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王在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师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方法,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现就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做以下分析和探究。
一、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互动形式单调。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大多进行形式单一的知识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单调,忽视了学习氛围,使得音乐课堂氛围相对沉闷,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难以深入感受,师生互动不能有效地开展。
2.对课堂主体认识不足,缺乏情感共鸣。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体会音乐中的情感,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感悟情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但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没有发挥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缺少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为学生解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学生学习音乐是为了唱而唱,对作品的体会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师生互动时存在距离感。
二、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例如,统编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在动物园里”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互动活动。在课堂开始环节,教师可以播放小猫和小狗的叫声,让学生说一说是谁在迎接我们,并且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是一样的吗?它们的差异在哪里?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猫、小狗,体会声音的长短。之后,教师向学生播放小鸟的叫声,让学生体会声音的长和短。最后,教师让学生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注重课堂互动形式的多样化。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互动的方式,如游戏、绘画、合唱等,通过丰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美。例如,统编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的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歌词和歌唱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合作演唱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教师弹琴,女生唱歌,男生伴奏,在独唱时,大家一起伴奏。男生在伴奏时,可以采取拍手或者拍桌子的方式。课堂互动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互动形式,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3.进行科学的深入预设,促成师生有效互动。
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天真、好玩,他们注意力的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有密切联系。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使美妙的旋律、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绚丽的画面融为一体,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空间。
4.利用课下时间,强化师生互动。
为了保证音乐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互动与沟通,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音乐课的课下时间,强化师生互动。在课下时间,音乐教师可以留在班级内,与学生进行一下心灵上的沟通。音乐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本节课堂中对哪些音乐知识还存在疑惑,或是问问学生身边最近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就能让学生能够将音乐教师作为自己的朋友,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就要通過各种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动”起来,让每一堂音乐课都焕发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