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应对策略
姜胜刚
【摘要】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出现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60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患者将其纳入实验调查范围,其均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使用随机掷骰子方法分组,分别采用针对性方法(观察组,n=30)与常规方法(对照组,n=30)开展治疗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要做好原因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消化内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包含的疾病种类较多,其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毒、细菌感染等,在患上疾病之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情况,进而对消化系统造成损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常的生活。所以在出现恶心呕吐之后,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综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开展针对性治疗。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针对性治疗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60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患者将其纳入实验调查范围,其均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使用随机掷骰子方法分组,患者资料为:对照组:男:女=17:13,最大与最小年龄为72岁和18岁,均值为(42.5±3.2)岁;观察组:男:女=18:12,最大与最小年龄为73岁和17岁,均值为(42.4±3.3)岁。一般资料数据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服用奥美拉唑等药物,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药物剂量根据说明和患者年龄等因素确定。观察组患者在就诊时,对患者进行胃镜、CT等检查,了解恶心呕吐出现的原因,根据出现的原因开展治疗。患者出现胃肠道炎症,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出现胃肠道痉挛,注射止痛药物;肠胃功能下降,要增强患者胃动力。如果是药物对肠道刺激,要立即停药;精神因素引起恶心呕吐,要开展抑郁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疏通患者的情绪和压力。
1.3 指标观察
在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标准:显效: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有效:恶心呕吐出现的频率明显减少;无效:恶心呕吐症状无变化,计算治疗效果,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数值越大,说明治疗效果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用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 果
经研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3%,对照组为73.333%,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如表1。
3 讨 论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经常出现的情况,在出现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控制呕吐等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在治疗时,需要对症用药,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在治疗时,需要了解疾病出现的原因。恶心呕吐出现的原因主要为:(1)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纠正患者的电解质,及时补充维生素等物质,其中如果是消化道出现良性或者恶性病变,就需要手术治疗。(2)脏器系统疾病,胰腺炎、胆石症、肠缺血、胃肠道梗阻等。要适当休息,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胃肠道减压。(3)内分泌代谢异常。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降低。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主要是采取膳食療法,改善患者的饮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物质元素[1]。(4)神经系统出现异常。脑供血不足、脑内出现寄生虫、颅脑外伤。要对患者进行颅内减压,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做好脱水治疗,保护患者脑细胞不受到损害。其中神经性呕吐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上出现的障碍,其次配合药物治疗。(5)药物对胃肠道产生刺激。麻醉剂、化疗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等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在发现之后,需要立即停药,无法停药需要服用镇吐药物,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合理选择服药时间的间隔。当然造成恶心呕吐出现的原因还有很多,在临床中需要做好医学检查,根据患者出现的实际情况,做好对应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没有明确疾病出现的原因时,一样不要使用作用于呕吐中枢的镇吐药物,避免造成中枢损伤[2]。
本次实验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所以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要做好原因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 颖,吕园园,张立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19):43+45.
[2] 张少华.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9,035(0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