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逻港为核心申报武汉国际自由贸易港 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

杜洪娟 谢建刚
摘 要:阳逻港是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建设武汉阳逻国际贸易港不但有利于港口转型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阳逻港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黄金节点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武汉甚至华中地区整体贸易实现倍增。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长江经济带;阳逻港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5-0017-04
港口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纽带,贸兴则港兴,港兴则城兴,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贸易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发展自由贸易港,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历史上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在崛起强大的过程中,均大力发展自由贸易,甚至以武装侵略方式寻求建立海外自由贸易港。今天,我国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也同样需要发展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探索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航运、贸易制度,有利于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武汉具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独特优势,可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重要、更独特的作用。
武汉港口贸易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地理交叉点,也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服务区和“长江新区(长江新城)”等国家战略的政策交汇点,已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天元,上升为改革开放桥头堡和新前沿。2016年武汉市对外贸易总额1570.10亿元,仅占其GDP的13%,而全国和郑州市同期贸易总额分别占到GDP总量的33%、46%。武汉贸易额占比如此之小,与其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地位明显不符,亟待改善。
阳逻港是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港口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江海联运国际航线业已开通,汉新欧班列已呈常态化,建设武汉阳逻国际贸易港,不但有利于港口转型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阳逻港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黄金节点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武汉甚至华中地区整体贸易实现倍增,成为万亿产业集群。以发展港口贸易为突破口,把阳逻港建设成为集粮油、农副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及环保、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万亿产业国际贸易港,对武汉甚至华中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申报“武汉阳逻(内陆)国际贸易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规划建设阳逻国际贸易港;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积极申办中国(武汉新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的建设;发展贸易、金融相关配套产业,双驱联动;在贸易港建设里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
1阳逻港建设成为国际贸易港的机遇与条件
1.1发展机遇
“自由贸易港”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自由贸易港”,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新加坡为例,人口不足500万,却凭借其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成为世界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贸易中心。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把阳逻港建设成为武汉国际贸易港,探索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航运、贸易制度,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贸易发展推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以“中欧班列”为例,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仅德国一国通过中欧班列运抵国内的商品价值就超过6400万元。广泛的贸易合作将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商品流通增长,在流通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也会逐渐加深。武汉是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黄金节点,是中部崛起的支点城市。在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中,武汉被赋予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和与同为超大城市的上海、重庆共同发挥核心作用的重任,阳逻港国际贸易港建设要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航运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实现与沿海城市和中亚、东南亚、欧洲国家等主要港口的全覆盖;多式联运项目实施后,成都至上海内贸线运输时间为7~8天,比铁路运输降低约15%,运输成本降至6400元/标箱。汉欧外贸线运输时间约21天,比纯海运节省24天,运输成本降至3.45万元/标箱,运费节约15.23%。内贸线燃油降至2807万升/年,能耗降低18.77%;减少碳排放25330吨/年,减排18.77%;外贸线燃油降至3555万升/年,能耗降低23.08%减少碳排放29010吨/年,减排23.08%。这对于港口贸易发展,推进阳逻港国际贸易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服务区的机遇。2017年4月1日,中國(湖北)自由贸易服务区获批。在国务院发布的总体方案中,特别提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鼓励拓展干支直达、江海直达航线和近洋航线;构建国际物流枢纽,大力推进铁、水、公、空多式联运,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推进中欧班列(武汉阳逻港)发展。这些都对阳逻港发展国际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长江航运中心建设与多式联运发展都有阳逻贸易港建设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促进自贸区贸易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可延伸到阳逻港,为阳逻港建设国际贸易港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
长江新区(长江新城)的机遇。2017年9月17日,武汉长江新区规划最新方案出台,此方案与之前上报的长江新区“一核两翼,三港多园”一致,其中一核为为目前长江新城起步区——谌武地区,两翼为盘龙城及阳逻组团,三港分别是武汉天河机场的空港经济区、阳逻港的水港经济区及武汉铁路集装箱转运中心的陆港经济区。2017年9月30日,武汉长江新城工作委员会、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统领长江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根据长江新区(长江新城)的发展规划,未来将以发展科技、贸易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这对阳逻组团和阳逻港的发展也是一个机遇,把阳逻港建设成为华中地区国际贸易港,依托港口物流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服务,从而促进长江新区(长江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
1.2建设条件
悠久的贸易历史。武汉港口贸易历史悠久,国际贸易曾鼎盛一时,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商代中期,武汉就萌芽了城市。春秋战国,汉属楚,楚国江河湖泊众多,水陆交通发达,商品交易繁荣。清代,顺丰洋行在汉口建顺丰茶砖厂码头,出口外运汉茶。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在汉口纷纷设立领事馆,成立商会,武汉开启国际贸易之路,也是长江流域第一个设立海关的城市。抗日战争前夕,武汉港有各类码头144座,其中汉江岸45座,长江岸99座。近代,兴旺发达的港口码头,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岸之一,汉口的年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话时,要求高度重视水运,充分利用黄金水道。2007年,湖北省委提出打造“武汉新港”的宏伟目标。阳逻港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把阳逻港打造成为华中地区国际贸易港,不仅是对武汉悠久贸易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武汉新港建设的有力推动,更是促进武汉市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
良好的基础设施。阳逻港是武汉新港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水运口岸,拥有长达17公里的深水岸线,港前水域水深可达7~15米常年通航8000吨级船舶,是武汉江海直达国际航线的启运港;港区交通便捷,与106、318国道紧密相连,穿越阳逻开发区的武汉绕城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贯通;京广、京九铁路自南而北夹境而过,京九铁路新洲旧街车站距开发区仅30公里,京广铁路专用线(江北铁路)已延伸到阳逻港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可开行到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15天线路,是全国28个开行中欧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多的城市;阳逻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迁建后的汉口(原王家墩)机场就在阳逻。这种水路、公路、铁路、空运立体交通网络汇集一地的格局在华中地区十分罕见。
近年来,阳逻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行,阳逻港一、二、三期作业区现有泊位11个,自2008年阳逻港开港以来,其货物吞吐量逐年增长,2014年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大关,进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到2016年达到116万标箱。2017年1-6月,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及增幅双创历史新高,完成62.8万标箱,同比去年增长21.6%,涨势喜人。其中,外贸箱40.6万TEU,同比增长20.48%;内贸箱22.2万TEU,同比增长22.25%。值得注意的是中转箱完成30.6万标箱,同比增长50.4%,标志着阳逻国际港的“支点”作用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的新前沿。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开始,继而实施沿江、沿边开放,沿海、沿边、沿海区域成为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通道。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内陆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正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武汉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无形中就从内陆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新前沿,而阳逻港恰好处于两大国家战略和江海联运、中欧班列贸易大通道节点上,把阳逻港推向改革开发新前沿。
2武汉市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
2.1武汉市经济贸易发展现状
2016年,湖北省GDP首次突破3万亿,达到32297.91亿元,同比增8.1%,排名全国第七,GDP增速排名全国第九。其中,武汉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12.61亿元,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达36.88%,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居第一方阵,是中部地区唯一突破万亿元的城市。
近年来,武汉实体经济加速成长,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2016年武汉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2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4户。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8户,过10亿元的企业134户。在11大工业行业中,5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食品烟草和能源及环保业。2016年武汉市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9.65亿元,粮食总产量110.01万吨,油料18.14万吨,蔬菜774.91万吨,茶叶产量3512吨。生铁及钢材突破3000万吨,原油加工量676.41万吨,汽车生产176.68万辆,2016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231万辆,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私人小汽车196万辆,增长20.2%。
2016年,武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70.10亿元,其中进口664.30亿元,出口905.80億元。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62.70亿元,增长5.0%;加工贸易出口356.20亿元,下降14.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8.20亿元,增长26.5%。全年招商引资总额58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实际利用外资85.23亿美元,增长16.1%。在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家,累计达到243家。
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十城市,武汉位居第六位。《2017上半年中国海淘消费报告》显示,武汉人的海淘消费力全国排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成都之后,在中部城市位居首位。2017年1~7月,湖北省进出口总值1649.2亿,增长23.7%,总体增速高出全国5.2个百分点。其中,武汉市进出口总值1062.4亿元,增长29.5%,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2.7%。
2.2武汉市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6年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3万亿元,约占当年GDP总量的33%,其中武汉市对外贸易总额只占到武汉全市GDP总量的13%,而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郑州同期贸易总额占到GDP总量的46%。武汉贸易额占比如此之小,与其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地位明显不符,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缺乏港口贸易发展规划与布局。无论是欧美、日本、香港等世界先进港口城市,还是重庆、南京、上海、天津国内重要港口城市,都重视对其港口贸易发展规划布局,配套建设功能性贸易服务区。武汉市作为内陆港口城市,其对外贸易额80%以上是通过阳逻港转口贸易实现,但港口当地贸易额和贸易市场严重缺失。阳逻港建设仍然偏重于港航固定资产实物投资、房地产投资等,而在配套贸易服务建设方面,对港口贸易缺乏规划与布局,缺少功能性贸易服务区项目参与,无法实现贸易、金融等企业和政务要素的集聚,导致港口贸易、金融等功能性服务无法得到有效整合。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发展乏力。跨境电商发展对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业态创新,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目前还未取得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资格,这是导致武汉市跨境电商未能实现业务开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因内生型增长模式的影响,武汉市和湖北省主要靠制造、创新等驱动发展战略,但一直以来没有扩大开放发展的规划、政策等顶层设计,这是武汉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于西部的重庆、成都和中部的鄭州的重要原因,这也决定了跨境电商在武汉发展的大环境不优的现况。以郑州为例,从2012年郑州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到2016年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郑州模式”领跑全国,保持交易额快速增长、全国试点业务量第一的纪录。武汉发展跨境电商有一定基础,但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至今未开展实质性业务,武汉大量的居民进口商品消费力转移到了宁波、广州、郑州等试点地区。
缺乏配套的贸易服务集聚区。2016年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3万亿元,约占当年GDP总量的33%,按照常理武汉得天独厚市场辐射的优势没有得到显现,对外贸易总额只占到武汉全市GDP总量的13%。在全国范围来看,武汉一直无法将自身作为辐射中心来发挥作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贸易发展的缺位,缺乏配套的贸易服务集聚区。而港口服务于贸易,贸易则决定了港口城市的发展。随着阳逻综保区、铁水公多式联运中心等重大项目的陆续启动,港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但到港货物中转的多,停留的少,当地和区域内居民获得感不强。贴近阳逻港区的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才刚刚启动,导致港口金融、贸易等服务业发展不足,这使得阳逻港贸易发展缺乏承载体,在促进城市发展、区域产业互动及资源整合上远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港口经济对武汉市的整体贡献力度还远远不够。
贸易便利化环境有待改善。武汉市外贸总量和水平,不仅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也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贸易便利化环境不仅对武汉市外贸企业通关效率有着较大影响,也是决定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武汉虽然建立了东湖综保区,货物在综保区内打板、安检、商检和海关报检后,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通关成本,但是东湖综保区由于缺乏港口、铁路和空运等贸易通道,这就增加了货物进出口的运输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贸易难度。因此,实现阳逻港与光谷自贸区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武汉市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把阳逻港建设成为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建议
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规划建设阳逻国际贸易自由港。阳逻港是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地理黄金节点,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建议调整组织构架,总体规划阳逻国际贸易港,将武汉新港管委会纳入到湖北自贸区管委会或长江新区管委会统筹考虑;积极向中央军委建议将阳逻机场列为“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开放部分货运功能,实行军民合用,实现铁、水、公、空一体化发展,港城、港产一体化运行。在湖北省政府批复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中放大阳逻国际贸易自由港功能,将阳逻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到武汉自贸区建设规划中去。
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积极申办中国(武汉新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沟通的崭新舞台,是跨境资金融通的重要途径。2017年9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原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建设新的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发展”。为促进武汉对外贸易发展,建议充分利用阳逻港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和中欧班列的国际贸易通道,申报中国(武汉新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支持传统贸易企业转型优化升级,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集中入驻,加快实现业态创新,提高外贸便利度和竞争力。
加快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的建设。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是配套阳逻港的城市功能性项目,核心就是发展以贸易为龙头,以金融为纽带,整合集聚贸易、金融、保险、物流、仓储、信息、商务等要素,建立货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于一体的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与阳逻综保区和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平台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形成港口、贸易、物流多层次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通阳逻港国际金融贸易通道,推动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无缝对接与发展,对于这类项目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行业管理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
发展贸易、金融相关配套产业,双驱联动。金融和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则必须以贸易为载体。近年来,武汉金控集团加快打造“金融全牌照”产业型金融航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综合化的“一站式”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下属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项目正好填补长江中上游地区贸易金融服务空白,能有力促进阳逻“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和区域产业互动。建议省市政府以武汉金控集团为龙头发起,设立500亿元武汉新港国际贸易产业基金,围绕阳逻港配套产业,大力发展商业保理、金融租赁、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金融公司和金融产品,筹备建立武汉阳逻大宗货物交易所,开设免税店业务,推动阳逻港国际贸易自由港建设。
申报“武汉阳逻(内陆)国际贸易自由港”,在贸易港建设里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根据武汉长江新区“一核两翼,三港多园”规划的最新方案,阳逻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建议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积极向国家申报“武汉阳逻(内陆)国际贸易港”,以大力发展贸易服务业为突破口,把阳逻港建设成为国际贸易港,在贸易港建设里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聚集跨境电商和海外代购企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进口产品展示、零售和批发业务,创新进口商品直营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创新型金融产业,支持武汉金控集团在阳逻港试点金融创新,重点聚焦跨境金融,大力发展跨境投融资、跨境再保险、跨境支付结算等业务。聚焦科技金融,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聚焦金融租赁,大力发展大型设备、成套设备等租赁业务,以武汉阳逻港口服务公司为平台,建设服务全国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聚焦商业保理,支持航运、物流和贸易企业开展境内外保理业务创新,积极拓展保理企业融资渠道。三是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筹建武汉新港“两带一路”贸易联盟,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指导下,吸引沿线商贸、物流、生产加工等企业组建贸易联盟,共同推展市场,做大做强贸易产值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促进本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开放层级和水平的提升。四是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和吸引外资上发力,发展新民营经济、促进金融改革创新,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新兴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等,打造长江中游地区贸易金融中心,为武汉甚至华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