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莱坞电影对青少年的语言渗透与艺术影响

    谌婷

    在全球化时代,无论国内影院还是互联网传播,都充斥着大量好莱坞影片,其传播方式对青少年的语言渗透与艺术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分析好莱坞电影的价值观传播模式及其对青年语言教育的影响,对树立当代青年正确的语言观念与艺术审美具有重要意义。

    一、 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影响与艺术价值

    (一)市场影响

    美国是全球电影市场最发达、最成熟的国家,电影制作与票房水平、院线与影院发展水平都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2000年左右,“好莱坞”影片已占到全球票房约7成,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1994年1月,广电部下发文件,批准中国电影集团从1995年起,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在国内上映。1995年至今,《狮子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偷天陷阱》《珍珠港》《泰坦尼克号》《血战钢锯岭》等经典影片席卷中国市场。

    青少年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受益者,好莱坞电影在当代青少年中受欢迎的程度,已不能仅从电影院票房数据中获取。网络中存在的好莱坞电影也不再仅仅是“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青少年已可以通过互联网窥视美国的其他隐藏的影片,从而满足好奇心与窥视欲,直接间接受到美国电影的语言观念影响,从而满足其好奇心与期待感。

    (二)艺术价值

    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的典型特征。好莱坞具有完整的、系统的电影工业体系,在通过类型电影实现商业化、娱乐性的同时,力图达到艺术产品标准。好莱坞类型电影包括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的铁骑劫美、英雄救美)、定型化的人物(如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心思缜密、能力超强又极富幽默情趣的俊朗英雄,梅格·瑞恩塑造的各个甜美形象等)、图解式的造型(如预示凶险的宫堡或塔楼)。好莱坞电影强调连贯性的剪辑和流畅性的时空组合,以利于一环扣一环的封闭的因果关系的线性发展。影片的情节和镜头也遵循着逻辑的发展,竭力造成时空的连贯性,便于得到观众的认同。画面构图的全部信息集中在银幕主人公的中心位置上;灯光照明造成通堂亮的效果,使人物与真实环境隔绝开来,等等。

    (三)好莱坞流行音乐与语言文化

    如何让“美国梦”的主流价值观有效地实现跨文化、跨地域传播,从而进入每个观影人的“灵魂”,好莱坞电影很好地利用了音乐和语言两种文化工具,将形而上的意识和精神内容,固化在最广泛的流行音乐和英语文化中。《阿甘正传》的乐曲选择最具代表,乐曲类型几乎跨越了整个流行音乐潮流,就是一部战后的美国流行音乐史。阿甘在介绍自己3K党祖先时,选用了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女武神》片段;随后,很快贴近与摇滚巨星“猫王”Elvis Presley的剧情,选用了他的名曲“Hound dog”以及标志性的扭胯猫式舞步;之后,随着男主角经历的各个时期美国或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阿甘正传》先后选择了20世纪50年代电吉他创始人杜安·艾迪(Duane Eddy)的吉他曲“Rebel Rouser”、摇滚及民谣巨星鲍勃迪伦(Bobby Dylan)的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六七十年代布鲁斯风格超级摇滚乐队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Fortunate Son》、爸爸妈妈乐队(The Mamas And The Papas)的 “California Dreamin”、男生双重组合西蒙和加丰科(Simon&Garfunkel)的“Mrs. Robinson”等十几首耳熟能详的美国流行乐曲。

    好莱坞电影在台词对话与语言文化上也颇下功夫。根据情节设定,使其快速令观众朗朗上口。如《泰坦尼克号》中的“You jump,I jump”(生死与共)、《教父》中的“Let your friends underestim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enemy overestimate your weaknesses.”(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狮子王》中的“When the world turns its back on you, you turn your back on the world.”(如果这个世界对你不理不睬,你也可以这样对待它。)《阿甘正传》中的“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on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會得到什么。)这些语言传播无疑将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另外,好莱坞电影还将美国一些俚语、脏话带入年轻人口中,影响观影青少年的文化及道德修养。

    二、 好莱坞电影的价值观传播模式

    (一)巧妙无痕传播“美国梦”,筑牢主流价值观

    “美国梦”是美国价值观和文化的核心纽带,美国梦的内涵就是“民主、自由、人权”,《独立宣言》将其表述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好莱坞不断通过电影形式传播美国梦的主流价值观。如西部片《与狼共舞》,宣扬的是美国人在西进运动中的创业和开拓精神;《当幸福来敲门》则是典型的美国式职场励志故事,主角父子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共同完成一个美国梦;《勇敢的心》则借用苏格兰民族英雄的故事宣扬了其争取自由的美式英雄主义。

    (二)包裹多元民族文化外衣,嫁接价值观概念

    好莱坞电影在不断给世界强加“美国梦”价值观的同时,也明白一厢情愿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态度免疫”。因此,“汤姆大叔”将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如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运用了中国功夫等传统文化;《走出非洲》运用了大量非洲民间音乐,反映土著古朴民风等。无论好莱坞包裹哪种民族文化外衣,都是为了更好地铺垫其美式英雄主义和救世主的主流价值形态,如花木兰的正义行为、自由权利和熊猫美式英雄主义等。无论该民族对民主还是其他价值观存在何种不同理解,好莱坞电影必将其嫁接与偷换。《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美国自我反省其试图通过解放战争的方式赋予越南人民美式价值观和文化,不想却陷入了泥潭——偷换价值观概念的最终出路,美式救世主的出现——这类救世主在“战争”电影中最能体现,如《阿甘正传》《血战钢锯岭》《黑鹰坠落》等。

    (三)运用高科技元素,构造独特电影语言文化

    好莱坞电影对高科技的运用炉火纯青,高科技已成为其电影文化标识。高科技元素的运用,一方面能构造夺人眼球的绚丽场景;另一方面,高科技、科幻题材还能创作更加吸引观众兴趣的电影剧本。如《阿凡达》《星球大战》《变形金刚》《星际迷航》《奇幻森林》等。高科技电影语言与文化还能在观众内心埋下美国是世界先进文化与技术先锋的潜在意识,从而更好宣传美国是世间能获取成功的梦想王国。

    (四)渲染合法暴力与色情,迎合观众感官刺激需求

    暴力与色情是好莱坞电影吸引观众、到达意识形态输出目的的又一利器。例如《斯巴达300勇士》《角斗士》《沉默的羔羊》《本能》等,以媚俗手段直接迎合观众的感官需求,同时暗藏影视观点,甚至于还创造如“暴力美学”等词汇以美化宣扬。面对电影中滥用暴力与色情的危害,美国采取了双重标准,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作为主要的分级标准。互联网传播时代,我国国内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观众都有可能获得超过其承受标准的暴力和色情电影,这为好莱坞电影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 好莱坞电影对青少年语言观念的影响

    (一)普遍价值共性:有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时表示:“中国梦与美国梦和各国人民的美好的梦想是相通的。”[1]作为美国价值观的传播载体,好莱坞电影所表达的美国梦具有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似的价值共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具有普遍的价值共性,就像一部美国版的《平凡的世界》。再如《辛德勒名单》,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对人性弱点的揭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善良正义等内容紧密一致。

    (二)意识形态输出: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电影艺术的意识形态是指以电影为载体表现出来的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涵盖了政治、法律、道德、文学、宗教等多种意识形式。好莱坞电影正是通过特有的叙事和剪辑表达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对外传播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主义、“普世价值论”等资产阶级思潮,侵蚀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低俗媚俗“美学”观:降低道德标准与法制观念

    为迎合观众低俗感官刺激,暴力与色情已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不仅是好莱坞电影,我国电影也正存在此类趋势。“必须永不忘记,电影是一门工业。”[2]电影制作必须投入成本与技术,生产和发展依赖市场的反馈,与诗歌、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商业性更强。“电影是群众性的娱乐,它必须去迎合一般群众的愿望和梦想。”[3]因此,暴力与色情在银幕上泛滥,“拳头+枕头”成为了好莱坞与全世界商业电影的必备套路。许多人对暴力与色情电影的危害不以为然,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思维能力,所谓“媚俗”只是唤醒了人的本性需求而已。[4]因此,充满暴力与色情美学的部分好莱坞電影,将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产生潜在的危害。

    四、 积极应对好莱坞电影的语言渗透与艺术影响

    (一)要利用优秀好莱坞影片加强艺术观念教育

    优秀好莱坞电影具有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通的普遍价值观,同时还具有先进的拍摄技术、更加吸引人的情节设定,以及其他国产电影所缺乏的商业化优势。有针对性地利用优秀好莱坞电影开展艺术语言与审美教育工作,将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参与主动性,增强中国文化观的深入人心。用《走出非洲》培养大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生态意识,用《辛德勒名单》呼唤人性,维护正义,这些都是加强艺术教育的先进方式,借用其作品,接触中国地气,看清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价值传播。

    (二)加快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影分级制

    推进电影分级制的目的并非是根据影片分级限制青少年的观影渠道。事实上,观影限制只适用于未成年人。对于青少年,实行电影分级制的意义更多在于明确其观影定位:当一名青少年在选择观看一部R以上级别的电影时,内心已对相应情节作出一定的适应性调整,以此能够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态度免疫。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便利,青少年能够方便获取形形色色的电影资料。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影分级制,也方便了文艺工作者根据不同类型作出相应指导。

    (三)提升电影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媒介素养

    抵御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侵蚀,最有效手段是提升青少年的电影欣赏文化水平,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加强媒体的影评素养,不断引导青少年辨析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树立正确的影视作品评价标准。

    中国综合国力日益上升,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语言观与艺术审美观,既能创造悠久古老汉语与艺术文化,只要精耕细作,扎根人民,就能不断创作出青少年喜爱的电影作品,这是时代呼唤期盼,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只能直面对待与自信创新创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N].人民日报,2013-06-09.

    [2]安德烈.马尔罗.电形心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114.

    [3]齐格弗银德·克拉考尔.电形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07.

    [4]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11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