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探析

张洪军??
摘要:利川市土地石漠化面积大,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对利川市石漠化现状的调查,对导致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为防止石漠化情况的进一步加剧、本文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实施坡改梯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本地区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利川市;石漠化;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7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6-0081-03
石漠化是指在南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地貌普遍存在的背景下,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干扰和破坏,导致土壤侵蚀严重,基岩裸露,致使土壤表现出荒漠化迹象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利川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角,处于云贵高原东北部的延伸地区。在利川市,沉积岩和石灰岩构成了主要的成土基岩,岩溶地貌普遍,由于自然因素的影響和不恰当的开发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石漠化区域。探索利川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将会对本地区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石漠化现状
据利川市地质实地调查统计,石漠化土地面积达62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345%,占全市岩溶总面积的2510%。从石漠化程度看,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约328万hm2,中度265万hm2,重度达030万hm2。从石漠化地区的分布看,石漠化地区分布范围广,波及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及国有林场。从土地类型来看,在石漠化地区内,林地面积约432万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94%,耕地约187万hm2,占总面积的301%,牧草地003万hm2,占总面积的05%。同时,全市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约782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0%,占岩溶总面积的315%。其中林地约为747万hm2,占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的956%,耕地026万hm2,占总面积的34%,牧草地008万hm2,占总面积的10%。
2石漠化成因
2.1自然因素
(1)表层土体的流失。有关调查显示[1,2],在山体的斜坡地带由于被残破积碎石土覆盖,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土层较薄,透水性强,是石漠化多发区域。同时由于岩层层面存在于土壤母质与土壤之间,导致心土层与土壤表面缺少紧密的结合面。上述地形条件的缺陷加之雨水的冲刷,不仅导致碎石土直接沿坡、沟流失,而且雨水渗入土层后,侧向径流非常容易将土层土壤冲走,导致基岩裸露与石漠化的形成与发育。
(2)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可以有效减缓地表水的径流速度与流量,防止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植被密度越大水土流失程度越轻,反之则越重。森林覆盖率和郁闭度决定了植被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森林覆盖率与郁闭度越高水土流失情况就越轻。
(3)地形因素。利川市山地面积大,山坡坡度相对较陡,降雨时坡面上水流速度加快,对坡面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变强。有研究表明,当雨量相同时,20~60°斜坡上水流的侵蚀强度最大。随着斜坡长度的增加,雨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会变得更强。分布在山区的坡耕地由于结构松软,在雨水的侵蚀冲刷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导致石漠化的形成。
(4)气候因素。利川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能够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雨季内暴雨多,雨量大,强度高,当日降雨量大于200 mm时常导致山洪暴发,对坡面土体的冲刷侵蚀作用及其强烈,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形成。
2.2人为因素
(1)毁林开垦。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迫使人类活动向山地转移,为求得粮食、薪柴而广种薄收,滥伐森林、草地植被,经济落后的地方以烧灰积肥获取肥料的方式等破坏森林植被的生产、生活的方法。毁林开荒现象的频繁发生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降低,林地植被覆盖率减少和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水土流失频发,最终使过度毁林开荒地区土壤岩石裸露,石漠化形成与发育。利川市坡耕地面积较大,其中仅坡度在35°以上的坡耕地就占到总耕地面积的3%以上。
(2)过度樵采和放牧。利川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能源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农民依靠柴草作为生活能源的主要来源,而山柴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在部分地区,人与能源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农民常以“剃光头”的方式对森进行樵采。目前,利川市农村大量牲畜没有实现圈养,而普遍采用散养的方式。直接导致岩溶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3]。
3石漠化的治理对策
目前,利川市石漠化总体面积大,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因此,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必须与经济收入的提高,粮食产量的增加,土地负荷的减轻相结合。走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互相协调互相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1做好预防
在岩溶山区,石漠化一旦发生,生态状况的改善或者植被的恢复就会非常困难。所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做好石漠化的预防。针对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建立石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以监测指标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石漠化预防措施。从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规划及石漠化预防监督等方面出发,对导致石漠化形成和发育的生产建设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对可能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制定详细的植被抚育保护措施和规章管理制度,实行切实有效的封禁措施,对植被生长有害的人畜活动要严格管理并禁止。
3.2实施坡改梯工程
利川市岩溶山区存在大量的坡耕地,并且土层多为土石混合层,土壤贫瘠,粮食产量相对较低且产量不稳定,并且坡耕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石漠化的形成。对目前大面积的坡耕地,除了实行保护措施外,还要通过使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的基础上预防石漠化现象的发生。根据目前的工作经验,较为合理有效的坡耕地改良措施就是坡改梯工程。在坡耕地地区可以就地取材砌筑石坎改造成水平梯地,同时修建道路并配套水利水电设备,鼓励农民种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粮食作物,推广增产技术,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5]。
3.3改善生态环境
从石漠化地区环境特点出发[4],采取自然和人工恢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生态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为基础,选择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充分利用各种立地,注重植物种类的立体配置,培育生物多样性高、乔灌草有机结合的植物群落结构。在土质相对肥沃的地段,可发展核桃、梨等经济作物,或金银花、牡丹等药用作物[6]。在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的基础上,把经济作物的产业化种植作为提高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4结语
目前利川市石漠化面积较大,并且仍然有扩大的危险。在利川市境内还存在大约7.82万hm2的潜在石漠化土地,加之当前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人口压力相对较大,不合理的农业、工业活动频繁的情况下,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变得更加紧迫和艰巨。在中国石漠化高发的地区,石漠化的综合防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石漠化的综合防治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罗林. 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途径[J]. 中国水土保持. 2006(6):1517.
[2]赵文玲. 河池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J]. 林业经济. 2015(12): 9196.
[3]白建华, 但新球, 吴协保,等. 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获奖论文集[D].2015.
[4]万合锋, 武玉祥, 龙云川, 等.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评述[J].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5):137142.
[5]雷杰军. 石漠化治理对策及石山区造林技术——以天等县石漠化防治及造林为例[J]. 吉林农业,2015(9):112113.
[6]沐建华. 文山州石漠化治理9种先锋植物生态恢复价值[J]. 文山学院学报,2015(6): 3134.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