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
刘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全媒体时代媒介形式更为丰富,信息传播更为高效,我国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管理机制与经营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主体,应积极响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建立用户意识,树立互联网思维,掌握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媒体融合 编辑职业素养 复合型人才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十二次集体学习上做了题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讲话,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国战略层面对推动媒体融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龙小路在《媒体融合进入3.0时代,未来凸显十大趋势》一文中指出我国媒体融合已经由形式融合、内容融合升级至以体制机制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融合3.0时代[2]。随着媒体融合工作的纵深开展,期刊延续传统的办刊模式已举步维艰,唯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思变,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再创新,方能适应迅猛发展的全媒体时代,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适应知识即时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碎片化的传播,在众多传播媒介中找到适应期刊的生存之道。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编辑,期刊所有编辑出版、传播、变革与创新皆需经由编辑来完成,一本期刊的学术水平、质量水平乃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皆与编辑的职业素养、技能、学识密切相关。可以说,媒体融合时代对学术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传统型编辑的身份是单一的,角色定位是拥有精湛的编辑出版业务基础知识和实务能力,那么,媒体融合时代的编辑角色应是复合型编辑,集编辑职业化、学者化、全/新媒体化、学习创新者于一身[3]。
一、媒体融合发展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力要求
1.社交化的传播模式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媒体融合时代,信息的传播更是一种即时化、精准化、广泛化、碎片化和社交化的传播[4]。作为一名编辑,不仅要求具备较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能写能编,还要能说,要有较强的与作者、专家、读者进行对话、沟通的能力。作者、编者、读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编辑在作者与读者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编辑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我们才能知晓作者的选题、读者的期望和市场的需求。开放性和互动性是媒体融合时代的显著特征,内容的呈现形式与传播方式更为多样,期刊内容除了通过传统的纸媒进行整期、整篇的传播外,还可以通过社交群和朋友圈以碎片化的形式进行传播,编辑所要面对的读者群更为广泛,因而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也将更高。
2.丰富的知识储备
长期以来,编辑的学术地位都是比较高的,在人们的眼里,编辑是拥有广博的学识的,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的就是编辑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宽广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储备。传统期刊时代如此,媒体融合时代更是如此,期刊编辑既要通晓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政治、社会、经济亦有所了解,这样方能适应社交化的传播方式,面对不同的读者人群。此外,编辑亦要知晓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方法,找到适应本期刊的传播途径,所以说,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的知识素养将会更高,编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
3.策划能力、内容整合与挖潜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原来单一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被社交网络与移动自媒体切割、蚕食,期刊编辑需结合新媒体的特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碎片化及高时效性的传播方式,不断进行形式上的翻新与内容上的分解、整合。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为王是亘古不变的,内容资源是传统期刊立足和融入媒体融合时代的法宝,是各期刊所拥有的珍贵资源,面对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传播方式的改变,期刊编辑需熟知受众的喜好,拥有互联网内容生产能力,拥有超强的策划能力,要求我们能结合政策的制订,学界的热点、难点进行选题策划,结合焦点、典型事件进行事件策划。对期刊多年来所积累下来的内容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挖潜、分解与整合,借鉴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传播形式进行精彩纷呈的呈现。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结合,既可以保住传统纸媒的受众,亦可以锁住网络媒体受众。
4.依赖期刊资源,从数字化中获取盈利的能力
我国现有期刊近万种,其中包括科技期刊和人文社科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占比约60%。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期刊所应强调的两种效益,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期刊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而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更是与期刊的本质相违背。只有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期刊,方可称得上是“双效期刊”。但长期以来,受学术期刊公益性、强调社会效益以及关门办刊、各自为政、受众面窄、经营途径單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学术期刊整体的经营能力偏弱,“弱”“小”“散”是其总体特征。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于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出版、发行、电影和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原定于2012年以前要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后因种种原因,学术期刊的转企改制并没有得以坚持。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再提学术期刊转企改制表明了国家推动改革,鼓励期刊于市场中竞争发展的决心,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学术期刊多依赖于高校、科研院所而创办,办刊资金以拨款为主,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弱,面对改制的浪潮,学术期刊编辑要尽快学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游泳,研究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拓宽思维,敢于从互联网中获利。2019年4月12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了《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报告中就数字阅读的产值情况做了统计,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254.5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19.6%。从中可知,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具有巨大的产业前景。期刊社(编辑部)作为内容资源的拥有者,就如同拥有一座金矿,如何开发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经营能力,因此,媒体融合时代的编辑应是复合型的,其中也包括拥有数字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媒介平台的经营运作能力,在无法阻挡纸质期刊发行量下降的趋势下,我们要转变经营思路,敢于从互联网中获利。
二、提升与培育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策略
1.增强责任心
期刊质量包括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传播质量。每一项质量完成的好坏均与编辑的责任心息息相关。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媒体融合时代,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始终是对学术期刊编辑最基本的要求。但当今受到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年轻编辑的责任心有所下滑,急功近利,对出版工作的认识度不够,缺乏老一代编辑严谨治学的作风,对此需加强磨练,增强编辑们的责任心。增强责任心,除了编辑自身不断提高认识之外,在编辑部内部,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邀请老一辈出版人给年轻编辑授课,推行言传身教,强化榜样的力量。二是建立内部学习与纠错机制。每一期杂志在出版前或出版后都可对刊物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强化与提升,从而增强编辑们的责任心。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来管人,奖优罚劣,在制度管理中提升编辑的责任心。
2.建立用户意识,培育互联网思维
当今,我们已身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便利,而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则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无论你愿不愿意,每个人、每本刊都已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们普遍从手机、计算机等互联网工具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打破来稿选登、被动等稿、按部就班的传统出版模式,积极融入信息化浪潮中,依时而变,顺势而为,期刊编辑应建立用户意识,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最大化甚至超额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将用户所需要承担的成本降到最低直至免费。[5]用户意识、互联网思维应贯穿期刊出版与运营的整个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以及广告发行,精准地锁定用户群体。学术期刊编辑应积极响应学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强化学习,提升新媒体知识素养,满足读者纸媒阅读之外其他更深度的系统阅读需求,推动期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提升编辑综合性的技能水平
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更多的专业技能,如知识技能、编校技能、信息技术技能,应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既要加强对编辑出版基础知识和实务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动态,掌握新媒体知识,熟悉新媒体技术。对外要多走出去,参加各级培训讲座,与先进期刊多进行交流;而对内,则可结合每一位编辑具体的工作内容,让其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日积月累,不断总结与提升,拥有自己的学术专长。此外,也可邀请某一板块的优秀编辑分享成果与经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如《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非常注重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编辑们除了承担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外,还建立了内部讲座制度,编辑们外出参加会议回来,都要求以讲座的形式分享学习心得,既传播了知识,又提升了沟通能力。编辑们根据讲座内容,往往都能经过思考、提炼后形成学术论文予以发表。这一方式对编辑人才的培养提升是全方位的,既能编文章,又能写文章,还能做讲座,每一位编辑不仅是技术型的编辑,更应成长为学者型的编辑。
4.培育创新意识
创新是期刊发展的生命力。当前,各种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都在尽最大努力瓜分读者与市场。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在变,传播时效在变,出版模式在变,对学术编辑创新意识的要求会更高,学术期刊编辑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创新现有的出版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出版模式,创新经营模式。在创新中求突破,求发展,在媒体融合中抢占先机。
5.延伸产业链,增强经营意识
延伸产业链,利用拥有的内容资源在媒体融合中找到新的盈利模式,采取灵活的项目制,激发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期刊网络应用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及APP客户端等,线上线下互联结合。如画报类期刊,可将名师名家的绘画作品进行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由名师名家进行绘画作品的讲解,进而延伸到推荐与售卖其运用的绘画器材,这样延伸产业链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远大于纸质期刊发行所产生的效益。又如,城乡规划学科类期刊——《规划师》,该刊专业领域较为狭窄,受众面窄,但因其在全国城乡规划学科类期刊中位居前三,且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稿源丰富,且刊发稿质量较高,该刊依据多年沉淀积累下来的期刊资源,除按时进行期刊的出版发行及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進行推送外,还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数以万计的稿源中挑选稿件,组成专题,对所刊发文章进行多次重组加工,进行定制图书的出版,如目前已出版《当代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研究》《新时期城乡规划与发展创新》《转型期城乡规划建设实践研究》《棚改十年:中国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与实践》等著作。这样一方面既多次、多形式利用了内容资源,多次传播了学科知识,服务了作者与读者,同时也可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是科技期刊与图书出版相融合发展的尝试性做法。
参考文献:
[1]《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新华社,2019-03-15.
[2]龙小路.媒体融合进入3.0时代,未来凸显十大趋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3-04.
[3]吴朝平,张海生,蔡宗模,杨慷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编辑的角色与修炼[J].中国编辑,2019(2):48-53.
[4]张扬.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融合[R].2019-04-24.
[5]张艳艳,金晓明.互联网思维在学术期刊经营发展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9):965-968.
(作者单位系《规划师》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