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腐蹄病的诊治
白梅荣
摘要:就奶牛腐蹄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奶牛;腐蹄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31-02
奶牛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 奶牛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1 发病病因
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如日粮配合不平衡(钙磷比例不当或供应不足,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蹄角质发育不良;牛舍阴暗潮湿,粪尿未及时清扫,运动场泥泞使牛蹄长期浸泡其中;牛床、运动场不平整或煤渣、石子、砖瓦块等坚硬异物引起蹄伤,致使病蹄感染坏死杆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梭菌等病原菌。
2 临床症状
病变部位呈现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能出现坏死或溃疡,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组织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时有痛感,修蹄时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病变若向上扩展可以变为脓性屈趾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有时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会出现脓肿,疼痛;如果病情加重,患病奶牛个别卧病不起,并表现全身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等。
3 诊断
患牛一肢或多肢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水肿,蹄底流出恶臭脓液是主要特征,但应与脓性皮炎蹄型、化脓性皮炎、口蹄疫和肢蹄急性创伤性跛行相区别。
4 治疗方法
(1)蹄趾间腐烂。以10%~30%硫酸铜溶液,或10%来苏儿水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用松馏油涂布(鱼石脂也可)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去除,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装蹄绷带,隔2~3 d换药1次,常于2~3 d治疗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去掉增生肉。
(2)腐蹄。腐蹄病分急、慢性两种。当奶牛换急性腐蹄病时,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进行全身治疗。金霉素、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用0.01 g,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用0.12 g,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 d。青霉素250万单位,1次肌注,每天2次,连用3~5 d。
(3)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将病牛从牛群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
(4)如伴有关节炎、球关节炎,局部可用10%酒精鱼石脂绷带包裹,全身可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如青霉素200万~250万U,肌肉注射,每天两次;或10%磺胺噻唑钠150~200 mL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
(5)如患牛食欲减退,为消除炎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5%碳酸氢钠500 mL或40%乌洛托品50 mL。
5 预防措施
(1)畜舍、运动场要清洁干燥,定期清除污物,冲刷牛舍及牛床,定期消毒,加强运动场管理,及时剔除可能造成奶牛蹄部损伤的砖块、石头、铁丝头、玻璃碎片等异物。
(2)在多雨湿热季节应该定期用10%硫酸铜溶液浸泡牛蹄,每次约10 min,并应尽可能地保持畜舍干燥,加强通风。
(3)定期修整牛蹄,减少腐蹄病发生的诱因,发现病例应该及时隔离治疗,同时更应该加强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对牛群进行认真观察,及时发现病牛。
(4)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的冻精配种。
总之,防治奶牛腐蹄该病的防治主要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发病后及时采取得当的治疗手段,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并避免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