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乐学课堂
江绪剑
乐学既是教者的施教追求(即愉快地教学),又是期望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即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对课程和教材的准确把握是乐学的必要前提。以前,我们视教材为圭臬,亦步亦趋,认为就应该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内容一板一眼地教,其实我们也可以在以往教学经验的积累上,小范围地进行教材内容、教学顺序的调整,这样更利于我们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比如在听于永正的徒弟李虹霞老师的课《善于发现的眼睛》时,她就根据她的目标把几篇课文整合在一起,有《画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数星星的孩子》,有点类似于群文阅读,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又带出了其他两篇课文,整个课堂识字量大,阅读量大,但是那么长的时间,孩子们学得很有兴致。后来,笔者借用了她的方法,上完第二单元的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由一张地图引起的》后,跳过第三单元的内容,直接进行第四单元动物类专题的群文教学。笔者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上课兴致非常高,在观察事物中体会到了快乐,有的孩子还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绘声绘色地写下来。
找准教材与学生发展的契合点是乐学的关键环节。比如薛发根老师执教《黄果树瀑布》,一开始便请游览过黄果树瀑布的学生谈谈切身感受,前两个回答问题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稍若,一个说黄果树瀑布很宽,一个说黄果树瀑布很白,而第三个孩子站起来时却说:“虽然我没到过黄果树瀑布,但一看到这张图片,我感到那水花都快扑倒我脸上了。”老师马上肯定了这个孩子,鼓励其会表达,把这种感觉具体化了。薛老师的这节课就以《黄果树瀑布》这篇游记为载体,主要对孩子们进行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哗哗的水声、喧嚣的水声、轰然作响的水声进行比较,体会每一种声音的不同。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发现,描写声音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词更贴切,怎样准确地用词,怎样精妙地表达。学生在读、品、思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而快樂。
走进并了解孩子是通往愉快教学与快乐学习的路径。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改变死板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因素,比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一个互动环节,甚至于老师一个有趣的手势或者一个夸张有趣的评语,都无疑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引子。当然,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能使学生精神放松,产生“共振”效应。教师应善于运用幽默语言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乐学、爱学、想学。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竹市大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