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细节、勾连中生成理解
王玉华
摘 要 整本书阅读常常需要从整体、细节以及内外联接上培养阅读思维。它更切合文本解读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读《水浒传》,把握人物形象是关键。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可以从整体认识情节上打下基础,在细节理解上深挖内涵,在古今、内外联接上发展思维,从而读懂、读深“水浒”中的人物。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水浒人物;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常常需要从整体、细节以及内外联接上培养阅读思维。它更切合文本解读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比如统编初中《语文》的几部长篇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从整体、细节以及内外联接上进行解读尤为重要。试以《水浒传》为例谈谈方法。
俗话说:“自古山东出英雄,梁山好汉最出名。”梁山好汉即是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里的英雄群像,他们快意恩仇、锄强扶弱,演绎了一段豪气干云的侠义故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并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也深刻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读《水浒传》,把握人物形象是关键。作者施耐庵在小说中把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层次性、流动性,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如何读懂“水浒”中的人物呢?
一、读懂情节:在整体认识上打基础
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阅读名著小说,无疑应把握好“故事情节”这一要素,为探究人物性格奠定基础。
《水浒传》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而又烦杂。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先在前四十回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入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每个人物的故事相对独立,各自集中描绘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然后再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联起来。所以读《水浒传》,读懂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情节是重点。我们可以借助一些阅读方法,在掌握重要情节内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1.运用简洁语言概括。这种方法需建立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学生每读完一段相对完整的内容之后,可以先用简明的短语提炼情节,然后以几十个字的内容概述。短语提炼可参考回目中的关键词。比如有关武松的回目“第22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我们可以提炼出“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等情节。这样便于记忆。然后再简要叙述。“武松打虎”可以概述为“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从此武松威名大震”。“醉打蒋门神”可以概括为“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施恩与他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概述的时候要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陈述的主体对象要交代清楚。这两个情节要陈述的主体对象就是武松。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三个要素都很清楚。学生可以用這种方法去掌握其他人物的主要情节。
2.寻找小说中的照应。照应是文学创作中的常用手法,是指作品上下文的呼应。阅读《水浒传》尤其要注意篇章间的照应,读起来会更觉情节设计之妙。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提辖出身,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打抱不平,洒脱一生,修得正果,圆寂于钱塘江的潮信前。他从出场开始为毫不相识的路人金氏父女鸣不平,拳打镇关西,再到后来的大闹桃花林、火烧瓦罐寺等等,每一次的行侠仗义,都没有为过自己。反观其他各路所谓的英雄好汉,出手杀人,或为己,或为至亲,或迫于无奈,或缘于性恶。比较之下,鲁智深这种纯粹的正义,真世间少见。关于鲁智深的情节安排很巧妙。作者以文殊院的智真长老两次送与鲁智深的偈语暗示了他的一生。一次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被智真长老推荐去大相国寺时赠与:“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遇林而起”,“林”当是指林冲,鲁智深为搭救林冲而惹了高太尉,从此走上了落草的道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逃走在江湖上”,直到占领二龙山才正式落草,所以说“遇山而富”。“遇水而兴”,“水”应该指的是梁山泊,至于“遇江而止”,有人解“江”为宋江,因“江”字亦可解为钱塘江,“遇江而止”,正可与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坐化浙江相印证。另外一次送偈语是鲁智深随梁山兄弟南征北战多年,征辽得胜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临别时智真长老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圆寂前领悟了这首偈子的含义:“逢夏而擒”,是预示自己生擒夏侯成;“遇腊而执”,指生擒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是暗示自己将在六和寺圆寂。两个偈语与鲁智深的情节互为照应,产生了奇特的效果。
古代章回小说经常以签文或偈语来隐喻人物命运或引领情节发展,形成趣味的联接关系,《水浒传》自然也不例外。签文或偈语往往成为主要人物整个人生历程的缩影,阅读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3.以人物串起关键情节。《水浒传》中几个回合一个中心人物。围绕人物,情节之间是环环相扣的。所以,我们可以某一个人物串联起相关的许多情节,在此基础上解读人物形象的特征。这样使阅读更具有整体性。具体过程为“人物+情节举例+阐释”的方式,先列出人物,再举出具体的故事情节,然后加以解读,用概括的语言阐释人物性格特点。可以用表格形式,一目了然。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形成关键记忆。举例如下:
二、读懂细节:在内涵理解上求深入
阅读名著,理解人物形象,应深挖内涵,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感受其蕴含的美。对于一部优秀作品来说,情节是“骨骼”,细节是“血肉”。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写出一个人独具个性的特点,表现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水浒传》中众多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不仅得益于精彩的情节叙述,更得益于那些凸显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致的描写。阅读作品时我们要抓住情节中那些细微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剖析细节中展示的人物特征。
《水浒传》中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比如“武松景阳冈打虎”,写老虎的进攻用“扑”“掀”“剪”等动词,写武松的还击用“闪”“棒”“揪”“按”“打”等动词,可谓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仅为读者逼真而清晰地呈现了一幅人虎搏斗的精彩场面,而且武松的勇猛神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种是体现故事发展的基本逻辑。这种逻辑性特征就是情节前呼后应,作品布局更加严谨。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寫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尖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同时也照应了前文“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搠倒差拨、富安和挑着差拨的头。再如文中林冲掇大石头靠住庙门这一情节为下文写陆谦三人进不了庙以及林冲得以偷听埋下伏笔。
第三种是既表现人物性格又使情节前后呼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林冲听到店小二告知的实情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用刀剜陆谦的心肝做了铺垫。再如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倒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巧妙的伏笔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勾连古今:在思维品质上谋发展
名著阅读,应通过批判性地思考,在不断探索中培养阅读思维品质,形成个性的见解。读古代小说要结合其反映的特定历史背景,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作品中人物,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
《水浒传》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作品揭露了这个时期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它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歌颂的是各个阶层敢于反抗作恶官僚、维护自身利益、不向权贵低头的反抗者,尖锐地指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矛盾。
阅读《水浒传》,只有理解了这样的背景和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这是勾连古代历史读古代小说的方法。
同时读古代小说还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梁山好汉不贪财、不怕死,铲除不平,劫富济贫,拯救他人,牺牲自我,为那个黑暗的社会带来了一点光亮。有人称之为一种侠义精神。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正确解读“侠义”,汲取“侠义”中积极有益的部分,让积极的侠义精神变成自己帮助弱小的精神支撑,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水浒故事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多种表现样式,如连环画、电视、电影、评书等。学生在阅读《水浒传》的同时,可以看一看其他文艺形式的作品,以此来调动阅读的兴趣,但是不可让这种阅读代替了阅读原著。这是我们在认识纷繁复杂的水浒现代文化价值时要树立的正确的阅读观。
当代中学生阅读《水浒传》,要遵从自己的真实阅读感受,培养探究的兴趣。可以围绕某一个话题开展专题阅读,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阅读一些名家点评《水浒传》的作品来深入理解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问题,让阅读视角更加“专业化”。比如古代小说研究专家胡菊人在《小说水浒》中谈宋江情节。他认为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躲在地窖,题反诗后被捕至劫法场得救,这些情节较为合理。而在第三十一回“锦毛虎义释宋江”中,宋江被捉上山,只叹了一句“可惜宋江死在这里”从而得救,第三十五回“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中宋江误投李俊、李立兄弟黑店被迷翻,李俊回来,谈起买卖说道“莫非是黑矮肥胖的人”于是得救。这些巧合重复运用不仅给读者造成了乏味的感觉,而且表明《水浒传》不能脱尽“传奇”本色。阅读《水浒传》,可以参照专家的这一观点反观作品情节,建立起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阅读名家点评,更有助于我们“读懂名著”,还能读出趣味。这是勾连现实,广泛阅读的好处。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