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腐败教育影片《新中国第一大案》的对比手法

    门元元

    对比手法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其在中国文学中的渊源可以上溯至西周初年的《诗经》时代。在《诗经》的305篇诗作里,最常见的有“赋比兴”三种修辞方法,而“比”又是其中最生动、最灵活、最具文学感的修辞格式。三千多年前的中华先民,已经学会了运用他们对自然界的经验和最质朴的情感,创造出一批新鲜活泼的比喻类型:如用“硕鼠”来比喻不劳而获的贪官,用“相鼠”来讽刺那些没有廉耻的败类,用“黍稷”比喻国破家亡的伤痛,因而产生出非常鲜明的讽喻效果,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从修辞学来讲,“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喻体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受众在泾渭分明的比较中明辨是非。运用这种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性,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作为反腐败教育的现实主义影片《新中国第一大案》(1992),正是运用这种简朴的、鲜明的、强劲的对比手法,比出了善恶,比出了美丑,比出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向度。

    《新中国第一大案》记录的是震惊新中国的第一贪污大案,也称作“刘青山张子善案”。刘青山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被捕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专区专员,被捕前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二人都曾是革命功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二人都出生入死建立过功绩,但在和平环境中,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的侵蚀,逐渐堕落进贪污腐败的犯罪深渊。1950年至1951年在担任天津地区领导期间,二人合伙盗窃地方粮款及各种救灾款从事非法经营,严重影响了灾民的生产和生活,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经调查,刘青山贪污达1.84亿元(旧币),张子善贪污达1.94亿元(旧币)。1951年 12月4日,经中央华北局批准,将刘青山、张子善开除出党。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两万人参加的公审大会,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反腐败案件,采用纪实手法是最好的表现方式,而《新中国第一大案》中采用的鲜明的对比手法,又将这种现实主义风格及社会影响力推举到一个更加泾渭分明的层面。

    一、 刘青山自身变化的对比

    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报告中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乍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1]对于贪污分子的定义,毛主席也明确指出:“凡在公营经济中做事的公务人员,如果他为自己个人图谋特殊利益,在我们队伍里就叫做丧失道德的行为,在法律上就叫做犯了贪污罪。”[2]

    《新中国第一大案中》中的刘青山就是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的贪污分子的典型。作为一名主要干部,刘青山在影片中出镜率最高,人物形象的反面教育意义最大,所以,导演有意在各种细节上挖掘着刘青山思想本质的变化,并以此画出了一条贪污腐败分子的“发展轨迹”:刚刚从战争和硝烟里走出来、当上地委书记的刘青山,身穿一身旧军装,生活简朴、工作热情,和机关里的普通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区别。影片中安排了这些细节:开饭时,刘青山和同志们一起挤在食堂里的旧木桌上吃大菜包子,喝被称为“涮锅水”的清汤,并对于企图抛弃结发妻子的秘书、对与资本家混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干部满怀仇恨,咬牙切齿地要杀了敢于贪污腐败的人员。但随着一个名叫“文仪”的妖艷女人的出现,刘青山眼前出了展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物质生活,他内心的价值观也在悄悄起着变化。“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开始在刘青山内心不停滋长,刘青山开始不满足于“吃三碗炸酱面”的土头土脑的生活,而是向往像资本家那样经常下饭店吃大餐,“一顿饭就吃掉上百万(旧币)”的奢华。在刘青山口口声声喊着“江山是老子打下来的”时候,他已经给自己找到了享受奢侈生活的合理说辞。影片里的刘青山,不但欣然在一栋奢侈的小楼里安家,而且乐于在大瓷缸里泡澡、去大戏院看戏、在客厅里打牌、吸哈德门香烟、于草地上举行鸡尾酒会的另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这时的他,旧钢笔换成了昂贵的金笔,旧军装换成了丝质睡衣,老烟袋换成了哈德门香烟,清菜汤换成了美酒,旧自行车换成了小轿车。特别在春节的晚宴上,刘青山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只留韭菜香味而没有吃到韭菜的饺子”,标志着刘青山对物质生活的享乐已进入到更高的层面。正是在刘青山追求生活奢侈化的过程中,他交往的人群变了,他的价值观变了,他追求的理想与目标也变了,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彻底消失。影片用不断出现的闪回镜头回忆着的战争年代的刘青山:少年时险些丧命于敌人的铡刀下而被乡亲救出,炮火中负伤后由战友抢救出来。这种由坚定勇敢的共产党人转变为贪污腐败分子的鲜明对比,恰恰印证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3]

    二、 刘青山等腐败分子与优秀党员干部的对比

    刘张二人贪污行为的败露,始于天津地委副书记李克才的举报。李克才不仅一次次拒绝了刘青山的物质诱惑,而且坚持一次次向上级领导举报刘张二人的违法犯罪行为。1952年11月间,省委向天津地委派出检查组,华北局在京召开了省、市委书记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和毛泽东对有关上述问题的指示,一场大规模的“三反”运动惊雷般到来,给予腐败分子以致命打击。影片中的地委副书纪林克俭、县长周大个子、敢于提反面意见的宣传干事小胡就是坚持正义、作风正派的党员干部的代表,是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党员干部的典型。影片中的林克俭和周县长日夜坚持在治河工地上带领百姓搞生产自救,林周二人吃着和百姓一样的小米饭熬白菜帮子,干着和百姓一样的重体力活,忍受着和百姓一样的缺粮的煎熬,急百姓之所急,成了群众的主心骨。一直坚持百姓利益为重的林克俭,不怕得罪自己的上司,他一次次抵制刘青山克扣河工救灾粮款的举动,甚至指着刘青山的鼻子说:“你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他一次次提示刘青山不可以挪用飞机场款项,一次次向上级举报刘张二人的不法行为。本来就身患胃病的周县长,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在救灾工地的民工都吃不饱、吃不好的情况下,坚持与百姓同吃同住,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看到了共产党为百姓做事的诚意和定力。为突出正反两方面的效果,影片里特意安排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当刘青山正在大年夜的豪华宴会上夸耀着精心设计的饺子时,在修河堤现场的周县长却因为长期吃着霉变的小米饭而胃病加剧、最终还把自己得到的一碗饺子让给了盲五爷,自己手攥着半块发霉的粗饼子死去。周县长所代表的,正是绝大多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他们坚定地站在为百姓造福的立场上,站在贪污腐败分子的对立面上,因此他们达到了精神的制高点,获得了百姓永恒的拥戴,也更增加了百姓对贪官的仇恨。

    三、 革命群众与腐败分子的对比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新中国第一大案》发生时,正值天津地区发生大洪灾,百姓受灾严重,生活陷入困境。党中央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拨出了大量的粮款,并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来帮助灾区百姓的生产自救,因而获得了百姓极大的拥护和爱戴。出现在《新中国第一大案》中的百姓是充分享受新中国对百姓关怀的新一代公民,他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有着爱国、爱党的热情,也有着充足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有着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因此,《新中国第一大案》的修河堤的民工们,面对着因刘张二人的挪用救灾粮款而迟迟未能发放的救灾粮,面对在给付的救灾粮上缺斤少两的现状,百姓想到的是:“政府还能坑咱们?那一定是咱们家的秤不准?”“政府就不兴有些难处?咱们就当把粮食存在国家那里了。”当他们吃着掺有沙子、霉变的小米饭时,还在极力为政府辨解:“修河堤本来就是咱庄户人家的事,现在政府还补贴咱小米,这饭,我吃着香!”在《新中国第一大案》中,站在贪污腐败分子对立面上的还有广大的党员干部和他们的家属,这些大多来自于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平时一贯支援丈夫子女的工作,紧要关头,也是积极配合丈夫,倾家中所有支援国家。当家属们听林书记说到修河堤的民工在大年夜还没有吃到饺子时,她们纷纷把家里的饺子拿出来送到工地上,成全了民工们的一顿年夜饭。这些品质优秀的党员家属所体现的,正是党员群体的凝聚力,正是革命群众的对党中央的向心力。

    最让人气愤的是,刘张等贪污腐化分子恰恰利用百姓善良朴实的爱国热情,他们不仅想办设法拖欠、挪用救灾粮款,还以次充好、偷梁换柱,把救灾的小米换成发霉的谷子,又打着“日省一斤粮支援前线”的幌子,以假象欺骗百姓,硬是从饥饿的灾民嘴里挖走数千万斤的救命粮去进行非法贸易,满足自己的贪欲。通过这种对比,贪污腐败分子就更加丑恶,更能激起民愤,他们给党和人民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就更加明了。

    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正风”“反腐”等词汇高频出现,给海内外媒体和全国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这份不同寻常的新年贺词,强有力地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号。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并做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鲜明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理论,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4]2016年12月9日,习总书记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指出:“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養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5]因此,时值60多年之后,《新中国第一大案》中所披露的刘张二人的巨贪事件,仍像一面明亮的铜鉴,映照出党中央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映照出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铲除毒瘤,阔步前进的英姿。而在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实施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治党原则的社会语境之下,重温《新中国第一大案》这部反腐败的力作,其法律意义与道德教育意义就显得更加巨大。

    参考文献:

    [1][3]张志平.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文件选编[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25,326.

    [2]华东青年出版社编审部编.青年们!积极参加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M].华东青年出版社,1952:4.

    [4]央视网.永远在路上[EB/OL].(2016-10-25)[2016-12-13]http://tv.cctv.com/2016/10/25/VIDETM7fMvhWBnMrOkRYRcRt161025.

    shtml.

    [5]习近平: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EB/OL].(2016-12-09)[2016-12-12]http://www.china.com.cn/legal/2016-12/

    12/content_39894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