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变迁视角下干群工作方法的创新
戴鸿
[摘要]心理变迁一直都是党和国家政府、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一个实践课题。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另外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为社会转型发展、体制转轨、贫富分化、干群矛盾以及征地拆迁等因素,社会心里变迁压力日益增加。所以,探究社会心理变迁视角下干群工作方法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来尽可能的缓解社会矛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心理变迁;干群工作;创新
一、绪论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处在发展变迁的状态下。任何国家想要和平稳健的发展都需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建设。现阶段,对国内干群工作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还有很多,社会心里变迁视角的办法也层出不穷,但是目前的措施强调在于制度、机制以及体系的层面上,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研究和考虑不够充分。基于此,从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出发,对影响干群工作客观因素的现实考量的前提下,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全面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管理创新等不同的层面来分析解决干群工作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心理变迁论述
(一)价值观因素社会心理变迁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国民价值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民众对于人生价值趋向、是非判断、自我价值彰显和个人利益保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利益动机也开始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有调查数据说明,在现阶段“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有29.8%的人选择“个人利益会无条件服从于集体利益”,而有57.7%的人选择“在服从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个人利益”。由此能够了解到,当个体价值观念取向逐渐增强时,集体取向的价值观念依旧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认同,二者逐渐朝着均衡效应和作用的方向发展。
对应当怎样处理好奉献和索取之间的关系,有调查结果显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这种过去一直以来所提倡的价值观,仅仅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而“少奉献,多索取”甚至“不奉献,只索取”这种在任何社会中都不会得以大力提倡的价值观则在一部分身上有初步的体现;而大部分人都表现出在奉献和索取之间力求平衡和兼顾的均衡思想倾向,更多的人会选择“多奉献,多索取”,这也反映出了希望借助于为社会贡献力量而让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务实性的价值取向。
(二)情感道德因素社会心理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从温饱阶段逐渐朝着小康时代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意识开始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消费方式从过去的温饱节俭逐渐的发展为温馨享受。更多的群众开始购买汽车、住房等高档生活品,出境旅游的人数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社会总消费能力逐步扩大的进程中,社会公正的消费心理也开始表现出畸形发展的问题,例如,因为面子思想与攀比心理所造成的炫耀性消费以及过度消费,都属于比较明显的表现形式。这些希望通过借助于消费行为来体现出社会地位或者自身品味的消费形式,从某种方面来说是从匮乏社会朝着富裕社会的特殊过渡转型时期所产生的独特产物。因为国内群众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而在真正的小康生活到来之后,各种类型的补偿心理必然会在消费方面凸显出来。逐渐走进富裕时代,应当更好的避免一些富裕病的出现,甚至提前出现的可能性。社会从整体上而言并不是非常富裕,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依旧存在差距,城乡发展还不是非常平衡。炫耀性消费方式会导致低收入阶层产生明显的不平衡心理以及相对剥夺感,针对高度社会凝聚力以及积极社会风尚的构建,会出现负面效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必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畸形消费却无法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合理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虽然需要借助于经济增长来带动,认识社会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要有理性精神作为支撑,而理性精神往往是和发奋、勤勉以及克俭等精神品质相联系的。
三、转型期干群关系探讨
(一)社会转型期社会心理变迁原因
现代心理变化研究结论表明:1、对于动机与需求上现代化水平越高,其自主需求、异性恋需求以及成长需求就越强;2、对于态度与理念来说,现代化程度越高则权威性反而越弱;3、对于兴趣与价值来说,现代化程度越高那么对于社会价值以及人情关系就会更加忽略;4、对于情绪与气质来说,现代化程度越高,那么适应性、独立性、变化性以及对他人的忍耐性趋势便越强;5、对于认知层面来说,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研究结果也得出了现代化中个性心理变迁的结论,个人现代性并非孤立存在的特质,它关系到整个人格层面的内容。简言之,现代化发展历程并非仅仅让人们在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上产生改变,而是让人格的整个方面都出现改变。所以,这种新的现代化方式也造就了新的人,社会和生活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
(二)社会转型期干群关系特征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改变对于党和国家政府与群众之间在长期革命建设中建立起的关系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三十年时间内,我国始终施行计划经济体制,而这样的体制让我国经济得到了计划性的发展,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自身的活力以及发展潜力。从1987年开始,我国逐渐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朝着市场经济转型,通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现象。正式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我国所有制结构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也开始拉动人口结构、社会就业结构、组织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城乡结构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表现在:改革本身即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大一统的结构开始慢慢瓦解,社会利益也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四、创新干群关系工作方法
(一)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氛围
群众素质提高是优化社会心理的关键,要提高群众素质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针对人民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不能够选择简单的办法来强制性的对待,也不能够听任其发展,应当尽可能的发挥出思政工作价值功能,科学的对群众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认同新的社会结构,将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逐步引导到适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使群众在面对开放的世界时,勇于接受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形成的新信念。信念是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做好思想引导工作的同时,要保持群众的心理健康,创造适当的宣泄条件,让人民群众能够把心中的情绪充分的释放出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消极情绪相互感染,导致社会中出现不安定因素。另外还需要对人际关系进行改善和优化,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生活。
(二)建立和健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机制
干群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其中一个关键特征便是相互信任,这主要反映为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信任。构建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社会信任机制,必须要努力开展好下面几点工作。
一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做好宣传与舆论监督,进一步发挥出社会安全阀功能。宣传工作应当是转变或形成群众态度、价值观和舆论的重点工作。在多种价值观并存、价值判断矛盾以及价值评价混乱的情况下,媒体应当进一步发挥出社会宣传作用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客观准确的报道和评价社会现实,有利于更好的构建社会共识和个体、群众和社会相互间的理性认同,提供主流价值观念。科学合理的应用媒体手段,发挥出其价值功能,让其更好的引导与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与心理,让社会中的不良价值观得以矫正。
另一方面是约束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失信现象。信任作为道德范畴,它的实现所依据的最直接的力量是政府。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直接影响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其诚信形象对整个社会起到表率作用。政府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社会联系是指与主要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成员、朋友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必须建立全面深化的群众心理疏导系统,让人民群众的不良情绪能够尽可能的排除与释放。第一,政府应当带头引导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让患有心理疾病的群众可以主动寻求帮助,让群众能够正确的释放和倾诉内心的情感;第二,在全社会中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了解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学会自己调节情绪,增强自己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第三,建立多元化的社情民意表达机制,让群众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矛盾;第四,完善社会民意监测网络体系。政府部门必须要深入开展民意调查工作,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体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来第一时间了解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好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第一时间调节民众心态,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国民心理变迁与转型的专项问题研究,结合国际学术界关于干群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而进行论述。干群关系和谐是个系统工程,中国民众社会心理的转型是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世界强国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中国民众社会心理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应当审时度势的处理,任何不利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参考文献]
[1]沙莲香.关于民族性格重新组合的儿个问题[M].社会学研究,2012(4):62.
[2]叶南客.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M].重庆出版社,2011:56.
[3]杨中芳.试论现代化研究的本土化兼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之下如何研究中国人的心理[M].第二届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讨论会论文,2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