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谭舒华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平塘县是多发病和常见病,2016-2018年,选择5个发病较多的猪场进行了跟踪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2-0012-0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可达100%。平塘县海拔低、湿度大,规模养殖相对集中、密度大,加之规模场缺乏科学的防控措施,基础设施不规范,猪传染性胃肠炎时有发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我们选择条件较差的5个养猪场进行了该病的防治试验,通过两年的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预防措施

    1.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

    母猪怀孕后应多给予青绿多汁饲料,饲喂含铁、硒等微量元素的全价饲料,让其多晒太阳,增加运动量等。母猪临产前应做好产房的清洗及消毒,垫上干净垫草。刚出生仔猪应及时放在事先已消毒的保温箱内,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母猪乳房、腹部、臀部等部位后,于6 h内让其吃足初乳,并用红外线灯等做好保温,确保仔猪舍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1~3 d 32 ℃,4~7 d 25~30 ℃,2~4周25 ℃,5~6周20 ℃)。仔猪饲喂的整个环节应让环境处于干燥状态,应提供干净饮水和电解质,给予易消化的全价饲料,出生后3 d使用150 mg/mL右旋糖酐铁1 mL等进行补铁。同时应及早补料,一般于出生后7 d开始训料,14 d时补料,21 d时给予全食,补料应逐渐过渡,坚持少喂勤添的原则。

    1.2 严格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该病多发生于每年12月至次年的3~4月间,预防该病首先选用疫苗。目前多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可于母猪产前5周、1周各注射1次,每次1 mL。母猪临产前2 d投喂“仔母和”100 g、5%盐酸多西环素100 g等药物进行预防,产后使用10%土霉素10 mL进行肌肉注射。仔猪出生后可进行三针保健(于出生后3、7、21 d分别使用10%长效土霉素0.5、0.5、1.0 mL肌肉注射),可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发病仔猪要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需无害化处理,环境应按照规程进行消毒。

    2 治疗措施

    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黄芪多糖、维生素A、D、E等药物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杨树花口服液、“仔母和”等中药能调理胃肠;补液盐、抗生素及保温措施可减少仔猪死亡,促进早日恢复。因此,该病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进行“同圈同治”。

    (1)过奶止痢。母猪给以5%“康农”0.15 g/kg+“仔母和”2包,混合后分早、晚2次拌料饲喂,连用3 d,治疗效果较好。

    (2)口服药物治疗。同圈仔猪早上灌服楊树花口服液2 mL/头,下午灌服“百痢净”(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3 mL/kg+“仔母和”10 g,脱水及精神不好的仔猪灌服补液盐(轻度脱水每日30~50 mL/kg,中、重度脱水每日80~110 mL/kg),连用3 d,治愈率较高。

    (3)透皮剂治疗。使用“一撒痢停”50 g/窝撒于仔猪身上,早、晚各1次,连用3 d,或使用“杀痢王”2 mL/头,2次/d,连用3 d。使用透皮剂治疗方法简单,但效果稍差。

    (4)注射治疗。使用“百痢净”(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15 mL/kg+“芪能舒”注射液0.2 mL/kg,肌肉注射,1次/d;呕吐仔猪用阿托品0.5~2.0 mg/kg,肌肉注射,1次/d。注射治疗效果较好。

    3 小结

    在2年中,我们对5个基础设施较差,原常发生传染性胃肠炎的养猪场进行跟踪,首先要求养殖场必须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强化防疫制度、消毒制度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制度;其次,加强饲养管理,特别加强对临产母猪的管理,由原没有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预防接种,到所有的怀孕母猪在产前5周、产前1周各注射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每次1 mL;注意仔猪的保温,改原先铺放垫草的保温方式为产床的生产方式。经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养殖场挽回了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