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彭思扬 杨景伟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群体的问题日渐增多,老年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养老和照顾,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需求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根据实际需求,我国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并在大学开设老年社会工作教学,培养出一批批老年社会工作人才协助国家解决老年问题,但是在本土化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忽略高龄女性问题、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所以,为了提高本土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我们对其教学进行改进,重视高龄女性的需求,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C916;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6-0081-02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根据我国最新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1]。”从相关资料中显示,当一个国家的60岁人口达到或者超过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或者超过总人口的7%,那么该国家则可认定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现有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显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为了切实解决好老年人问题,我国引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并开设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以期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社工人才从事老年服务。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在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模式,缺乏对本土模式的思考和探究,导致教学过程中问题重重,不仅影响了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的质量,也严重阻碍了国内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所以,本文将对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可行性的优化建议,试图提高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教学质量,继而培养出更多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人才。

    2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将老年社会工作作为其中一个专业方向,通过老年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希望通过培养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缓解国家老龄化所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充分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起步较晚,国内对社会工作专业认知还存在局限性,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亦尚未建立成熟的体系,导致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质量,也导致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大打折扣。所以,本节将结合实际对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2.1忽略高龄女性问题,培养计划缺乏针对性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至64岁的老年人口中,有6%的人虽然身体不健康但是尚能自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够自理的人口比例也随之提高,同时女性健康状况不如男性[2]。高龄女性不仅仅存在生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特殊照料,同时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男性相比更加突出,但是在本土化教学过程中,并未针对高龄女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教学,社会工作者在面对高龄女性的社工服务时,只能够按照常规的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为其提供帮助,导致高龄女性的真实需求并未完全得到满足,例如老年人的丧偶率较高,其中高龄女性的丧偶率远远高于男性,在失去配偶之后她们的心理抚慰机制崩塌,在养老和生活方面都产生巨大冲击,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其重建新的生活机制,但是在现有的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教学中,并未从高龄女性的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导致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高龄女性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在问题发生時难以及时应对,其服务方案更具有广泛性而缺乏针对性,高龄女性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老年社会工作发展受限。

    2.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性教学

    目前高校在进行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教材为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完成教学目标。纵观已有的教材,一些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目的是希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个案时能够从理论知识中获取解决方案;但是另一部分教材则以实务案例的分析为主,通过实务分析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提取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但是这些教材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务案例分析多数是以港台或者国外的理论、方法为主,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书本中的知识难以完全套用到本土老年社会工作中。

    与此同时,在本土化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多数并未具备实务经验,所以他们的教学多是“照本宣科”,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本土化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呈现出“黄皮白囊”的特征。此外,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学习应该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为主,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巩固以及掌握本土化的实务经验。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在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践环节中,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多以志愿者或者资料整理的形式完成实践,甚至部分高校的实践环节并未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而是在社区或者与之无关的岗位进行,导致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大打折扣。

    2.3专业需求前期调查不足,培养目标抽象

    目前国内有292所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是专门设立老年社会工作方向的院校并不多,大多数院校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招生时并未进行专业的市场调查,对于目前社会是否需要老年社会工作方向社工人才?老年社会工作方向人才缺口多少?专业老年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有何影响?目前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导致各大高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呈现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方向不一致的现象。

    与此同时,多数高校在进行本土化教学时,其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例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的理论、技能、方法以及法律的学习,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念,掌握理论、实践能力等;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理念,掌握社工知识和技能等。高校在进行专业教学培养时,并未针对老年社会工作提出更加具体、可量化的培养目标,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导致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培养目标缺失,现有的社会工作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难以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

    3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的优化建议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老年社会工作的介入已然成为社会缓解及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内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老年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试图提高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教学质量。

    3.1教学中加入性别视角,重视高龄女性需求

    在进行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服务需求的不同。女性在社会、文化等领域长期受到忽视,她们的需求也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在社工服务过程中其特殊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和目标与实际难以匹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性别视角,重视对高龄女性服务技能的培养,关注她们的需求。從她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社会工作人才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例如考虑高龄女性的心理需求对社工人才进行相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及时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在社工服务过程中能够为高龄女性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辅导。

    3.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目前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其他社会工作方向无异,教学体系缺乏针对性,同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导致培养出的社工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实务操作过程中难以正确运用相关方法。所以,当务之急应该对课程教学体系重新规划,开设专门的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方向,从本科教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培养,从理论知识到实务进行系统、全面、循序渐进的教学。

    与此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首先,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实务经验,一般高校教师以科研为主,故而其实务经验相对匮乏,高校可以从外部社工机构或者政府相关部门聘请实践教学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务案例分析和指导,通过本土化的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实践技能;其次,学校与社工机构达成合作,尤其是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由专业的社工机构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从实务工作中逐渐理解理论知识及掌握具体的实务技能,既能够为老年社会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又能够推动本土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最后,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到当地机构、社区或者政府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继而丰富其理论教学。

    3.3推动高校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国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基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模糊,一些并不具备专业社工培养资质的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导致社工培养参差不齐,老年社会工作培养更是寸步难行。所以,国家应该重视高校自身的定位,要求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实力、地区特色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定位,提高高校社工培养质量[3]。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专门的老年社会工作培养方向,进一步明确其培养目标,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地区需求有所侧重,从而提高老年社会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2020年最新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表图[EB/OL].(2021-01-16)[2021-02-15].http:// gxscse.com/TongZhiGongGao/530490.html

    [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20:47-51.

    [3]赵路国.基于校社合作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学园,2015(33):9-11.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