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复花园理念的宁波颐乐园外环境设计分析
杨丹+金荷仙+史琰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环境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户外环境能够促进老人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康。基于康复花园的理念,对颐乐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了老人的户外活动情况,分析了老人的活动基本情况和颐乐园的康复景观要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期为养老院的设计和营建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养老院;康复花园;宁波;实地调研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5-0054-05
收稿日期:2017-05-27
修回日期:2017-08-0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design of the aged care environment. Good outdoor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aling garden, the aged care environment of Yile Nursing Home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outdoor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were studi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s of elderly peoples activities and healing landscape elements,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landscape improvement. The result prefers to provide methods and ideas for nursing hom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ursing home; Healing garden; Ningbo; Field survey
1研究背景
1.1社會背景
据宁波老龄办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2.4%,8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老年人口比例为15.1%[1]。这说明宁波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高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对养老机构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2]。养老院养老作为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户外环境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生活上的方便安全,还要考虑精神上的健康疗养,故其户外环境设计应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1.2康复花园
康复花园通过景观与使用者的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效益,从而维持使用者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与安宁。主要的相关理论有Ulrich的压力痊愈理论(Stress Recovery Theory)和Kaplan的注意力重建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3]。人体的健康并非仅指不生病和没有残障,而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4]。目前,康复景观对老人身心产生的效益,如恢复身心健康、促进体育运动、促进社交活动、获得自我效能感与控制感,都已经得到了相关研究结果的支持[5]。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有关养老院中康复花园的实地调研成果仍需不断补充丰富。笔者基于康复花园的理念,对颐乐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究。
1.3宁波颐乐园概况
宁波颐乐园地处市区东部(图1),交通便利,占地面积约为6.87 hm2,绿化率为48%,床位1 300张(其中短期疗养50张)。园内地势平坦,有一条宽约30 m的河流以南北方向贯穿全园。全园分为东区、西区、南区与北区(图2)。北区和西区主要是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生活区,东区为护理区,居住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南区则主要安排办公楼、老年大学等服务性建筑。颐乐园生活区的每一幢楼都由植物命名,如“荷花苑”“杜鹃苑”等。河流将颐乐园分为三块,每个区块均有户外游憩场地、庭院与室外健身场所。
2研究内容与方法
笔者于2017年1~4月对宁波颐乐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是在以康复花园设计原则、老年人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方法等研究成果下,对宁波颐乐园内的植物、水体、道路与广场、景观小品及设施进行了调研,通过随机访谈的方式了解老人在颐乐园内的生活感受,并对使用户外空间的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户外活动情况两方面。问卷所调查的老人均未患阿尔兹海默症,能与调查员正常交流,调查中由调查员一对一为老人诵读题目并记录答案。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3~4月,样本数量由随机抽样公式计算而得。样本数量n计算公式为:n=NZ2δ2/(e2N+Z2δ2)。其中N为宁波颐乐园居住老人总人数;e为抽样误差范围,这里使其不大于4%;δ2为方差(一般可通过经验估计),为使被调查的数据具有代表性,δ2取值为0.02[6];Z为抽样置信度所对应的正态分布值,这里取抽样置信度为90%(抽样置信度为90%时对应的正态分布值为1.64)[7]。由于未获取到颐乐园中居住老人总人数的确切数据,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这里将N取为1300,由此得出所需样本数量为33。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约为9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老人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老人年龄主要集中在70~80岁,占总人数的60.0%。调查对象中有57.1%为女性,有80.0%的老人能够独立出行。大部分老人对宁波颐乐园的整体户外环境感到满意,有82.9%表示在户外进行活动后,身体或心情会有积极的变化,户外活动频率越高的老人,产生这种积极感受的机率越高。
3.1.1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上,大部分老人选择个人活动与2~5人的团体活动,5人以上的团体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从性别上来看,女性老人选择参与2~5人的团体活动的比例高于男性老人。从年龄上来看,年龄段越高的老人选择个人活动的比例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视听能力下降,这对老人的社交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8]。
3.1.2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上,整体来看(图3),“散步放松”“坐着闲聊、弹唱”是老年人最喜爱的两种休闲活动,其次为“欣赏风景”与“器材锻炼”。“种花种草”“下棋玩牌”“读书看报”等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小众。从老人身体机能上来看,70~80岁年龄段的老人种选择“器材锻炼”“种花种草”的比例要略低于60~70岁年龄段的老人,因为其活动由于受到身体机能的限制,所以主要选择“欣赏风景、坐着闲聊或者弹唱”此类静态活动,而身体机能较好的老人选择的活动内容更多样化。
3.2康复景观要素
3.2.1植物
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论证[9~10]。经统计(表1),颐乐园中除草坪草外共有植物28科,30属,31种。其中观花植物15种,观果植物7种,观叶植物19种,芳香植物5种。园中水生观赏植物仅有荷花,主要成片种植在曲桥处,其余位置未种植水生植物,水景相对比较单一。调查显示77.8%的老人对颐乐园的绿化整体感到“满意”,19.4%认为“一般”,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老人认为常绿树种偏多导致景观特色一般。在调查老人对植物的选择偏好中,除去对各个类型植物持“都喜欢”态度的老人,在剩下的选项中,老人更喜欢会开花结果的、有香味的植物,其次为秋色叶植物,最后为常绿植物(图4)。
就植物景观种植结构而言,在大部分种植区,植物种植的密度比较低,竖向结构比较简单,平面上也比较分散。一方面,能够保证老年人视线的通透,使“目标点”较易被发现,引导老人进入花园[11],但另一方面,缺失中层植物会使需要防风的位置处于风道之中。有老人反映,坐在广场边的亭子里,时常有冷风从背后的树丛中灌进来,感觉不适。在颐乐园的边界位置,上层常绿乔木为香樟、乐昌含笑,与中层桂花组合,形成了绿化带,减弱了外界环境对园内生活的影响。
笔者发现有许多老人种了一些花草摆放于路旁,或在园内闲置的绿地中进行种植。园艺劳动是一项积极作用于人体健康的活动形式,有利于促进老人之间的社会交流,68.6%的老人表示乐意在园中开辟出一块空地进行园艺活动。
3.2.2水体
亲水空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水的颜色、声音及水中的动植物都可以带给人宁静与愉快[12]。颐乐园的部分河道进行了景观设计,通过栽植荷花,设置曲桥提升了景观性。河道东侧沿岸设置了景观亭、轩等多个园林建筑供人停留。水面的植物景观主要集中在河道东侧曲桥处,西側的水面未做景观化处理,沿岸的景观设计略显单调,未有成系统的滨水走廊。
3.2.3道路与广场
调查显示老人最关心道路是否防滑。颐乐园内道路与广场的铺装主要有火烧面花岗岩、水泥和鹅卵石三种,未采用不适合拐杖等辅助器材行走的铺装,这给老人以安全感与舒适感,体现了康复花园设计理念中的舒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老人去户外空间放松身心。铺装的形式根据场地的功能进行了区分,中心广场的铺装丰富多变,通行道路的铺装规整有序,使颐乐园的户外活动空间界限划分更加明确。
颐乐园中同一侧的单元楼通过连廊连接,方便老人在恶劣天气下通行。连廊在康复花园中能够满足使用者对半开放空间的需求,结合无障碍设计,有利于发挥户外环境的辅助康复作用[13]。不足的是,在以江南风格为特色的颐乐园中,连廊的设计缺少相应文化内涵。
3.2.4景观小品
老人活动环境中的景观小品应根据老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需求进行包容性设计[14]。调查显示(图5),老人们认为颐乐园中还能增加更多水景小品、文化介绍标牌与雕塑等景观小品。这说明老人对景观的艺术性有所追求。运用积极向上的雕塑等其他景观设计元素是舒缓心情的有效手段[11]。春节期间,颐乐园用红灯笼来装饰园子,老人们对“红灯笼景观”一致好评,表示“红灯笼”让颐乐园更有节日的氛围,也令人心情更愉悦。
3.2.5休憩设施
调查显示,老人对坐凳的材质最为关注(图6),主要体现在对冷暖与软硬的感知上,其次为座椅的朝向。园中四角亭与廊架的坐凳材质均为水泥,冬冷夏热,舒适性不及木材。有老人表示楼间庭院中的坐凳由于缺少扶手,凳面破旧,因此不愿意去使用。园中园林建筑小品都近河岸处布置,这使老人能获得较好的视野,观赏对面河岸的景色,有助于老人缓解压力,改善心情[9, 11]。
3.2.6标识系统
33.3%的老人表示园内部分标牌看起来有点吃力,比如植物标牌上介绍植物的部分,字号太小且文字相对密集,金属材质的标牌在强光下会有反光,影响老年人的阅读。此外,笔者发现颐乐园内各建筑形态基本相同,仅在楼牌上有所区别,建筑附近的植物景观也比较单调,以常绿树种为主,这可能会影响老人辨别自己所处的位置。25%的老年人曾有过1~2次“走错路”的经历,当老人在户外环境中迷失时,容易引发焦虑等消极心理。
4结论与建议
参与户外活动对老人的身心有积极影响。老人的活动形式主要以个人活动和2~5人的团体活动为主,活动内容因老人的身体机能差异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创造积极的户外活动条件,促进老年人使用户外空间,打造不同尺度与氛围的空间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比如身体机能较弱的老人更乐于选择静态的休闲活动,场所中应有舒适的休憩设施并有较好的观景视野。对于2~5人的团体活动空间,则应配备充足的休憩设施,并基于人与人之间1.2~3.6 m的社交间距进行设计。
老人喜欢户外环境中有丰富的植物类型,相较来说,更喜欢会开花结果与有香味的植物,其次为秋色叶植物,最后为常绿植物。常绿植物过多是让老人认为植物景观特色一般的主要原因。合理的种植设计能够增加户外空间的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绿地性质,进行相应的种植设计。如在活动场地与道路连接处,可运用多彩的花境,引导老人进入。基于居住楼名称与植物的关系,在建筑周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提高建筑的可识别度。此外,可打造园艺活动区,促进老人交流,丰富老人生活。
颐乐园中的亲水空间设计不足。建议增加水生植物,比如水竹芋(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从而丰富水面景观。对两岸的空间游线进行合理的组织,结合无障碍设计,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串联起园中的节点,并提供不同长度的散步路线供老人选择。
老人最关心的是道路与广场的铺地材质,主要体现在防滑与路面平整上。应采用防滑平整的铺装,保证老人通行的安全与舒适。并在园路两侧设置适当的休憩设施,为体力不足的老人提供歇脚之处。
老人对文化艺术类的小品有一定的需求。可增设水景、雕塑一类的文化艺术小品,也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打造文化特色景观,让老人感受节日氛围。养老院中的标识系统要注重适老化,否则会影响老人的使用体验。老人对座椅的材质最为看重,其次为座椅的朝向与位置、结构设计。座椅缺少扶手、维护不当会影响老人的使用热情,甚至减弱座椅所在场所的人气。休憩设施的位置及朝向的选择应兼顾到不同季节的使用,结合植物或景观小品,确保休憩环境具有舒适的微气候。或设置可移动的座椅,供老年人根据需求调整就坐位置。
5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对总体情况作出估计与推断。在未来康复花园的相关研究中,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增加实地调研的地点,扩大样本规模,就康复花园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注:本文图表均由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杨静雅.我市老年人较上年增长4.9%[EB/OL]. (2016-02-05) [2017-07-15]. http://daily.cnnb.com.cn/nbrb/ html/2016-02/05/content_933643. htm?div=-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l22?99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陈进勇. 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 中国园林,2009,25(8):24-27.
[4] 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 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 中国园林,2009,25(8):7-11.
[5] 王声菲,金荷仙,贾梅. 养老环境中的康复景观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16(12):106-112.
[6] 丛玲玲. 济南市住区老年适应性休闲空间调查及相关设计问题研究[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09.
[7] 陈希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 王江萍.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9] 郭要富,金荷仙,陈海萍. 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影響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4-308.
[10] 刘丽. 自然疗法用于植物景观配置的研究进展[J]. 广东园林,2012,34(1):67-69.
[11] 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罗华,金荷仙,等. 康复花园[J]. 中国园林,2009,25(7):1-6.
[12] 汪宏. 杭州市休疗养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13] 王晨. 论园廊在综合性医院户外康复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J]. 广东园林,2015(6):55-58.
[14] 张洪萍,佘芝佳,陈华,等. 肇庆市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包容性设计研究[J]. 广东园林,2015(6):44-47.
作者简介:
杨丹/1996年生/女/浙江人/在读本科生
*通信作者:
金荷仙/E-mail:172682295@qq.com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环境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户外环境能够促进老人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康。基于康复花园的理念,对颐乐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了老人的户外活动情况,分析了老人的活动基本情况和颐乐园的康复景观要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期为养老院的设计和营建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养老院;康复花园;宁波;实地调研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5-0054-05
收稿日期:2017-05-27
修回日期:2017-08-0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design of the aged care environment. Good outdoor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aling garden, the aged care environment of Yile Nursing Home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outdoor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were studi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s of elderly peoples activities and healing landscape elements,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landscape improvement. The result prefers to provide methods and ideas for nursing hom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ursing home; Healing garden; Ningbo; Field survey
1研究背景
1.1社會背景
据宁波老龄办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2.4%,8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老年人口比例为15.1%[1]。这说明宁波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高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对养老机构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2]。养老院养老作为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户外环境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生活上的方便安全,还要考虑精神上的健康疗养,故其户外环境设计应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1.2康复花园
康复花园通过景观与使用者的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效益,从而维持使用者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与安宁。主要的相关理论有Ulrich的压力痊愈理论(Stress Recovery Theory)和Kaplan的注意力重建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3]。人体的健康并非仅指不生病和没有残障,而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4]。目前,康复景观对老人身心产生的效益,如恢复身心健康、促进体育运动、促进社交活动、获得自我效能感与控制感,都已经得到了相关研究结果的支持[5]。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有关养老院中康复花园的实地调研成果仍需不断补充丰富。笔者基于康复花园的理念,对颐乐园的户外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究。
1.3宁波颐乐园概况
宁波颐乐园地处市区东部(图1),交通便利,占地面积约为6.87 hm2,绿化率为48%,床位1 300张(其中短期疗养50张)。园内地势平坦,有一条宽约30 m的河流以南北方向贯穿全园。全园分为东区、西区、南区与北区(图2)。北区和西区主要是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生活区,东区为护理区,居住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南区则主要安排办公楼、老年大学等服务性建筑。颐乐园生活区的每一幢楼都由植物命名,如“荷花苑”“杜鹃苑”等。河流将颐乐园分为三块,每个区块均有户外游憩场地、庭院与室外健身场所。
2研究内容与方法
笔者于2017年1~4月对宁波颐乐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是在以康复花园设计原则、老年人户外活动环境设计方法等研究成果下,对宁波颐乐园内的植物、水体、道路与广场、景观小品及设施进行了调研,通过随机访谈的方式了解老人在颐乐园内的生活感受,并对使用户外空间的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户外活动情况两方面。问卷所调查的老人均未患阿尔兹海默症,能与调查员正常交流,调查中由调查员一对一为老人诵读题目并记录答案。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3~4月,样本数量由随机抽样公式计算而得。样本数量n计算公式为:n=NZ2δ2/(e2N+Z2δ2)。其中N为宁波颐乐园居住老人总人数;e为抽样误差范围,这里使其不大于4%;δ2为方差(一般可通过经验估计),为使被调查的数据具有代表性,δ2取值为0.02[6];Z为抽样置信度所对应的正态分布值,这里取抽样置信度为90%(抽样置信度为90%时对应的正态分布值为1.64)[7]。由于未获取到颐乐园中居住老人总人数的确切数据,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这里将N取为1300,由此得出所需样本数量为33。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约为9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老人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老人年龄主要集中在70~80岁,占总人数的60.0%。调查对象中有57.1%为女性,有80.0%的老人能够独立出行。大部分老人对宁波颐乐园的整体户外环境感到满意,有82.9%表示在户外进行活动后,身体或心情会有积极的变化,户外活动频率越高的老人,产生这种积极感受的机率越高。
3.1.1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上,大部分老人选择个人活动与2~5人的团体活动,5人以上的团体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从性别上来看,女性老人选择参与2~5人的团体活动的比例高于男性老人。从年龄上来看,年龄段越高的老人选择个人活动的比例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视听能力下降,这对老人的社交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8]。
3.1.2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上,整体来看(图3),“散步放松”“坐着闲聊、弹唱”是老年人最喜爱的两种休闲活动,其次为“欣赏风景”与“器材锻炼”。“种花种草”“下棋玩牌”“读书看报”等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小众。从老人身体机能上来看,70~80岁年龄段的老人种选择“器材锻炼”“种花种草”的比例要略低于60~70岁年龄段的老人,因为其活动由于受到身体机能的限制,所以主要选择“欣赏风景、坐着闲聊或者弹唱”此类静态活动,而身体机能较好的老人选择的活动内容更多样化。
3.2康复景观要素
3.2.1植物
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论证[9~10]。经统计(表1),颐乐园中除草坪草外共有植物28科,30属,31种。其中观花植物15种,观果植物7种,观叶植物19种,芳香植物5种。园中水生观赏植物仅有荷花,主要成片种植在曲桥处,其余位置未种植水生植物,水景相对比较单一。调查显示77.8%的老人对颐乐园的绿化整体感到“满意”,19.4%认为“一般”,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老人认为常绿树种偏多导致景观特色一般。在调查老人对植物的选择偏好中,除去对各个类型植物持“都喜欢”态度的老人,在剩下的选项中,老人更喜欢会开花结果的、有香味的植物,其次为秋色叶植物,最后为常绿植物(图4)。
就植物景观种植结构而言,在大部分种植区,植物种植的密度比较低,竖向结构比较简单,平面上也比较分散。一方面,能够保证老年人视线的通透,使“目标点”较易被发现,引导老人进入花园[11],但另一方面,缺失中层植物会使需要防风的位置处于风道之中。有老人反映,坐在广场边的亭子里,时常有冷风从背后的树丛中灌进来,感觉不适。在颐乐园的边界位置,上层常绿乔木为香樟、乐昌含笑,与中层桂花组合,形成了绿化带,减弱了外界环境对园内生活的影响。
笔者发现有许多老人种了一些花草摆放于路旁,或在园内闲置的绿地中进行种植。园艺劳动是一项积极作用于人体健康的活动形式,有利于促进老人之间的社会交流,68.6%的老人表示乐意在园中开辟出一块空地进行园艺活动。
3.2.2水体
亲水空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水的颜色、声音及水中的动植物都可以带给人宁静与愉快[12]。颐乐园的部分河道进行了景观设计,通过栽植荷花,设置曲桥提升了景观性。河道东侧沿岸设置了景观亭、轩等多个园林建筑供人停留。水面的植物景观主要集中在河道东侧曲桥处,西側的水面未做景观化处理,沿岸的景观设计略显单调,未有成系统的滨水走廊。
3.2.3道路与广场
调查显示老人最关心道路是否防滑。颐乐园内道路与广场的铺装主要有火烧面花岗岩、水泥和鹅卵石三种,未采用不适合拐杖等辅助器材行走的铺装,这给老人以安全感与舒适感,体现了康复花园设计理念中的舒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老人去户外空间放松身心。铺装的形式根据场地的功能进行了区分,中心广场的铺装丰富多变,通行道路的铺装规整有序,使颐乐园的户外活动空间界限划分更加明确。
颐乐园中同一侧的单元楼通过连廊连接,方便老人在恶劣天气下通行。连廊在康复花园中能够满足使用者对半开放空间的需求,结合无障碍设计,有利于发挥户外环境的辅助康复作用[13]。不足的是,在以江南风格为特色的颐乐园中,连廊的设计缺少相应文化内涵。
3.2.4景观小品
老人活动环境中的景观小品应根据老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需求进行包容性设计[14]。调查显示(图5),老人们认为颐乐园中还能增加更多水景小品、文化介绍标牌与雕塑等景观小品。这说明老人对景观的艺术性有所追求。运用积极向上的雕塑等其他景观设计元素是舒缓心情的有效手段[11]。春节期间,颐乐园用红灯笼来装饰园子,老人们对“红灯笼景观”一致好评,表示“红灯笼”让颐乐园更有节日的氛围,也令人心情更愉悦。
3.2.5休憩设施
调查显示,老人对坐凳的材质最为关注(图6),主要体现在对冷暖与软硬的感知上,其次为座椅的朝向。园中四角亭与廊架的坐凳材质均为水泥,冬冷夏热,舒适性不及木材。有老人表示楼间庭院中的坐凳由于缺少扶手,凳面破旧,因此不愿意去使用。园中园林建筑小品都近河岸处布置,这使老人能获得较好的视野,观赏对面河岸的景色,有助于老人缓解压力,改善心情[9, 11]。
3.2.6标识系统
33.3%的老人表示园内部分标牌看起来有点吃力,比如植物标牌上介绍植物的部分,字号太小且文字相对密集,金属材质的标牌在强光下会有反光,影响老年人的阅读。此外,笔者发现颐乐园内各建筑形态基本相同,仅在楼牌上有所区别,建筑附近的植物景观也比较单调,以常绿树种为主,这可能会影响老人辨别自己所处的位置。25%的老年人曾有过1~2次“走错路”的经历,当老人在户外环境中迷失时,容易引发焦虑等消极心理。
4结论与建议
参与户外活动对老人的身心有积极影响。老人的活动形式主要以个人活动和2~5人的团体活动为主,活动内容因老人的身体机能差异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创造积极的户外活动条件,促进老年人使用户外空间,打造不同尺度与氛围的空间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比如身体机能较弱的老人更乐于选择静态的休闲活动,场所中应有舒适的休憩设施并有较好的观景视野。对于2~5人的团体活动空间,则应配备充足的休憩设施,并基于人与人之间1.2~3.6 m的社交间距进行设计。
老人喜欢户外环境中有丰富的植物类型,相较来说,更喜欢会开花结果与有香味的植物,其次为秋色叶植物,最后为常绿植物。常绿植物过多是让老人认为植物景观特色一般的主要原因。合理的种植设计能够增加户外空间的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绿地性质,进行相应的种植设计。如在活动场地与道路连接处,可运用多彩的花境,引导老人进入。基于居住楼名称与植物的关系,在建筑周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提高建筑的可识别度。此外,可打造园艺活动区,促进老人交流,丰富老人生活。
颐乐园中的亲水空间设计不足。建议增加水生植物,比如水竹芋(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从而丰富水面景观。对两岸的空间游线进行合理的组织,结合无障碍设计,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串联起园中的节点,并提供不同长度的散步路线供老人选择。
老人最关心的是道路与广场的铺地材质,主要体现在防滑与路面平整上。应采用防滑平整的铺装,保证老人通行的安全与舒适。并在园路两侧设置适当的休憩设施,为体力不足的老人提供歇脚之处。
老人对文化艺术类的小品有一定的需求。可增设水景、雕塑一类的文化艺术小品,也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打造文化特色景观,让老人感受节日氛围。养老院中的标识系统要注重适老化,否则会影响老人的使用体验。老人对座椅的材质最为看重,其次为座椅的朝向与位置、结构设计。座椅缺少扶手、维护不当会影响老人的使用热情,甚至减弱座椅所在场所的人气。休憩设施的位置及朝向的选择应兼顾到不同季节的使用,结合植物或景观小品,确保休憩环境具有舒适的微气候。或设置可移动的座椅,供老年人根据需求调整就坐位置。
5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对总体情况作出估计与推断。在未来康复花园的相关研究中,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增加实地调研的地点,扩大样本规模,就康复花园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注:本文图表均由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杨静雅.我市老年人较上年增长4.9%[EB/OL]. (2016-02-05) [2017-07-15]. http://daily.cnnb.com.cn/nbrb/ html/2016-02/05/content_933643. htm?div=-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l22?99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陈进勇. 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 中国园林,2009,25(8):24-27.
[4] 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 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 中国园林,2009,25(8):7-11.
[5] 王声菲,金荷仙,贾梅. 养老环境中的康复景观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16(12):106-112.
[6] 丛玲玲. 济南市住区老年适应性休闲空间调查及相关设计问题研究[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09.
[7] 陈希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 王江萍.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9] 郭要富,金荷仙,陈海萍. 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影響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4-308.
[10] 刘丽. 自然疗法用于植物景观配置的研究进展[J]. 广东园林,2012,34(1):67-69.
[11] 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罗华,金荷仙,等. 康复花园[J]. 中国园林,2009,25(7):1-6.
[12] 汪宏. 杭州市休疗养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13] 王晨. 论园廊在综合性医院户外康复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J]. 广东园林,2015(6):55-58.
[14] 张洪萍,佘芝佳,陈华,等. 肇庆市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包容性设计研究[J]. 广东园林,2015(6):44-47.
作者简介:
杨丹/1996年生/女/浙江人/在读本科生
*通信作者:
金荷仙/E-mail:1726822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