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和引导力的策略探析
白轶
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式。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视时政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电视时政新闻担负着传播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以及各级政府国计民生、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实时报道和宣传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的基本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引导力
新媒体依仗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取得进步,而传统媒体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对电视时政新闻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作为党政工作在群众中的重要介质,国家对其高度重视,同时对电视台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各电视台充分认识到影响时政新闻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因素,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一)时政新闻的编排不够合理
在当前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各电视台普遍存在着编排上的种种问题,在合理性上有一定的欠缺。许多新闻从业者往往由于自身的惯性思维和主观认知,将主要的报道内容过于集中在与领导人相关的活动上,对群众所关心的内容传播不够,抑制了群众对时政新闻关注的兴趣。
(二)会议新闻仍是时政新闻的主体
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往往还是局限于各种会议现场的采访报道,导致了许多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内容仍以会议新闻为主体,并且这些会议新闻没有挖掘出会议内容的亮点,镜头也不够丰富,播报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这样的新闻极容易坠入格式化,成为“新闻八股”,让受众失去观看的兴趣。因此,电视台应积极调整新闻的主题内容,不断改革,只有抓住了民众的兴趣点以及关注点,才能够有效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与引导力。
(三)时政新闻缺乏一定的监督报道
时政新闻报道缺乏有效的监督报道也是制约时政新闻引導力与传播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许多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监督报道、深度报道的量和力度都是不够的,对于热点事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轻描淡写,报喜不报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内容出现表里不一、完整性不强的现象。
(一)改变传统的采写思路,实现瓶颈的突破
时政新闻的报道肩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导和传播任务,是人民群众与党和国家之间的重要介质。因此,电视台在进行时政新闻的报道时,要与时俱进,创新采写思路,要用当代大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表现手法采写时政新闻,传播的目的是受众接受,只有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表述方式来采写时政新闻,抛弃对传统时政新闻意识上固有的条条框框,时政新闻才能有传播力与引导力。
(二)新闻表达方式要多元化
合理的新闻表达方式也是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与引导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闻工作者要注意新闻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应用,例如在标题上做到简单新颖,使人一目了然,在新闻的文风上要注意避免官腔化的语句,在保证新闻内容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同时在句式的组成上,要尽量简短,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阅读习惯,改变人们对传统时政新闻的认识。
(三)将新的技术运用到电视时政新闻中去
在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中,应当借鉴新媒体的成功经验,将互联网技术巧妙运用其中,增强节目的时效性、互动性,参与性,多做现场报道、连线报道,有针对性地采用广大网民拍摄的素材,丰富报道内容,从而促进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四)新闻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新闻工作者作为时政新闻的传递人员,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将影响着时政新闻播报的整体效果。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结合社会背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基础,将人们的兴趣点作为突破口,同时将自身的观点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节目的活力,增加收视率,促进时政新闻引导和传播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的报道工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在人民群众中传播的重要途径,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因此,电视台应当充分引起重视,积极融合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改革工作方式,同时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思维与工作能力,积极推动时政新闻的改革工作,促进时政新闻传播力和引导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