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留守儿童 监护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朱妍凝,WLSA复旦国际高中。
中图分类号:D92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04一、背景
燕赵镇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东南15公里,面积47.9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是曲阳县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林果、奶牛养殖基地,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城镇,林果,畜牧,苗木等经济作物繁盛。燕赵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改善生活条件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而且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又因经济、住房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及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概况、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为农村有效引导儿童合理度过假期,让更多人了解农村儿童的生活困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燕赵镇北头村的留守儿童,北头村人以种植玉米,贩卖寿衣为主要经济来源,如果出现不可抗因素,则村里年收入会大幅度降低。因此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村中外出务工的人家比较多,是燕赵镇留守儿童最为集中的地方。本次调查采取立意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抽取北头村一个村镇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份问卷,回收问卷2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20份。收集回來的数据,采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分析的结果用分析叙述的方式进行呈现。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儿童情感状况
1. 平时一起住的人。在此调查样本中,和父母中的一方一起住被选择了2次,和爷爷奶奶一起住被选择了12次,和兄弟姐妹一起住被选择了2次,和其他亲戚一起住被选择了4次。据调查结果显示,多半的儿童都不与父母居住,这反映了农村儿童中确实存在留守儿童,且情况严重。缺乏父母的关心与陪伴可能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儿童与他人交流内容。在交流内容的调查样本中,儿童与他人交流生活细节被选择了10次,交流学习被选择了10次,交流娱乐被选择了10次。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向他人倾诉的内容较为一致,交流的内容主要围绕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娱乐三个方面,且频率相等。
3.儿童有心事的倾诉对象。在此调查样本中,更倾向于向家人诉说的有10人,占比50%;更倾向于向朋友诉说的有6人,占比30%;不会向任何人说而选择沉默的有4人,占比20%。
这项调查结果表示,儿童更倾向于向家人倾诉问题。对应前文,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中陪伴,可能导致儿童主要倾诉对象缺失,因而留守儿童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疏远,儿童内心安全感缺乏,从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二)农村儿童受教育方面
1.平时家人辅导学习的频率。在此调查样本中,家人每天辅导学习的有2人,占比10%;家人经常辅导学习的有2人,占比10%;家人偶尔辅导学习的有14人,占比70%;家人从来不辅导学习的有2人,占比10%。
2.村办学校学习的课程。在此调查样本中,在学校学习数学被选择了20次,学习语文被选择了20次,学习英语被选择了16次,学习科学被选择了10次,学习美术被选择了8次,学习音乐被选择了4次,学习思想品德被选择了3次,学习其他课程被选择了4次。
3.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在此调查样本中,从家到学校10分钟以内的有10人,占比50%;从家到学校10-20分钟的有8人,占比40%;从家到学校30分钟的有2人,占比10%。
4.儿童的上学方式。在此调查样本中,儿童自己步行去上学被选择了2次,儿童自己骑自行车去上学被选择了12次,住校被选择了2次,家长接送被选择了6次,其他方式被选择了2次。
5.儿童课余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班。在此调查样本中,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有16人,占比80%;未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有4人,占比20%。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祖辈监护人在辅导儿童学习力不从心,因此选择将孙辈的学习都交给课外辅导班。
6.家里对学业与发展兴趣爱好的看法。在此调查样本中,家长从来没有阻止发展兴趣爱好的有4人,占比20%;偶尔阻止发展兴趣爱好的有8人,占比40%;经常阻止发展兴趣爱好的有6人,占比30%;总是阻止发展兴趣爱好的有2人,占比10%。
此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济和祖辈的文化程度低等原因,留守儿童的家长普遍认为儿童发展兴趣爱好是不实用的,所以基本都不予支持。导致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相对落后。
(三)农村儿童的社会交往
1.儿童的朋友数量。在此调查样本中,有1个朋友的儿童有4人,占比20%;有2-3个朋友的儿童有4人,占比10%;有4-6个朋友的儿童有6人,占比30%;有6个以上朋友的儿童有6人,占比30%;没有朋友的儿童有2人,占比10%。
2.儿童与朋友做的事情的类别。在此项调查样本中,儿童与朋友一起娱乐的被选了16次,与朋友交流学习被选了12次,与朋友谈心被选了8次,与朋友做其他事情被选了2次。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儿童邻里关系比较密切,儿童社交正常,而且儿童们的社交生活丰富。大部分农村儿童的朋友数量较多,都拥有一定社交能力。总体上,孩子们交往对象较为集中,其中稍微富裕的家庭的孩子因为有更多的玩具而会拥有更多朋友,同时,同性交往较异性之间更为密切。
3.农村儿童对集体活动的看法。在此调查样本中,非常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儿童有8人,占比40%;比较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儿童有6人,占比30%;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儿童有4人,占比20%;根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只喜欢宅在家里的有2人,占比10%。
大部分儿童都表现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
4.家长对儿童交友玩耍的看法。在此调查样本中,家长从来不会反对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有16人,占比80%;偶尔会反对的有4人,占比20%。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儿童在情感状况上
农村儿童确实存在相当多的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远。
据结果显示,多半的农村儿童都不与父母共同居住,而是与隔代的祖父母们居住在一起,且同辈分的兄弟姐妹数量有限。由于儿童在情感上更倾向于愿意和父母家人交流生活、娱乐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儿童平时只有隔辈的老人看护,父母长期不在家中可能导致儿童的主要倾诉对象缺失。在感情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家庭的情感上的支持。
(二)农村儿童在教育方面
1.在家庭中辅导孩子功课的方面:很少会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比例占比很高,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需要完全依赖学校和孩子自己的领悟。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种:(1)家长的文化水平不足以辅导孩子的课业;(2)农村家庭并不是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或者是过于依赖老师的教导;(3)留守儿童的家长因忙于农活或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的课业。
2.在学校的课程中除了语,数,英三门课之外,百分之五十甚至是五十以上的孩子都不参加科学,音乐,思想品德,美术等副科的学习。农村孩子虽然有了基础教育,但是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情操的培养却有待完善。
3.大部分的孩子上的是文化类的补习班,而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上兴趣类的课程班。追根溯源造成这个状况最大的原因是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的不允许。
(三)农村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乡村儿童社交正常,社交生活丰富。大部分农村儿童朋友较多,交流内容主要与生活相关,涉及学习、娱乐、谈心和其他,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仍有少数儿童与朋友交往遭到父母反对。儿童交流内容以娱乐最多,学习交流略少。对应前文的调查,儿童们相互交流心事的情况较少,由此可见儿童同龄人间的交往对缓解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安全感缺失、空虚沮丧等负面情绪作用非常有限。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与陌生人社交方面表现较弱,并更为腼腆。五、对策和建议
(一)情感状况方面
首先,鼓励相关部门派遣义工,定期与孩子们组织面对面交流,疏导儿童负面情绪,可进行游戏或者心理座谈。义工应有一定的心理知识,并且能进行长期的活动,避免持续时间太短而措施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次,鼓励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定期与孩子和家长谈心。老师负责作为枢纽,定期和家长通话,交流孩子学习和情感情况,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学习生活状况的了解沟通。老师也应向家长宣传定期关心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关心孩子心理和身体健康成长的意识。
再者,相关部门可以督促通讯运营商设置特殊电话卡,降低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通话费用,并设置特定亲子套餐,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往来,改善亲子关系。
(二)社会交往方面
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增加对友谊的诠释,向儿童们更详细地讲解社交知识,并给予正确引导,使儿童之间交往更为广泛、健康。
其次,本村或各村社区之间组织更多集体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扩大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更广泛地交往。鼓励学校增加集体活动,例如运动会,读书节、艺术节、联欢会之类的集体活动,方便儿童进行广泛沟通交流。
再者,农村社区举行讲座,向留守兒童监护人普及社交的重要性,并讲解正确社交的方法,使他们能正确指导儿童进行平等、友善的社交。
(三)基础设施方面
村中道路路况较差,小学校距离村子也较远,儿童每日上、下学路上都会面对一定的交通危险。建议村委会可以组织相近区域的儿童集体行动,每日由几名家长共同接送儿童上下学,家长可采取轮班制轮流接送。六、总结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改善生活条件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对于一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由于距离的原因,他们非常缺乏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为了能解决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存在的隔阂和疏远,建议县级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每年给学校提供一部分资金来当作奖学金。假如某个孩子整学年的成绩和综合表现在学校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学校就用政府提供的这笔奖学金资助孩子去城市里看望他们的父母。这样既能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提升孩子的自豪感和上进心,还可以让农村的孩子有机会开拓一下视野,领略他们看一些除了村子以外的美好景象。再有,结合本地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本地农产品的加工和开发,增加当地的工作岗位,使外出去周边城市打工的劳动力回流,从而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