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国黑色喜剧电影呈现的美学特征分析

    张慧丽

    被英国学者安德鲁·希格森称为“英国对世界电影的杰出贡献”的现实主义传统,是英国电影最显著的民族特色。现实主义美学传统与英国民族电影与时晰的现实主义美学脉络可以从早起的布赖顿学派到约翰·格里尔逊引领的纪录电影活动,从自由电影到BBC四频道制作的电影中都可以看出来,而且现实主义美学传统烙印在了从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喜剧到当代的黑色喜剧。了解英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美学的特征也许可以通过分析现实主义美学在当代黑色喜剧电影中的表现。

    一、“无缝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的一种

    苏珊·海沃德在《电影研究的关键概念》一书中提到过两种电影的现实主义形式,一种是以巴赞作为领导的即美学强调的“美学化的现实主义”所提倡的最“生活真实”的还原以为,另外一种“无缝的现实主义”(seam less realism),即借用精妙的视听语言、完整的故事和恰当的技巧来实现对现实的重组,追求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真实效果的现实主义。[1]这一类的电影讲究复制现实,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现实进行评判和质疑,然后以夸大的形式化外衣和整体性的喜剧气氛将现实主义的核心完全包裹起来。当代英国黑色喜剧电影,就具备“无缝的现实主义”的美学特点,他们通过喜剧的手法和结构淡去写实的痕迹,达到“真实化”的艺术效果。

    当代英国黑色喜剧电影中最受人关注的一类,是以社会底层的平民为主要对象、以劳工阶层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影片。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在看到电影的某些画面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痛苦,让我们怀疑银幕上播放的是不是喜剧作品”[2]。《一脱到底》是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能够充分体现英国社会“现实困境”的黑色喜剧,它的开篇就是一家倒闭的钢铁工厂的状况,银幕上出现的是破烂的废弃工厂和一些失业的工人,工厂周围恶劣的环境,原来工人工作的厂房如今已经脏乱不堪、布满灰尘,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的烟雾。这种“含泪的欢笑”的黑色喜剧电影中充斥着英国北方地域的风格、劳工阶层穷困潦倒的生活处境以及男性角色因失业而失常的表现,这些喜剧内容都映照着创作者对往昔辉煌的工人阶级的怀念,对撒切尔政府带来的大量工人失业的不满和对未来乌托邦式幻想的自我安慰。

    还有一种黑色喜剧电影是被人们称为“越来越脱离英国社会现实”的当代犯罪题材影片,在这种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英国当代社会非主流人群的真实生活情况和对人性弱点的拷问。就像取得意料之外成功的黑色喜剧电影《浅坟》,它主要描绘了英国人的成长生活的环境和英国文化自身的内涵,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赞扬。新世纪以来,以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摇滚黑帮》和马丁·麦克唐纳指导的《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等影片为代表,创作者们在传统的犯罪题材电影中加入了新的元素—黑幫,多数电影是以伦敦东区的城市角落为背景的,在那里充满着冒险与犯罪,影片的主人公大多是城市中的非主流人群(特别是青年人),他们没有正当的职业,为了能够生活和更好地生活而犯罪。那些加入了黑帮元素的喜剧消除了传统黑帮电影严肃紧张的气氛,模糊了现实主义的道德评判,这些电影和昆汀·塔伦蒂诺的新型美式黑帮电影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黑帮片的创作模式。

    总而言之,不管英国黑色喜剧怎样选择题材,应用什么类型模板,也不管它怎样大胆地调侃,“现实的困境”都不出不在。就像乔治·萨杜尔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评论一样,英国当代黑色喜剧电影的背后正是照应着当代英国的社会现实。

    二、英国黑色喜剧电影的审美艺术特征

    英国黑色喜剧电影为了突出像“存在困境、迷失身份、价值观倾斜和情感焦虑”的黑色主题,故意在影片设计时对审美方面进行了钻研,突破了观众正常的审美观点,用丑化的人、物以及故事夸张的创造出了某种特殊的非理性的文化语境,让观众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发觉出尽可能多的黑色文化内涵和喜剧元素。

    像博伊尔、拉布特、盖·里奇等黑色喜剧电影的导演在他们导演的影视作品中有意地用丑化的、抽象的人物和故事把影视审美的方法展现给观看者,引导观看者从心理上在主流的审美标准与影视内容之间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影视审美对主流审美标准的冲击所造成的审美的失衡而展现出喜剧效果和黑色内涵效果。英国黑色喜剧电影从反面的角度阐释这他们对“美”的意识理解,他们不但没有将自己的创作思路或创作出题局限在“美”的事物,而且毫无顾忌的直接把那些丑的艺术形象进行艺术化的夸大表现出来,在银幕上将他们塑造的“恶劣的环境、丑陋的形象、粗俗的语言、自私的性格”统统展现出来。英国黑色喜剧电影中所呈现的这些丑陋的事物让影片具有强烈矛盾的基调,让观看者们在电影所展示的丑与现实的美之间通过对比发现电影中的喜剧元素,并且让观看者在乐于喜剧元素时形成一种对主动批判自我认知的行为,进一步地端正自我的审美标准和思想。与此同时,黑色电影这种看重展现社会阴暗面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观看者的心理优越感,让他们可以在电影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高度。虽然黑色喜剧电影中看重展现社会的阴暗面和当前主流审美的标准大有不同,但是这样的审美对立和不平衡却令电影的喜剧元素更具有喜感,为电影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让一些反面的言论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电影内容和线索。[3]英国黑色喜剧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导演将传统电影中的叙事美、道德媒、环境美主观的进行淡化或者完全清除,从而用丑陋的艺术形象来为电影的荒诞性添彩。虽然这类重视社会阴暗面和社会丑陋的审美观念使喜剧电影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被拉大,但是却产生了喜剧效果,产生了影视审美与传统审美的冲突,同样满足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观看者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和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的感情得到了认同和发泄。

    三、“含泪的欢笑”:喜剧意识的审美价值

    黑色喜剧的特殊性,在于“传统幽默的‘悲喜交融,是一种包含了同情和怜悯的在常理之中的‘含泪的笑,而黑色喜剧则把‘悲喜交融发展成了一种不包含同情和怜悯,不在常理之中的‘残酷的笑”。我们在《一脱到底》的开篇就可以感受到“残酷的笑”的喜剧性魅力。作者将在1971年录制的纪录片——《谢菲尔德——前进中的城市》的片段作为电影的开篇,洋溢着喜悦与快乐的旁白向观看者们仔细的介绍着这一座位于英国北部的大型工业城市谢菲尔德的繁华景象,鲜艳的色彩在银幕上所展现出来的是市民们安逸的“幸福生活”。突然,画面变成了黑色,仿佛可以吞噬一切的黑,在银幕上面浮现出字幕:“25年之后……”一个灰暗的画面中出现了三个如行尸走肉般的身影:下岗的盖兹带着儿子奈森和好友戴维在一个偌大废弃钢铁工厂漫无目的的行走,试图可以“找到”一根钢条拿去卖钱。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狼藉、平凡的人们与残酷的现实、悲凉的氛围和主人公漫无目的的心态形成了强烈而又辛酸的对比。作为黑色喜剧的主题元素——悲观、消极、麻木等负面情绪,通过“严肃的荒诞”和“诙谐的挖苦”实现了观看影片的问离,用接近残暴的“喜剧性”只对社会现实。这种影片的“喜剧意识”的现实投影非常常见,依托于失业和家庭的矛盾,将“感情变形的笑”通过“大环境——小家庭”的模式映射出来,例如影片《浅坟》中对最后悲剧结局的喜剧化处理,传统的悲剧的情感被黑色电影的绝望和荒诞完全替代。“化悲惨为狞笑,化严肃为戏谑,悲剧性就成了痛苦的幽默,幽默中又蕴藏着至深的悲痛。”与传统的悲剧影片不同的是,黑色喜剧电影并不会因为为了表达某一种悲观的宿命而不断地展现绝望和消极的情绪,而是将那些被看做是禁忌、犯罪或者死亡等等的主题,用非一般的诙谐或讽刺的手法来处理,让观众体会到欢乐和不适的同时(有时是同时体会到两者)又不丢失电影的严肃性,实现了超越现实生活的“破涕而笑”。

    另外,作为形成英国黑色喜剧电影独特喜剧性的重要元素:对白设置、地域方言和口音笑料也不可缺少。在伊灵喜剧时期“以口音取人”的喜剧设置就很流行了,口音不仅可以分辨说话人的地域特征,还能体显出他说出的教育环境、社会阶层等。[4]英国北方地区是喜剧电影较为集中的地方,不只是因为这里浓重的地方口音天然的幽默感,还有它曾经辉煌的工业和现在破烂不堪的现实之间的对比,让人不由自主地对这里的地域风情产生喜感。英国电影学者查尔斯·巴尔曾经说过“美国有西部片,英国有北部片”[5],或明或暗的点出英国“北部”的电影变成了英国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一脱到底》中无论是从口音还是着装打扮,都透出浓浓的北方的地域风情,也透出人物携带的“working-class”的信息。在英国,基本上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即不管说话的人是什么职业、什么收入,如果他可以在一天都说着标准的东南部牛津口音或者“BBC口音”,那么就算他正经受着什么样的困境,他都会受到尊重和人们的欣赏,因为他在语言上依旧保持着上层阶级的特征。就像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句名言:“英国人的阶级都是烙在舌头上的。”[6]除了地方放言口音之外,英国黑色喜剧对于对白的设置就比较含蓄,并不是一针见血,可以让观看者们在回味中发现喜剧元素,这也是英国剧作一贯的民族风俗。英国当代的黑色喜剧电影也可以说是对英国传统喜剧的传承,它在利用电影口音进行的气氛营造过程、对白的噱头的展示和反讽的喜剧手法等等“舌头上”的地域风格无不透出传统喜剧的影子。

    结语

    英国黑色喜剧电影庄严而又不失诙谐,不论是在记事、审美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荒诞性和狂欢化的艺术特点。虽然现在英国的黑色喜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和当前主流电影的艺术形式有较大的差异,但是黑色喜剧的出现大大的拓广了喜剧电影的艺术张力和电影的内涵,满足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观看者对娱乐和思想的双重需求,也是后工业时代英国的电影发展道路的指路明灯。英国黑色喜剧电影艺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影视艺术界点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能够用观看者喜欢的方式和流行的电影艺术语言去解决文化性和娱乐性融合的问题。由此观之,英国黑色喜剧电影不仅带动了英国电影文化的发展,也为世界电影文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探索的一步,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学习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