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策略探究

    侯志宏 徐应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责任使命,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品质之一。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其成人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作为高中生,既要学好基本的文化知识,又要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勇于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在不懈的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彩。

    总的来说,当代中学生是积极向上的,但社会责任感却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固然有社会、家庭等环境方面的原因,但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就学校而言,应把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行为作为一个重要抓手,以此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此,结合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高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一、打造一支德教双馨的教师队伍,

    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种奖励都无法取代的。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与社会担当,然后才是传授学生专门的学科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可见,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强化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1.坚持师德引领,将强化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与指导。定时间、定地点,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方面的业务学习,并利用假期,以年级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以提高其思想认识,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人品高尚的教师队伍。

    二是每学期组织“德教双馨”“师德标兵”“岩竹优秀园丁”“四有好老师”等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宣传推介校内外的师德典型。借助评选活动,增强每位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是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的评教测评活动,全面而实事求是地对教师进行多维度的全方位测评,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助推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2.重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与任课教师共同度过的,这就需要教师把传授知识与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紧密结合。下面,以语文课堂和政治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语文课上采用“渗透性引导”方式对《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就孔子的社会责任担当进行分析,让学生探讨:面对无道且混乱的现实社会,孔子“仁以为己任”,孜孜不倦地传道,带领弟子自觉主动地去承担复兴“周礼”这一历史重任,并把它作为个体存在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和义务。孔子积极入世、济世的行为,凸显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仰,这种高度凝聚的社会责任感,恰恰是需要学生深入领会的。

    而政治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体现则更为明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动态,关注热点背后的本质,从而了解国情,知晓世界发展动态,寻找社会生活与教材的聚合点。这样,以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远大志向。

    学校各学科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让每一位组员形成了“小组的成绩是共享的,为本组作出贡献就是体现自我价值”的共识。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意识。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思想还不成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使学生逐步形成并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3.以班主任为龙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班主任作为这个小社会里的引领者,对这个集体中每个人的成长和班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为责任意识培养的落实奠基。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以此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担当精神。除了班团干部、组长、课代表以外,班级还有登记值日、联络年级、设计板报、策划各种活动的人员,大家认真践行“班级是我家,我要建设它”的思想。

    二是以主题班会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高度重视主题班会,在筹备和策划班会的过程中,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在团委的统筹安排下,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贯穿于相应的班会活动中,开展以“做一个负责的人”“知国、爱国、报国”“集体与我”“我的家庭责任感”“一中人,肩负一中荣辱”为主题的班会,以此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是大力开展班级命名制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拟班名、定班规、设班徽、创班歌,为班级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積极争取各方力量,

    形成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群体合力

    1.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单靠学校的教育力量很难让学生成人成才。只有家校合作,方能形成更优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1)成立家长委员会

    由各班班主任选定综合素质较高,对教育充满热情的家长代表作为家委会成员,鼓励他们为班级和学校建设出谋划策,有序地参与其中的管理。家委会成员的参与也给其他家长树立了榜样,带动了更多的家长关心班级事务,使他们转变了观念,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不仅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承担班级责任的榜样。

    (2)积极开展家长培训活动

    孩子的责任心需要家长的培养与呵护,一味地批评会扼杀他们敢于承担的勇气,过分严厉又会使他们不敢担负责任。而家长越俎代庖,包办一切,同样有害无益,因为孩子内在的责任没有人能够替代。

    一方面,定期开展“魅力家长进课堂”活动。请家长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工作和生活等,到学期末再评选出优秀家长讲座人。此举措,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将课堂延伸到了校外,而且借助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责任的内涵。

    另一方面,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活动与家长积极沟通。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人成才,但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行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尤其忽略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青春期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在一个长期的教育、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引导家长高度重视言传身教与积极管教,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重视亲子活动

    与小学生相比,高中生的亲子活动往往不被家长重视。而实践证明,高中阶段亲子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其内容同样可以丰富多彩。比如,可以讓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种好各自的家务责任田”,对家务劳动进行分工合作,或开展“假日我当家”活动,并要求家长将孩子的各项家庭活动(如洗衣、买菜、做饭等)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在班级分享交流。通过亲身体会、感悟父母的艰辛,学生增强了对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意识,逐渐在班级和学校发挥出主人翁精神。

    学校也可以与家长一起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户外活动,如亲子夏(冬)令营、职业体验、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也能培养他们自强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逐步担起自己的责任。

    2.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育人作用

    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力量,在对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习惯和人格教育的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

    (1)坚持榜样示范,培养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

    一是组织学生干部参观毛泽东故居、少奇纪念馆、烈士塔等革命圣地,让他们充分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担当情怀,从而意识到自己在祖国未来建设中需担负的重大使命,树立远大理想。

    二是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担当素养。采取各种监督考核办法对学生干部进行责任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素养。

    (2)借助新媒体,拓展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新平台

    校团委和学生会在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和文化长廊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宣传渠道,运用网络平台,如微信、网站、博客等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打造“党史长廊”;开展党史讲座,举行党史知识竞赛。并且让全体学生集体观看、学习《榜样》等一系列节目,使其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党、爱国教育,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3)丰富活动形式,开展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导向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校团委和学生会定期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一次志愿者经历”分享活动,带领学生定期到社区、农村清理卫生死角,到敬老院、光荣院进行慰问服务,并将志愿活动记录在案,加深学生对“传递爱心,乐于奉献”的志愿者宗旨的认识。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交通护导活动,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在市运会、成人高考等重大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锻炼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社团建设,完善育人载体

    学校成立了各种社团联合会,如古风社、德馨园报社、激流文学社等文化类社团,将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起点公益社定期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和义卖活动,向学生宣传志愿者服务精神;未来企业家协会聚集了大批热衷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沉醉于各领域的研究,不仅引领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舞蹈社、声乐社和篮球社等特长社团,使学生在学习压力较大时,能够及时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活动中,不但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社团文化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领悟到了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和集体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氛围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力、激发力和感染力。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所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

    一是以良好的物质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适时推介当代社会极具责任感的典型人物,并利用雕塑、宣传橱窗、标语牌等展示与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用一种无声的教育来熏陶学生,让全体师生对学校的教育目标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形成“以校为荣,校以我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通过挖掘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和学校历史底蕴,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德育资源。伟大的革命家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创办宁乡一中,徐特立、李淑一、杨昌济、周世钊等教育名流先后执教于此。时至今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的优秀学子:向警予、缪伯英、曾宪植等革命先辈相继学成于斯,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还亲手将自己的“两弹一星”勋章捐赠给宁乡一中……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们通过参观校史展览馆,聆听校史教育讲座和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加深了对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增强了“以校为荣,校以我荣”的使命感。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责任教育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多方努力,协同合作,形成责任教育合力,方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形成负责任的行为。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