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何延芳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发展,甚至会对他整个人生发展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讨论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可行性,希望能引起广大中学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为日后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融合渗透;实践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30-0039-02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形态
我国教育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订了明确的规定和定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使用现代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形态包括多个层级和种类,所涉及的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会涵盖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各项内容。在我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引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使学生获得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素养。另一方面,教育的主导地位一直存有爭议,有认为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的,也有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而在我国,更加强调应该以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中心的双主体教育方式。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主体地位不能是单个的一个人,而需要将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需要教师通过采取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构成师生之间互动的心理健康教学的实践活动,彼此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该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过程中,在德育中进行有机的渗透。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为敏感且处于成型的阶段,心理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其一,德育能为教师提供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途径,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获得发展;其二,教师可以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思维以及良好的道德意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其三,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特点,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有效落实。
三、中学生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及原因
(一)学校对德育认识不全面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干扰,很多学校都会将德育理解成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仅从政治化的角度进行德育,将缩小德育的视野。比如,大部分的学校都将德育活动设定为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等,主题设置已经颇为落后,脱离现实,使学生缺乏兴趣,阻碍了德育的目标实现。
(二)学校的德育方式受局限
传统的德育方法一直沿用着灌溉式的方法,把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并通过之后的训练、榜样标兵的学习以及惩罚的方式强化灌输内容的接受。这其中虽然有一定的效率,但是方法过于生硬,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渗透的措施建议
(一)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德育之中是以教师和学生共为主体的,因此教师对于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教师素养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构建,所以中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强化自身学习,提高个人魅力,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召开教学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对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认知,以及掌握如何应对中学生德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要求。教师之间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指导形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道德理念的标准,培养学生具备满足当代要求的心理健康素养。而学校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使教师获得健康、向上、有涵养、讲文明的指引形象,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提高德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提高在德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渗透,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学。通过更有实践性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中学教师需要提高这方面的重视,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从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的角度进行道德教育,通过采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使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能获得正确的认知。
(三)教师教育方式要适当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德育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渗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认知,改善逆反心理,使学生积极响应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培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和友善的师生关系。学生能信任教师、依赖教师,才能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而且学生也会基于对教师的信任,听取教师的辅导和建议,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乐观精神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都能保持平稳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心眼光面对一些突发的状况,并且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和对策,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面对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能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正确看待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加强在道德教育中对于健康心理的教育渗透,使二者之间形成协同互助的作用,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养,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并不是简单的“二加一”教育方式,不能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忽视了道德教育;也不能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排斥心理教育。需要肯定二者之间的共通性,保持差异性,在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综合上,加强实践和理念的创新,使学生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构建出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的素质发展和思想道德提高。中学教师应该加强对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渗透,加强实践,营造良好的中学生道德教育氛围,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永军,孙连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2).
[2]吴贵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J]速读(中旬),2019(07).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