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姜伟 贾小林

    

    

    

    [摘? ?要]研究者采取问卷法,通过对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的调查,探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直接效应模型中,父母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不仅可以直接正向或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还能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父母过度保护则可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学业自我概念;学校

    一、引言

    很多学者及一线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或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个体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根据生态系统发展观,学习能力作为人在青少年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会在家庭亲子互动过程中得以发展[2],而父母教养方式作为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刘桂臻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的积极或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或负相关,并且在预测学业成绩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共同起作用[3]。对高中生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4]。

    虽然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社会认知理论[5]认为,个体并非被环境所左右,或简单地反映外部环境。很大程度上,个体行为以自我认知为媒介,父母教養方式可能通过孩子的自我认知而影响其学业自我效能感。

    作为个体认知系统核心部分的自我概念,乃个体据已有经验对自我价值、能力等方面的知觉判断[6]。学业自我概念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觉知[7]。库利(Cooley)认为,个体的镜像自我是通过“镜映过程”逐步形成的,即个体形成自我概念会依赖他人的态度[8]。有学者提出了个体的重要他人对其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9]。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其教养方式是孩子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0]。

    关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有研究发现,清晰的自我认知是自我取得成功能力的基础,自我概念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11]。此外,与自我认知高度相关的概念——自尊,也可能是一个中介变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发挥作用。对于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关系,以往研究多支持积极的教养方式会对自尊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张丽华等人认为[12],具有自由和民主特点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彭莉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父母态度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当父母有更高水平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时,青少年的自尊水平也会有所提升[13]。而对于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显示,自尊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14]。实际上,自尊和自我概念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较强的关系,而学业自我概念作为自我概念的一种形式[15],也与自尊有密切关系。如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自尊可以促进自我概念的提升[16];个体的特征,如自我概念、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能力方面起到中介作用[17]。

    以往对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自尊、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未能探索它们的联合效应。为此,本研究以心理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为结果变量,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以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内在机制,为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家庭、学生、学校三者的互动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9人(47.7%),女生207人(52.3%),年龄在14~17岁之间。

    2.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选用岳冬梅等人[18]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分为两部分:一是父亲教养方式,二是母亲教养方式。父亲的教养方式分别由六个因子构成,包括:过度保护、偏爱、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教养方式由五个因子构成,包括:偏爱、过度保护、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情感温暖和理解。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以往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三个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更为显著[19],因此本研究重点选取了以上三个维度,将父亲与母亲的各项得分合并取平均值,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三个维度。该量表的总体克伦巴赫(Cronbach)α系数为0.90,其中上述三个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都在0.86-0.91之间,说明量表信度良好。

    (2)自尊量表

    采用罗森伯格(Rosenberg)编制,季益富等[20]翻译修订的自尊量表测量学生的自尊水平。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1表示“很不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7,信度良好。

    (3)学业自我概念量表

    采用陈国鹏和崔丽娟[21]修订的自我描述问卷Ⅱ测量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该问卷共102个项目,11个分量。其中,学业自我概念通过言语、一般学校情况以及数学3个分量表来测量,共16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4,信度良好。

    (4)学业自我效能

    采用由梁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测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该量表采用5点记分,1到5依次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越高代表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2,信度良好。

    3.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在征得学生所在学校、班主任和本人同意,并请学生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班主任指导,统一在问卷星上集体施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24.0与Amos17.0进行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ML)对缺失值进行了处理[22]。

    4.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哈曼(Harman)单因子检验的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23]。结果表明,在未旋转和旋转的情况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6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分别是16.13%、10.70%,均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三、研究结果

    1.相关性分析检验

    首先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对研究中的各个变量和青少年的性别、年龄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性别和年龄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统计中(见表1)。

    2.中介模型检验

    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先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效应(见图1)。由拟合指数R2的系数可知,自变量对因变量总体的解释率为32%,拟合良好。在直接效应路径分析中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β=0.40,p<0.001),父母拒绝否认显著负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β=-0.21,p0.05)。

    接下来,为了檢验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纳入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并在学业自我概念与自尊之间建立预测路径。由拟合指数R2的系数可知,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对学业自我概念的方差解释率为34.0%;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对自尊的方差解释率为42.0%;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对学业自我效能的总体方差解释率为49.0%,表明拟合良好(见图2)。

    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到自尊的路径均显著,父母情感温暖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尊(β=0.27,p<0.001);父母拒绝否认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尊(β=-0.14,p<0. 01);父母过度保护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尊(β=-0.12,p<0.0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到学业自我概念的路径显著,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均会显著负向预测学业自我概念(β=0.30,p<0.001;β=-0.10,p<0.05;β=-0.11,p<0.01)。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到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路径均显著,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β=0.52,p<0.001;β=0.10,p<0.05)。自尊到学业自我概念的路径也显著,自尊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概念(β=0.43,p<0.001)。

    为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本研究对中介效应显著的路径进行了偏差矫正(Bias-Corrected Bootstrap),对样本进行重复随机抽校5000次,检验结果表明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四、讨论

    1.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

    父母情感温暖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可能是因为父母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重要资源和原始动力。而父母否认拒绝是一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阻碍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根据生态发展的观点,早期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家庭环境中的支持性资源发挥作用的,如果孩子经常面对父母的拒绝否认,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并降低从家庭中获取支持性资源的期待。

    2.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一是自尊在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否认和父母过度保护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一,可能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能给孩子提供和谐安全的环境,使他们反复得到正向激励,提高了自我评价,进而提高了自尊水平。其二,可能父母的拒绝否认削弱了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感,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降低了自尊水平,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降低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其三,可能父母过度保护(可能表现为过度干涉或约束)与青少年追求自我、努力要自主克服困难并证明自己、希望得到自由与尊重的愿望相反,使孩子受到过多的阻碍和打击,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失去努力尝试的兴趣,进而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降低了学业自我效能感。

    二是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概念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这符合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25]。青少年评价自我在学业方面胜任力的前提,是对于学业有关的自我能力的清晰认知。其一,父母所提供的温暖、理解、支持的环境可以使青少年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水平,从而有助于他们利用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处理并完成学业挑战,从而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其二,父母的过度保护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导致青少年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低水平的学业自我概念,进而阻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其三,父母拒绝否认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令孩子在发展自我概念时产生混乱或不一致,从而降低在学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认知,导致较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是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中,存在自尊到学业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中涉及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都可以通过自尊再经由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预测学业自我效能。自尊可以监控个体人际关系和归属感,会影响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与评价。较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在面对学业任务时,会有更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学业自我概念,最终促进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斌,王静丽.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26-628.

    [2]Chari U,Chandrashekhar P. Parents:A Resource to Promote Resilience in Children[J].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4,10:114-123.

    [3]刘桂臻,钱铭怡,肖广兰.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56-158.

    [4]钱珍.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Bandura,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M].InT. Husen &T,N. Postlethwaite (Ed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of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1996:5513-5518.

    [6]Shavelson R J,Hubner J J,Stanton G C. Self-concept: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6,46(3):407-441.

    [7]Kumazawa M. Gaps too large:Four novice EFL teachers' self-concept and motiv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3,33:45-55.

    [8][24]Cooley C H. A study of the early use of self-words by a child[J]. Psychological review,1908, 15(6):339-348.

    [9]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6-158.

    [10]李振兴,邓欢,郭成.学业自我概念的建构:内/外参照模型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 2017,40(3):606-611.

    [11]陈红艳.依恋风格、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97-98.

    [12]张丽华,张索玲,侯文婷.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56-58.

    [13]彭莉,范兴华.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5(1):58-60.

    [14]李妲,王亮,张素英,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03-405.

    [15]王中会,刘俊香.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50-352.

    [16]Stinson D A,Wood J V,Doxey J R. In search of clarity:Self-esteem and domains of confidence and confusion[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8,34(11):1541-1555.

    [17]Prabhu V,Sutton C,Sauser W. Creativity and certain personality traits:Understand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rinsic motivation[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8,20(1):53-66.

    [18]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7(2): 122-129.

    [19]梁宇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 2004.

    [20]季益富,于欣.自尊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318-320.

    [21]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18(2):57-63.

    [22]Schafer J L,Graham J W. Missing data:our 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2,7(2):147-177.

    [23]Podsakoff P M,MacKenzie S B,Lee J Y,et al.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5):879-886.

    (責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