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传承与德育整合路径研究
吴志燕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越来越受关注。核心素养视域下,我国对小学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将其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发展道德品质,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对两者结合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传承;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 30-0047-02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传承为小学德育教育奠定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文化对人有影响。开展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塑造人的心灵和人格。长期以来,作为社会的一员,人类最重要的品质是仁、义、忠、孝、诚、耻,这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生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适应复杂的社会,是小学德育要考虑的关键问题。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小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层面的素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思想,产生互相比較、不尊重诚信等不正确的行为。面对小学生的这些不良现象,小学德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的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目前,有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年纪较小的学生无法完全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价值和生活,更不用说理解它的科学内涵了。小学生进入小学校园时,已经对生活、金钱、责任等词汇有了基本的概念认知。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正确培养学生区分对这些关键词的认知,使学生不断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培养素质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可以更好、更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它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学习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强烈的认同感,无法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更不用说独立学习传统文化了。只有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积极地认识优秀文化。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传承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的路径选择
(一)实施有效的文化传承教育
自新课改的实施以来,我们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核心素养视域下,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和德育。目前,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的德育,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此外,我们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其渗透到德育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前后选择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如在元宵节期间为学生提供灯谜,让学生在猜灯谜的同时了解与元宵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结合我国文化教育内涵,灌输德育。
(二)结合专业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符合当前小学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教学蕴含了古代人的智慧,展示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讲述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进程,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向小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提高优秀文化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学生学好,首先教师必须教好。一个良好的教师团队,在加强学生学习知识外,同时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做人准则,为今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德育中,我国文化可以作为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的宝贵资源和材料。因此,教师应把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将我国文化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强大力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达到提高道德素质的效果。
注:本文为福建省漳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文化传承在德育教育策略方面的研究”(立项编号:zdy1907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莉红.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德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9(13).
[2]王丹琪.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途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
(责编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