融风险也被逐渐放大,基于此,加强银行内部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另外,我国在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改革,要实现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就需要重视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在银行内部建立起自律机制。

    最后,加强内控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强化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市场密切相关,保证商业银行的规范经营,能够维护金融市场的有序性,从而建立开放、规范、统一的金融市场机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银行自律水平的提升。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有效的内控环境,全员内控意识不强

    缺乏健全的内控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部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认为内控管理的实用性不强,只是为了应对检查而设立,这使得内控管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管理层提出了实施内控管理制度,但是执行效果不佳,员工缺乏对于内控管理的普遍认知和重视;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将银行收益作为重点,忽视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不强,风险意识不足,从而使得内部控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责任制管理

    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当前由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新迭代较快,业务办理工作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部分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更新不及时,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因而使得银行的内控工作无章可循,降低内控管理效率[1]。另外,部分商业银行缺乏责任制管理,对于各岗位的权重划分不明确,工作过程中存在推卸责任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约束性不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控管理效率。

    (三)内控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约束力度不足

    监督工作是检查银行工作规范性的重要手段,当前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监督方法的选择过于单一,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监督工作的落实度不够,趋于形式化,这使得监督职能的效用难以发挥;银行各个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而无法系统、全面的对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预警和监控,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另外,部分商业银行的监督缺乏全面性,缺乏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机制,监督工作仅仅局限于事后监督,无法做到事前预警,内部控制管理缺乏积极性;同时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不能实现从员工到管理层的全面管控,使得监督管理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升内控意识,培养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

    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给金融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这对银行内控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商业银行应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可以在银行内部加强宣传教育,拓展工作人员对于内控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内控管理不仅仅是银行管理层的事,应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同时银行应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可以提高银行工作准入门槛,也可以加强与高校合作,进行定向人才培养,以提升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重视风险预警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银行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及时预测金融市场风险,提升风险识别度,进而提升风险规避能力。首先,商业银行应重视制定风险预警制度,发挥银行会计的作用,会计人员要能够及时准确的识别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前制定防范预案,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银行业务人员操作的规范性,避免不当操作引发风险[2]。其次,业务环节是风险因素之一,因此银行应注重业务完成之后的动态跟踪,并注重对各项业务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通过加强对业务的动态跟踪,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的经济损失;同时银行应完善内控评价体系,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并且将内控评价与绩效挂钩,以发挥内控评价的积极促进作用,为银行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三)健全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强化约束力度

    監督的目的是保证银行经营活动开展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加强内部控制需要重视发挥监督的作用。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加强内部监督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注重权责的划分,确保权责分明,总行要拥有一定的决策控制权,对于各分行的决策权应适度下放,给予分行一定的灵活性,但也要有约束性;总行要完善授权管理机制,根据各分行的风险规避能力进行合理的授权,授权不是固定不变的,需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识别能力等进行适当调整。其次,重视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强化银行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职位分离可以有效保证银行各部门、岗位工作的规范性,避免违规违法操作;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可以实施轮岗制,进行定期轮换[3]。最后,完善审计监督部门,保证其独立性,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必不可少,通过建立独立审计监督部门可以保证监督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监督审计部门既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又要对员工进行监督;银行审计监督部门应定期做好业务核查工作,对于核查结果要由管理层审查,监督人员要对结果负责,保证监督岗位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的发展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内部管理的影响,规范化的内控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对银行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调整、约束、规划以及控制,从而保证银行的业务规范有序进行,保证银行业务的合理开展,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原有的管理体系难以满足银行业务服务要求,因此需要重视创新内控管理手段,制定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形成制约监督机制,保证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科学性,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金融市场机制,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少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 2018(24):37-38.

    [2]阳小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与内控体系构建探讨[J].时代金融,2018, 709(27):94-95.

    [3]吴翀霞.提升政策性银行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 2018,242(2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