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皆宜等多种特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泛。若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则会产生限制思维、课堂僵化、不求实效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驾驭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深入挖掘多媒体的价值,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9-105-02

    【本文著录格式】蒋雅玮.也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课外语文,2021,20(19):105-106.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呈现方式,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但是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运用不当,则会走进一定的误区,甚至本末倒置。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研究,通过笔者的教育实践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对当前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性策略。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呈现,限制思维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内在的本质是语言和思维。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搭建一个大于直观事物的目标空间,帮助我们感受文采的魅力。学生阅读文本,通过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形象,融入以及品味语言的力量,在这个感受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情感以及直觉等技能。如果只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一幅现成的画面,学生将会失去脑力想象的过程,而画面以及声音等直观的形式代替文本阅读将会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减弱,让学生失去思维能动性以及想象的能力。

    著名作家巴金所作的《鸟的天堂》一文中,“大榕树”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想象。通过对《鸟的天堂》的阅读以及感悟,读者都很向往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想去感受“百鸟争鸣”的壮观场面。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感受到多媒体式的《鸟的天堂》后,我便失去了这种美好的想象。在多媒体式的《鸟的天堂》中,具体的画面让学生们丧失了因文字产生灵动画面的无限遐想,没有了跟随阅读而感受到的心灵颤动。多媒体的课件并不能表现出这种意境,给予学生的信息仅限于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上。由此可见有时多媒体的直观呈现,不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二)局限预设,课堂僵化

    语文这门课程有规律可循,但是教学的内容以及过程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测性以及不可控制性的出现是很正常的。每个人的灵感都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也包括教师的教学灵感和学生的突发灵感,而多媒体教学容易限制住这种灵感的产生。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花瓣飘香》教学的时候,已经计划好先由学生通过浏览全文找出相关段落后大家一起阅读,然后由多媒体展示这几段重要文字。但是在实际教学时,一位同学提出一段不是很重要的句子让教师分析,教师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条件下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答案。在课堂上,多媒体确定了整个教学流程,长此以往,教师以及学生都易形成机械式的思维,导致学生并未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多媒体在小学语文线上课程中的运用,虽然推动了教学进程,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但多媒体技术使得课堂预设受到局限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三)不求实效,为用而用

    多媒体教学的到来看似意味着: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才是先进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怕胡用,最怕不用”的现象,不管是什么课堂,不管是什么内容都会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摒弃了课堂教学的初衷。

    在一次《灰雀》的课堂教学中,《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歌被直接引进了课堂。尽管两者之间都表现出“诚实信用”的核心思想,但是《灰雀》的核心内容在于表现了列宁对儿童的信任和儿童先抓住麻雀后放出来的诚实品质;而这首歌曲的核心内容则是体现了小朋友的拾金不昧和诚实,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此时多媒体仅仅是开展表面工作的课堂教育,为用而用,使用后反而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欢快地看完了多媒体资源,对文本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帮助。

    (四)注重表象,喧宾夺主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为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难点。这一方式在疫情线上教学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些课件过于追求视觉以及听觉上带来的感官体会,大量的动画以及背景音乐也成为了一种不能忽视的干扰因素。多媒体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少,会导致学生无法高效甚至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这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初衷。

    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适时呈现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的方式可以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产生新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建立自己的情感思维。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把文本中描述的一些事物直观地展現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机械般地接受表面呈现的事物,阻碍学生更深一步的思考。

    在一节《九寨沟》的公开课中,教师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交流想象中的九寨沟之后,再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的魅力风景。学生并非机械般地接受教师所展示的九寨沟网图,而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想象了九寨沟的千姿百态,再欣赏图片,从而了解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增强了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合理利用、适时呈现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二)教师要提高驾驭多媒体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及好处。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时會限定教师的教学思维。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在教学预设范围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驾驭多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合理化解多媒体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矛盾。

    (三)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第一,多媒体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表象认知,获得情感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人的情感牵动与认知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丰富独特的图像、音频以及影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重点需要学生阅读文本,把整个文章中描写海水、珊瑚、鱼群的地方着重标注出来,并且进行统一的朗读,从而加深印象,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而教师觉得学生只通过文字难以在头脑中建立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形象,就选择播放了一段西沙群岛的视频,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再进行阅读。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插入了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感受其“美丽富饶”的特点。

    第二,多媒体教学要打破时空局限,建立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非常欠缺,教师并不能把所有的认知都高效、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更不可能完全与学生产生情感的一致。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辅助学生贴近文本,跟着教师的节奏了解情感的产生。

    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中,插入圆明园遭到掠夺的视频就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掠夺者的可恶,产生情感上的认知,意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真实意义。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弥补其知识上的欠缺,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发生,引发情感共鸣。

    第三,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语文是一门极具特色的学科,与其他科目都不同。在进行其他科目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需要与学生在课堂上研究知识信息,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语文课程需要研究语文本身。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相关的训练,更需要学生能正确使用语言文学、拥有语文能力。

    比如《秋天的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秋天的雨的视频不能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视频的意义在于结合文本中的生动文字,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并且能够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秋天。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四、结论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多媒体使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思维导向,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以笔者总结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程运用中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应对性策略,希望所有的多媒体教学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达到实效,以最合适的方式融入到语文课程中。

    参考文献

    [1]马亚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文学教育(下),2020(9).

    [2]刘敏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

    [3]柯智红.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2020(34).

    [4]林连.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8).

    [5]艾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知识窗(教师版),2020(6).

    作者简介:蒋雅玮,女,1993年生,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