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李文智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作用,并围绕预算与核算关系变化、资产核算优化等方面,研究了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合树立新型管理理念、加强会计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资金流动、事務运营乃至战略决策都具有关键性影响,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质量、维护社会公平等各项职能的稳定发挥。近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政策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下,传统会计制度在实践应用中的全面性、适应性逐渐降低,新会计制度应运而生。
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作用
新会计制度实行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等传统会计制度成为历史,从根本上实现了我国社会中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统一标准,有效解决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核算框架不一致、多项制度条例并存、核算内容差异繁多等矛盾问题。在此基础上,新会计制度还发挥出了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新会计制度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
在传统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缺乏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制度依据,因此,很难保证核算内容的全面性与精细性,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水平的完整化、实际化掌握。而在新会计制度下,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核算要求、核算方法被明确编写在制度准则中,提高了会计人员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的可行性。除此之外,传统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核算基础等方面的缺陷问题也在新制度中得到完善与补充,使得会计核算的实践活动更具优质性。
第二,新会计制度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整体效率。
在新制度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核算对象、核算结果、报告方式等都实现了科学分化,进而形成了双体系、双基础、双目标、双功能、双报告的新特征。由此,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会计人员的各项工作权责得到了明确落实,为核算压力的分解、核算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1]。
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表现
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财务预算与财务核算的关系变化上。
在传统会计制度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大多过度重视财务预算,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等同。结合行业经验来看,片面追求财务预算而弱化财务核算的地位,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陷入收入严谨支出粗放的困境中,既不利于核算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政府资金、国家资源、社会财产的有效保护与科学使用。
新会计制度实行后,基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角色定位、职能权责等方面的充分分化,财务预算“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立足实际、全程着手的新要求。不但平衡了财务预算与财务核算的关系,也给会计核算中预算元素的充分渗透、灵活运用提供了支持,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成本管理活动的有力开展和经济事务决策的合理制定。
第二,表现在对资产核算的优化上。
在传统会计制度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围绕当下的资金流动过程展开,疏于对已消耗资金、已形成资产的价值关注与数据核算。这样一来,核算所得的财务报表数据信息,难免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资产规模有所出入。
相比之下,新会计制度明确提出要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纳入核算范畴,并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处理规范,在对会计人员提出全面化资产核算要求的同时,也做出了科学而清晰的工作指导。这样一来,财务报表更能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为单位制定财务决策、提升资产利用率夯实基础[2]。
第三,表现在对核算模式的调整上。
以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基于收付实现制开展,即把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是否实际支付作为核算标准。这种核算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的国情与传统,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核算数据难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经济活动、决策行为作出反映。
因此,新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形成了双重核算的新模式,从而有效地补齐了单一核算方式的短板。但辩证来看,这种核算方式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对策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快实现会计核算的优化转型,制定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会计人员应树立新的财务预算与财务核算工作理念。
首先,在保证财务预算重要性的同时,提高对财务核算的重视程度,从而构建全程贯穿、紧密衔接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在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经济活动之前,应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全面核算,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
其后,在相关财政事务的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预算内容,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的核算分析,以实时掌握前期预算方案落实的有效性。充分提高核算工作的功能价值,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提供过程助力。
最后,在完成阶段性的财政事务后,相关人员应做好各项数据信息的进一步核算分析,评估预算管理与经济活动的实际绩效水平,并由此实施责任追溯、双报表编制等后续工作行为[3]。
第二,新会计制度与传统会计制度相比存在诸多变化,且涉及核算基础、核算对象、核算方式、报告模式等多个方面。
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未能及时完成角色定位、工作权责的认知转型,没有掌握新变化所需的核算技能,势必引发相应的工作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需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养力度,带领和支持会计人员深入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并在先进技术手段与理论工具的辅助下渗透到工作中,为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体系、适应新型会计制度提供保障。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积极进行主动创新,致力于提高单位闲置资产的利用率。
例如,在传统视域下,固定资产退离一线后,只能通过折旧处理的方式实现价值转化,进而造成了资产投入成本与价值产出不对等的问题。会计人员可向管理人员提出决策建议,积极引入租赁、抵押等方式,实固定资产的二次利用,从而达到盘活资产、创造效益的经济效果。在此基础上,依照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将相关收益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是积极且多元的,但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全面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素养、资产利用等方面,以适应新会计制度,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财务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柏威.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影响研究综述[J].财会学习,2020(23):90-91.
[2]李梦.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影响及优化分析[J].财会学习,2020(23):112-113.
[3]邵阳.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1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