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深度教学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来,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学途径。笔者在实施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也将深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着力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从深度把握历史本质,超越表层知识;深入创设历史情境,完整理解历史;深层探究历史问题,激活历史思维这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建构策略
自新一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历史教学获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历史课堂的一些固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为主要的问题是教学表层化。简单地说,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很少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历史本质,导致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历史思维发展效果也不佳,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驱动着历史教师继续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如何实现此要求呢?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了深度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呼吁历史教师立足历史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历史学习能力。基于此,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笔者尝试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
一、 深度教学的界定
建构深度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先搞清楚什么是深度教学。深度教学这一概念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提出来的。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深度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进行时,同时获取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什么是深度教学,还没有明确的界定。郭源祥教授认为,深度教学是相对于表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打破简单知识的限制,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完整地处理知识,驱动学生从符号化学习走向本质化学习的教学活动。罗祖兵教授认为,深度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走进教学活动,把握学习内容。李松林教授指出,深度教学是实现学科、学生和学习互动,由浅入深地驱动学生把握学科本质,获取学习本质,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综合现有的研究,联系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深度教学是反对浅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以驱动学生深度探究知识意义的教学活动。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深度教学具有如此特征:首先,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对立;其次,深度教学强调深层知识;再次,深度教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最后,深度教学驱动学生学会学习。立足深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笔者在实施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探索、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知识,完整理解知识,激活历史思维,借此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二、 建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把握历史本质,超越表层知识
掌握历史本质是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保障。历史本质不是一个深奥的名词,是指对历史内容主线的把握。历史深度教学的原则之一是,准确把握历史教学内容,梳理清楚历史知识关系,在不迷信教材的基础上,也脱离教材。基于此,在实施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时候,笔者以知识为切入点,应用如下策略探寻教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1. 整合教材内容,建立知识联系
教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历史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立足历史课程标准、学生历史学习规律等,整理知识内容,组建出的文本材料,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浅层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过分地依赖历史教材,一般是教材中有什么自己就讲什么,教学行为为教材束缚,导致学生过分将教材作为唯一资源,同时唯教材是上,影响了历史学习质量的提高。深度教学课堂的建构,要求教师打破教材的束缚,分析、挖掘教材内容,整合教学内容,纵向和横向地建构历史联系,获取完整的历史结构,驱动学生在把握历史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建构出完整的历史结构,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基于此,笔者在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时候,这个整合教材内容,建立知识联系。
以“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这两部分内容为例,旧版的历史教材中,将这两部分内容设定为了两个单元,分单元地进行讲述,旨在使学生整体地建构历史认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发展历史时空观。但是,新版的历史教材,却将这两部分内容,穿插地分布到了四个单元中,引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进行穿插式地讲述。如此编排,割裂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深度教学的实现。对比新旧教材,在深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打破单元限制,将涉及“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实现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联系,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此外,在整体性地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发展时空观念,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深化知识教学,挖掘教材价值
建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课堂,反对在历史课堂上,死板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使学生把握历史学科特征,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能够了解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在浅层化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机械灌输知识,是在哗众取宠,在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下,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难以建立深刻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干巴巴的历史事件上。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在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时候,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价值,打破教材表层知识的限制,深化知识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把握历史背后的意义。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秦始皇是这节课的主要历史人物,围绕秦始皇这个人物,教师要引动学生梳理秦国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为了维护统一采用的措施等。为了避免在课堂上机械地引导学生分析现成的历史内容,笔者将秦始皇作为教学要点,创设了“追寻秦始皇”此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教材,经历秦始皇生活的时代,并要求学生从“统一中国”“维护统一”“暴政”等方面入手,对秦始皇进行深入的探究,联系他的生平事迹,建构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从而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知,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在此探究过程中,笔者还以“暴政”为话题,驱动学生探寻秦始皇被称作是“暴君”的原因,同时探究秦始皇被称作“暴君”的疑点,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究秦始皇的功过,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此教学,不仅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还锻炼了历史探究能力,便于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二)创设历史情境,完整理解历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情境是唤醒学生已有认知,驱动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手段。历史课程标准中也建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之一是引发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深度学习历史,完整地理解历史。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往往应用粗线条的方式,向学生客观地描述历史事件,很少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细致地分析,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学习效果,阻碍了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具有深度性的历史课堂,少不了对历史细节的分析和探究。因此,笔者在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时候,以细节内容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点燃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另一方面,驱动学生深入探究历史,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例,康乾时期是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代表时期,却也是封建王朝发展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隐藏的是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详细地向学生讲解此内容,是困难重重的,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针对该情况,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此信息,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创设出细节情境,驱动学生深入地探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背后的危机和矛盾,借此实现对课堂所学的深刻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探究歷史问题,激活历史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问题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却缺少高质量的历史问题。高质量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历史思维,驱动学生深度探究的关键。在高质量问题缺乏的情况下,学生是难以深度探究历史,实现深度学习的。解决此问题,在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分析历史内容,探究历史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切实地激活学生思维。学生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在体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阻碍,却也是学生突破历史学习阻碍,深度学习历史的关键。所以,在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时候,笔者立足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鼓励他们自主发问,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对历史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习效果。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有一名学生立足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如此问题:为什么在起义之前,陈胜、吴广要搞舆论呢?为什么他们前期做好了准备的,但是却起义失败了呢?针对学生自主提出的这个问题,笔者鼓励全体学生合作探究。
此外,教师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高质量问题的提出者,在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把握历史学科内容,立足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情况,围绕重难点内容,提出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建立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历史思维,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在组织《明朝的灭亡》教学的时候,笔者立足明末的农民起义向学生提出如此问题:为什么朝代更迭的时候,大都是进行农民起义呢?为什么农民起义会失败呢?
三、 总结
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深度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深度把握历史本质,深入创设历史情境,深层探究历史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维作用下,深度理解历史知识,建构历史结构,切实地提高历史学习质量,夯实形成、发展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高潮.在核心素养统摄下理解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思想内涵[J].历史教学问题,2018(5):113-114.
[2]周云华.设计有度 精彩无限:“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7):52-56.
[3]曾治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1.
[4]沈志伟.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5):96-97.
作者简介:
林铃容,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潭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