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大变局下的全球安全

    魏丹丹

    【DOI】10.19422/j.cnki.ddsj.2019.08.006

    2019年7月1—3日,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简称和裁会)主办的第二届万寿国际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和裁会会长马飚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主持开幕式,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瑞典、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老挝、泰国、菲律宾、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联合国裁军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秘书处等组织的政要、安全智库专家、和平组织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南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本届研讨会以“大变局下的全球安全”为主题,下设“大国安全关系新变化”“地区安全秩序新调整”“新兴科技与全球安全”“安全观念演变与全球安全治理”四个分议题。与会代表围绕相关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激荡思想、碰撞火花,为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引领全球安全治理方向

    马飚同志在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大国竞争博弈明显加剧,地区安全秩序面临深刻挑战,新兴科技对全球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安全观念相互激荡交锋。在此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人类仍然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此,一要做大国安全合作的助推器。大国对世界和平肩负特殊责任,我们希望大国加强协调,管控分歧,增进互信,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建设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推动大国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安全威胁。二要做地区热点问题的冷却剂。地区热点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伤痛,我们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争端,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我们要努力探索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安全架构,推动地区安全热点问题降温。三要做应对安全挑战的智囊团。安全挑战是人类面临的难题,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新兴科技的发展前沿,研判大势,把握方向,趋利避害。在网络、外空等新兴领域,我们要积极推动各国共同建立新机制、制定新规则,打造合作共赢的新平台。四要做践行安全新理念的引领者。我们要广泛传播和平理念,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加强文明沟通和交流互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合作谋和平、促安全,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宋涛同志在主持开幕式时指出,世界安全与否,牵动着各国人民的心灵和情感,攸关着各国人民的性命和财产,影响着各国的生存、主权和發展。国际社会只有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迎安全挑战,共担安全风险,共创安全环境,共享安全成果,才能共建人类和平与安全的家园。

    研判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深入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国际安全形势随之出现了新特点。

    一、大国安全关系发生新变化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世界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对话、交流、合作在继续,但大国之间防范、对立、甚至对抗日渐突出,讹诈、施压、制裁等错误做法频现。世界乱象反映出现有国际秩序在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方面明显乏力,而某些大国判断失误、处理失策、应对失序,又导致问题扩大化、复杂化。

    俄罗斯联邦公众院副主席、联合国原副秘书长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表示,当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特别是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正被某些大国忽视和践踏,这对国际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表示,当前美国正在全力寻求逆转或至少迟滞中国崛起进程,美国的攻势始于贸易战但不会止步于此,必将蔓延至双边关系多个领域。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赵穗生认为,大国安全关系的最大变化就是美中关系从以合作为主变为以竞争为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中国公共政策中心创始执行主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表示,大国安全关系中的冲突正呈现国内化趋势,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可能导致美国民众接受更多虚假的“替代性事实”,进而推动美国政治越来越背离理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冯维江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力量的升降在大国内部造成了紧张、焦虑,进而有可能诱发经济崩溃、社会失序、政治倾覆等严重问题,反之大国为了缓解内部问题而将矛盾指向外部,又会引发全球动荡或安全危机。

    二、地区安全秩序出现新调整

    代表们认为,当今世界,战乱、冲突和动荡仍困扰许多地区,恐怖活动猖獗,不少国家民众特别是儿童饱受战火摧残,地区热点已成为人类文明之殇。中东非洲安全问题仍然严峻,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跨大西洋安全联盟出现新裂痕,欧洲安全局势出现新动向。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指出,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法国欧洲前瞻与安全研究院院长德佩认为,欧美面临军费开支、能源供应等难解分歧,其关系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黄载皓指出,特朗普政府一味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盟国和非盟国实施无差别对待,引发了盟国强烈不安和严重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正加速走向分裂;“印太战略”的实施,直接牵动着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安全秩序。巴基斯坦前外秘、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乔杜里指出,美伊两国剑拔弩张,叙利亚安全局势仍然严峻,恐怖主义、网络治理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整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南非赫利和平研究所前所长库马洛认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在维护该地区安全秩序方面缺乏共识,在实现地区政权有序交替、预防和打击腐败、防治艾滋病等疫病扩散问题上缺乏有力措施,用非洲方案解决非洲安全问题效果不彰。

    三、新兴科技给全球安全带来新挑战

    代表们认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安全挑战。新兴科技军事化应用给全球安全带来巨大冲击,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博弈正在重塑安全秩序观念和安全治理模式。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学术秘书长巴塔莱梅、巴西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学术和项目协调员戈德菲尔德等专家指出,新兴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增强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包括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等,也有利于人类解决因资源能源争夺引发的各种军事冲突和安全威脅。但同时也应看到,新兴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让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难预测、更多变。联合国裁军研究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他战略性武器项目负责人珀利认为,新兴技术的广泛军事化应用,特别是反弹道导弹及防御技术、超音速武器及在导弹方面的应用、无人机、外太空制衡武器、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战术核武器等七大技术将改变或影响全球战略平衡,导致传统国际军控与裁军架构崩溃。乔杜里指出,战争的本质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在逐步远离我们所认知的传统战争,甚至也在远离核战争,进入第四代战争,包括使用经济制裁、打贸易战,同时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攻击、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

    四、安全观念演变影响全球安全治理

    代表们认为,当前各种安全理念碰撞激烈,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不断泛起,一些国家仍坚持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国家和个人安全感下降、焦虑感上升,全球安全治理困难重重。新时代呼唤新安全观。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指出,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思维逻辑严重误导了美国领导人,导致美国以实力求安全,通过不断树立对立面,强化与潜在对手的安全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周弘指出,欧盟与美国的安全观念存在差异,前者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在共同规则与规范基础上建立集体行动体系,后者则坚持解决全球问题仍以国家为主导,目标即维持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研究员库林采夫强调,多边主义是新型安全观的重要特征,多边主义坚持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开放包容安全的新观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威振宏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是科学安全观,有利于减少国家间对抗,是21世纪全球安全治理的准则。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秘书处副执行主任巴克特别克兹表示,亚信第五次峰会达成的共识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安全观一脉相承,“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被写入本次峰会宣言。

    贡献全球安全治理智慧

    针对大变局下的国际安全形势新特点,代表们从大国安全关系互动、地区安全秩序调整、新兴科技应用、安全观念建构等方面,为全球安全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一、重建以良性竞争为基础的新型大国安全竞合关系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孟祥青表示,大国安全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世界主要国家都不希望大国走向对抗与冲突;面对国际安全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大国如沉溺于冷战思维、弱肉强食、对立对抗,只会加剧安全困境。和裁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强调,中国的“和平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与世界各国人民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信念也未曾动摇;大国应遵循相互尊重、彼此包容、互惠发展、共谋安全、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原则,共同构建基于新规则的新秩序。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所长兰巴指出,大国不应视自己为安全合作的老大,更不应以敌意看待他国,而应当通过更多对话、交流与合作来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二、相向而行重构相对稳定的地区安全新秩序

    越南和平发展基金会副主席陈得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等专家表示,地区安全秩序的变化受内外因素的驱动,大国战略博弈、地区大国安全战略调整、中小国家的安全战略取向都影响到地区安全秩序,现有地区安全秩序明显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退役陆军上将塔纳唐表示,加强国际多边合作如“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各国应秉持相互尊重、关照彼此利益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逐步搭建起实现地区安全的新框架,提升国际及地区安全治理水平。

    三、推动各国在新兴科技发展与应用新领域共建新机制

    奥地利前国防部长、奥地利欧洲与安全政策研究所所长法色阿本特,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科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所长朱启超等专家表示,应客观理性地认识并合作应对新兴科技对人类安全的挑战,“各人自扫门前雪”、独善其身的想法与时代潮流不符。瑞典席勒研究所所长桑德马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伍钧等专家表示,在全球范围对新兴科技军事化应用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的管控难度将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各方应坦诚对话,加紧磋商并制定相关规则,推动各国在科技发展新领域共同建立新机制、制定新规则、打造合作共赢新平台。

    四、支持和认同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法色阿本特、德佩等专家指出,国际安全局势变化会引发安全架构调整,进而激发不同安全观念碰撞。竞争型安全观、大国主导的安全观、暴力多边主义等旧安全观无法应对新的安全形势,转变安全观念刻不容缓。巴克特别克兹、库林采夫、刘江永等专家表示,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打破人心的隔阂,拆除思想的藩篱,加强文明的对话,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万寿国际安全研讨会,紧扣“大变局下的全球安全”主题,契合国际社会对全球安全的关切,与会中外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坦诚的沟通对话,饱含了与会各方对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向往,体现了务实高效、高端专业的特点,达到了深入交流、增进理解、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的目的,为建设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苗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