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问题
吴比特 傅力健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3- 113- 01
摘 要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网络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本文研究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问题,从信息传输、移动终端的抗病毒能力、通信软件的安全漏洞、代码容量四个面入手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深入研究防范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抗病毒能力 虚拟专用网络
近几年,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安全的热切关注,若不采取科学的策略进行有效的阻止和保护,势必会引发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和谐化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安全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不仅无法将企业的业务进行正常推进,还将会是一大笔经济损失。因此,在新的形势之下,就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策略进行系统的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原有的安全维护体系基础上进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进一步有效的推动我国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实现绿色网络环境优化的建设目标。
一、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网络破坏
通常情况下,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一般展现在计算机中遭受病毒的攻击,随着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损坏。计算机内部保存功能将会受到影响,使得整个系统出现失灵现象。一旦计算机遭受病毒的进攻,不但会给计算机硬件系统带来影响,同时也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种状况下,使得用户诸多业务活动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针对核电行业而言,将会给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信息系统紊乱
据调查显示,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面应用,我国无线网络环境逐渐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其中,用户信息被肆意篡改、盗用,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系统紊乱、瘫痪。在无线通信网络运行中,信息篡改是更为严重。该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黑客通过不正当手段从网络通信系统中获取到用户的注册信息以及个人用户信息,并将截取的信息进行随意修改,用于不正当的商业活动。例如:当用户信息被篡改后,以另外一种文本信息形式发送到用户的电子设备或移动设备中。一般情况下,将用户的信息进行任意篡改将以两种方式来进行用户信息的使用。
(三)移动终端的抗病毒能力有待提高
完成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移动终端是必不可少的。有了4G通信技术的支持,移动终端的形式更加丰富,所组建的通信系统也更为丰富多样。语音和视频通话是移动最为常见的功能[1]。在向移动终端中添加这些系统功能时,有必要考虑其安全性,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功能,确保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就终端系统而言,通过扩宽网络才能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率。随着4G技术的应用群体逐渐扩大,用户与终端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二、防范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超密集组网技术
5G无线通信技术数据网络的构建是其广泛应用的关键,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程度,需要超密集组网技术发挥作用,该技术可以提升数据网络的系统容量,同时使得移动通信业务可以分流,基于这一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得网络部署更加灵活并实现全范围覆盖。但是该技术的真正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已解决由于网络部署密集引起的拓扑复杂化问题,使得网络能效能够在部署灵活的基础上不被降低,因此超密集组网技术的关键便是消除信号干扰,提升移动终端性能,以更好的为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而服务。
(二)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应用数字签名确认用户信息,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保证信息安全的手段,数字签名的意义在于表达签名者对服务的认可,表达签名者对通信内容的认可。可以把数字签名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证据,实现对外部侵入者攻击行为的有效防范,避免外部入侵者恶意窃取或者是篡改用户信息。与数字签名类似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还有身份认证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是确认通信双方的身份是否符合相应规定和法律,使得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从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身份认证是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且所发挥的功能十分优异,通信领域对身份认证的功能广泛认同[2]。密码、智能卡、动态口令、生物识别技术是比较常见的身份认证手段。
(三)漏洞修复技术的设计
为进一步有效的提高并保障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质量,需要在原有的网络通信系统安全防御技术基础上进行漏洞修复技术的有效设计与应用。当通信系统存在网络漏洞时,极易遭受网络攻击或入侵,因此,要进行网络漏洞修补技术方案的制定,从而将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风险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对这些安全问题的有敁防范,要及时修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漏洞,保证能够灵活应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技术的使用会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此外,运用虚拟专用网络能防止非法用户截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未来,无线网络信息技术还会得到迚一步拓展,此时新的安全问题会继续出现,应不断开创新的技术实现有敁应对。
参考文献:
[1]王波.无线携能通信网络的物理层安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周海炜,刘闯闯,郑力源.网络信息安全背景下的企业反竞争情报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2):19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