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王明喜

    摘 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日常运营以及发展中,虽然整体发展前景相对比较良好,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专项审计方面,由于在技术领域上的定义模糊不清,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导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引进先进审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同时,寻找行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帮助,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新技术 专项审计 问题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日常运营以及发展中起步相对较晚,运行时间也比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专项审计工作展开中,仍然存在现有专项审计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妥善处理,势必会直接限制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在实践中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证。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现存问题

    (一)技术领域定位过于模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申报企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自身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的表现,同时国家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明确的支持,无论是在资金、资源、税收或者是在整个融资方面,高新技术企业都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也正是由于这种发展形势,很多企业都想要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根本利益的影响,部分企业会利用“包装”的方式,将并没有达到高新技术水平要求的产品以不同的渠道、方式包装成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要求的产品。审计人员虽然被称之为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方面,其专业知识认知存在严重的偏差,很容易导致技术领域的定位不够清晰、准确[1]。这种太过于模糊的定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将一些不达标的产品纳入合格的范围,无形之中导致了审计风险不断增加,这也是现如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二)科技投入有待提升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对科技投入方面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目前我国一些具有科技型特征的中小型企业,整体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普遍较低。虽然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和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企业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科研经费投入增加过快,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程相对比较缓慢,所以两者之间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久而久之,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整体的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同时,现有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融资体系并没有形成,这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三)研究开发材料费用与申报项目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关联性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而言,企业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投入的材料费用缺少合理性,材料费用在某些项目的研发中存在少报、错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非研发材料费用,存在一并上报的现象[2]。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迄今为止企业都没有在实践中构建出一套符合现实要求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控制制度,最终导致企业在开发中,现有的材料费用与研究项目活动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系,会给专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寻求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

    在日常运营和发展中,专项审计工作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高新技术产品以及产品对应收入的认定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导致专项审计工作的實施难度也越来越大,甚至一些地方涉及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注册会计专业可以胜任和承担的范围。针对这一现象,审计人员在不涉及或者是不熟悉的工作领域范围中展开审计工作时,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尽可能地减少审计风险带来的威胁,必须要积极向行业内部的专家寻求帮助。行业现有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人员、专家等,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理论知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也可以将当前的整体行业发展形势理清楚,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展开专项审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引进和利用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的具体展开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审计工作的认定效果,保证审计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就必须结合现实要求,对有关专项审计的先进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尤其是要引进计算机技术以及财务分析等方法。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和电算化已经成为专项审计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专项审计必须要经历的重要阶段。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在网络化、电算化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现有的控制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将该制度作为基础,对当前企业内部现有体制是否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确定会计核算是否有对应的规范标准作为依据。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高新技术产品中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进行确定,通过合理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以及专业技术,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确定,保证专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有效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日常运营以及发展中,必须要顺应整个时代的发展要求。要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要对专项审计当中各种不同类型的需求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确定,并以此为基础,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划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的完善和优化,必须要有注册会计师的参与,同时还要将注册会计师在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注册会计师在整个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注册会计师由于自身能力等原因,无法胜任专项审计工作。因此,必须要保证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专项审计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日常工作时,要定期为其提供参与培训的机会和平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监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综合实力过硬的审计工作人员,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企业单位,应当尽可能拒绝为其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

    (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应用

    对当前专项审计工作展开现状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在实践中要结合现实要求,妥善处理直接材料费用与申报项目之间关联性严重缺失等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分析和处理,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要求,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健全、合理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特征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申报企业应当保证内部高新认定涉及的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证对研发费用的管理、审核以及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注册会计师必须要保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展开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给予客观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而且还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国家现有优惠政策的支持,同时还会有很多可靠的资源作为支持。但是由于政策方面存在很多偏差,导致注册会计师在专项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具有多样化特征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专项审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保证专项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为浙江富春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苏子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风险控制举措[J].现代商业,2020(08):179-180.

    [2] 朱建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中若干具体政策把握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