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花样”计算活动的建构

    周静

    

    

    【摘要】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工程建筑到商场购物,从交通出行到家具布置等,都离不开数学计算.如果一个人不懂计算、不会计算,那么他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困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技能应用得非常广泛,基础性强,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也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多下功夫.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研究

    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必须要先牢牢掌握数学的计算,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难以为学习数学夯实基础,想要学好数学也无从谈起,甚至会耽误到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长远来说,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恐惧心理,也会造成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缺陷.如今,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的一个思考重点.如何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使其在数学计算中游刃有余呢?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以计算数学为重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还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小学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以及小学数学“花样”计算活动的构建.

    一、小学学生计算的现状

    1.计算基础差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还处于低阶水平,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学生对数学计算掌握得还不够牢固.甚至有一些学生连低阶运算和乘法口诀都难以掌握完全,更不用提对其活学活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这些都导致了小学数学计算中学生基础差的状况.

    学生计算基础差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不会口算或者不擅长口算,口算是最基础的运算,也是以后更高阶的运算的基础;学生不会或者不擅长估算,这里的估算并非我们常说的那种取近似数,它不涉及“四舍五入”的知识,而是计算出一个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近似值,再根据此结果去判断实际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学生不会或者是不擅长笔算,如果是一位数或者是两位数的加减,学生计算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的,直接进行计算即可,但如果是涉及多位数的数字的计算,那么就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笔算的能力.以上的问题都说明学生的计算基础差.

    2.计算习惯差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不好的计算习惯而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学生养成了不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学生计算错误的时候,家长和教师总是喜欢把这些错误归结为“做题马虎”,其实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学生养成了不喜欢检查的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后都不会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这就导致许多错误没有得到发现和更正;学生养成了书写不规范的习惯: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好,容易把“5”写成“8”,把“1”写成“7”,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3.学习兴趣低

    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孩子或者学生的时候都难免会抱怨:“你看看,每次我教他数学的时候,他都不好好听,让他算个数学题他都不算.”其实对于数学计算,我们印象中更多的是枯燥的计算公式、抽象的数学原理、交相排列的数字,对于这些学生不会感兴趣,学生对那些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更感兴趣,比如音乐、舞蹈、绘画.数学计算在小学的学习中是相对较难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较难的题目,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这些题目就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生看到数学计算题就害怕.还有的学生在计算之后所得的结果大部分都是错的,这就会让他产生一种挫败感和气愤感.以上这些都会消磨掉学生对于小学数学低阶计算的兴趣.

    二、小学计算教学措施探究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着“重教轻学”的倾向,数学计算课全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作为听众的学生在下面被麻木地灌输着思想,在这些学生眼里,数学计算课难免不枯燥乏味,没有乐趣,但他们也只能在满纸的计算公式中继续答题.因此教师想要去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放开课堂,让学生从课堂的“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讲解计算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把游戏、竞赛和娱乐融入课堂,使其與计算有机结合.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让他们劳逸结合,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从“恐惧”转变为“积极参加”.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参加.只有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到分数的乘除法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问题:“为什么1[]2的1[]5是1[]2×1[]5,而并非1[]2 除以1[]5呢?”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这样的问题后放开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相比直接灌输知识而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将计算与游戏相结合,比如可以开展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的游戏,让学生在讲台上去讲述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表演”优秀者获胜,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

    2.注重解题过程,纠正不良习惯

    常言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数学计算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导致计算“满盘皆输”,而许多小错误也多数是因为学生的不良习惯产生的.计算习惯对于小学数学计算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计算的一些坏习惯,如不认真审题的习惯,不喜欢检查的习惯,以及书写不规范的习惯等,都会导致学生的计算水平大大降低.不良习惯并非一句“马虎”可以形容,教师要深刻了解每个学生的解题错误根源,时刻盯着学生的解题过程不放,做到不能少一步,不能错一步.教师在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观察时,要把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给揪出来,放到学生眼前.教师可以适量给学生一些惩罚,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让他们对这些错误习惯“格外注意”.

    例如,有些学生的书写习惯太差,总是把“0”写成“6”,而且字迹潦草,许多次考试中都是因为教师看不懂他们写的字而导致扣分.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着重去改掉学生书写上的毛病,让学生加强书写的训练,从一笔一画练起,稳步推进.有些学生总是不爱检查,明明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并能纠正的毛病,有些学生偏偏不喜欢检查,导致由于检查环节的疏漏而最终遗憾失分.这时候,教师就要不断强调检查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平常写完并检查完作业后写上“已检查”三个字,让学生改掉这个毛病.有些学生总是不认真审题,如,把题目中的“除”看成“除以”,这时候教师就要适当惩罚爱犯这些错误的学生,让他们加深印象.

    3.强化计算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夯实小学数学计算基础,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水平,没有捷径可言.学生多练多写,在练习中学习算法和算理,掌握计算技巧,是提高计算水平的不二法则.有些学生认为计算过程枯燥乏味,对数学计算抱有恐惧或者厌烦的态度,作业靠抄,很少主动去完成数学的计算练习,导致自己的计算水平落下不少,与其他同学相比,也只能望其项背.那么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运算规则和口诀的掌握上做硬性要求,强调学生必须对算法掌握牢固;其次,教师应该适量给学生布置练习作业,保证学生的计算练习量;最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其计算水平.

    例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计算作业,在让学生进行练习的同时,也能近距离、实时观察到学生犯的错误;还要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对白天的计算学习进行及时的巩固和复习.但是,教师要注意布置家庭作业也要注重趣味性,多些题型的变化,避免学生做题时感到枯燥和乏味,让学生能够在做计算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有趣,感受到数学题的奥妙和魅力.另外,教师也要保证作业量的适度性,太少的计算作业引不起学生的重视,也很难达到夯实学生计算基础的效果,而太多的计算作业会降低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期望,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难度、学生的计算水平等因素去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

    4.指出學生的错误,实施针对性练习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犯的错误和其根源千奇百怪,如果教师都“一刀切”,不按实际情况进行纠正,就难以找到提高计算水平的切入点,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所收到的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细致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其根源,并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对症下药,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

    例如,在讲到分数的乘法时,一些学生总是不记得一些常见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导致最后的结果没有化简和约分.这时候教师可以多多去观察这些学生,布置计算作业时着重注意这些学生,针对这些学生多布置相关的练习,多给学生强调检查和约分的重要性,让他们去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黑板上进行板演,这样可以清晰、直观地观察到学生的弱点和错误,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改正和练习,增加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三、小学数学“花样”计算活动的构建

    1.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普遍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期待自己当众有着突出的表现,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在小学数学“花样”计算活动的构建中,教师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活动的规则设置中,教师可以让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争,胜利者会得到公开表扬和教师的奖励,从而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表演欲让学生深入参与到小学数学“花样”计算的活动中.但也要注意,表扬要以精神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另外,对于活动中一些表现较差、发挥失常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额外注意,并给予其充分的关怀和鼓励,让其重振信心.这些机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数学计算课堂充满期待和喜悦.

    2.增添数学计算题的趣味性

    有些时候,教师总会说一些题出的好,学生在做完这些数学计算题时也会感到舒畅和爽快,这些计算题在考验学生计算能力和技巧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不禁感叹“这道题的解题过程真是巧妙”,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计算的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计算题.所以,教师可以去自己创设或寻找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数学计算题,比如“158×1[]237×456÷304=1”等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计算出一个极具趣味但自己却意料不到的结果,这也会给学生带来惊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是如此的美妙.

    3.注重计算活动氛围的构建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普遍缺乏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这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到压抑,从而丧失对计算和参与计算活动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放开课堂,允许学生自己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去讲解计算题,也可以在活动中设置一些有趣、生动的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致,使教室中充盈着愉悦、和谐的氛围.教师要时刻牢记,有“情趣”,不仅是自然的本性,也是成熟的标记,在教学中有情有趣至关重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会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计算永远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教师要重点抓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练习.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优缺点进行深刻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去对症下药,实施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措施,强化学生的计算训练,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另外,在小学数学“花样”计算活动的构建中,教师要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添数学计算题的趣味性,注重计算活动氛围的构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去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进程,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敏辉.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8(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