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章头课的几点思考

    徐珍玉

    

    [摘? 要]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又一重要模型. 章头课是对一章内容的概括,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预先洞察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研究的方向,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对新的一章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 一元一次不等式;章头课;思考

    2019年5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无锡市评优课,内容为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章头课. 期间得到了教研组和其他骨干老师的指导与帮助,现将课堂教学与研讨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与同行分享.

    教学内容解读

    章头课作为一章内容的起始课,涵盖了整章的学习内容、思想方法,就“一元一次不等式”而言,学生需要了解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关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了解本章学习内容和知识框架. 经历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体内容进行把握,研究哪些内容重点讲,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渗透,怎样通过章头课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

    苏科版教材每章的开头部分都设计安排了“章头语和章头图”,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章头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量关系之间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刻画这种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章头语简洁明了,章头图丰富多彩,两者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笔者反复斟酌这一编写意图,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都以其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希望能够充分体现章头课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就从生活中的数学拉开帷幕.

    教学感悟

    章头课是对一章内容的概括,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新的一章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实践教学,笔者觉得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学生在和谐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中,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光彩.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类似之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笔者就借力于一元一次方程,以旧带新,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方法完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研究,把整个课堂尽量交给学生,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空间,学生在表达不受限制的氛围中,由被动回答问题转变为自主发表看法. 如在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后,提问:“同学们觉得,本章我们即将研究学习哪些内容?”问题抛出后,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初步建立起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心境. 提问时多问“你怎么思考的”“怎么想到的”等等,学生备感平等、自由,主体作用得以体现,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

    2. 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发展深度思维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有效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深度思维.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问题驱动的形式逐步展开,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充分思考,解决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保持高度热情的学习心理状态下,既解决了接二连三的问题,又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例如本节章头课开门见山,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初步感受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点明了本章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不等式和方程有着一定的联系.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有關概念、不等式性质的学习都是通过几个环环相扣、依次递进的问题将本章要学习的知识点基本呈现给了学生. 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载体,螺旋式上升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主动解疑,将学习内容组织形成的知识框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这样的过程能引领学生参与课堂,带动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深度思维.

    3. 让学生在实质化的探究中感悟思想方法

    章头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也就是要找出能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其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思想方法. 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环节,先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目的是促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从而将学习方法正迁移.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顺藤摸瓜、小组合作. 通过探究、讨论,逐步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自已去尝试探索、归纳发现、验证发现、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揭开不等式性质的面纱,新的知识点就以一种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 探究中,学生已经无形中体会了将未知的问题与已知的知识进行类比,初步感悟到了类比的数学方法,同时也感知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这些思想方法能给学生的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为今后的学习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