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郭利民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就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74例,计算机表法为分组方法,各37例。对参照组予以尼莫地平治疗,对实验组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经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临床效果分别为97.30%(36/37)和75.68%(28/37),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参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血流变学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丁苯酞;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脑供血不足(CCCI)主要因大脑整体水平保持为慢性持续低灌注状态,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在40 mL/min之下,不属于局灶性脑缺血。年龄在60岁之上的老年人,其中有2/3的人群存在脑供血不足[1]。脑供血不足病情发展会转变为痴呆、脑梗死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现实施早期干预和诊断,对脑供血不足情况具有一定防治作用[2]。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效果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就诊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74例,计算机表法为分组方法,各37例。实验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54~79岁,平均(66.32±2.18)岁;参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2岁,~79岁,平均(66.21±2.23)岁;以上数据充分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并对其进行分析检验,组间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予以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参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3188)治疗,每次取30 mg药物让患者口服,每天服用3次,坚持服用2周。对实验组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每次取0.2 g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让患者口服,每天服用3次。每次取1袋养血清脑颗粒(生产厂家: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号:国药准字Z10960082)让患者口服,每天服用3次,坚持服用2周。

    1.3 判定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脑动脉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均数±标准差)形式为计量资料,(%)率形式为计数资料,两组涉及数据分别采取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经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实验组和参照组临床效果分别为97.30%(36/37)和75.68%(28/37),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2组患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

    实验组患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参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被正式命名,其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发病初期病情隐匿,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沉、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无明确的系统性神经缺损定位指标[3]。有关研究显示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正常和卒中之间的慢性持续低灌注状态,无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

    丁苯酞是芹菜籽提取物,属于新型药物,丁苯酞可对缺血性脑损伤等病理情况予以阻断[4]。丁苯酞具有抗血小板具体、解除血管痉挛、开放侧支循环等效果,使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增加。使线粒体膜电位恢复,将线粒体磷酸腺苷酶逐渐提升,对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使ATP水平提升,将能量代谢情况予以改善。养血清脑颗粒主要成分包含川芎、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钩藤、决明子、夏枯草、延胡索、珍珠母、细辛等[5]。其可使血中缩血管物质内皮素水平降低,将舒血管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予以提升,在血管内皮功能予以改善,实现扩张血管的效果[6]。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予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血流变学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杨 平,刘建民.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6):46-48.

    [2] 曾勋枝,陈学林.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11):52-54.

    [3] 程颜梅,李 博,张洪武,等.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脑血流速度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3):450-451.

    [4] 程新峰,刘建青,余长有,等.丁苯酞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脑血流量及血脂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0):2542-2544.

    [5] 刘宏雨,李献军,李晓玲,等.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0):1518-1520.

    [6] 彭智芳.慢性脑供血不足应用丁苯酞治疗的效果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