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

    【摘要】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发展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应用微课,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通过几个鲜活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案例来阐述微课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讓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微课;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061-02

    Micro-classes Make the"Ethics and Rule of Law"Class"Live"in Elementary Schools

    (Wencui Primary School,Suzhou Industrial Park,Jiangsu Province,China)ZHAO Susu

    【Abstract】Micro-class is the latest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can fully enhanc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This article will use several vivid teaching case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o illustrate how micro-classe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s,and make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live".

    【Keywords】Micro-class;Primary school;Moral and rule of law

    一、以微见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深刻体会,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使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但是出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受年龄、时空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此时,微课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在课前可以把学生的知识盲点、教学的难点录制成微课,在恰当的环节中播放,有限地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微课“活”起来。

    二、以微见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与生活的连接,充分调动起其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这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的体验内容,才是学生想学、乐学和会学的,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例如,教学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这一课,我在上课伊始就播放了一个微课,创设了过年的喜庆氛围,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了春节时,我们会一起做的事情,例如贴春联、贴福字、扫尘、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放鞭炮、穿新衣、拜年等,这些都是我们汉族的过年习俗。但是,我们中国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他们又有哪些有趣的过年习俗呢?让学生先来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即我再播放微课《各族春节趣事多》,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过年习俗,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视频,知道了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谁最幸福,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彼此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藏族人民跳锅庄舞庆祝藏族新年,藏语意为团圆歌舞,用欢快的舞步围圈起跳,反复对唱,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维吾尔族的春节是诺鲁孜节;而贵州苗族姑娘们会挑着稻花鱼回家看望父母,欢度苗族新年;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是蒙古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蒙古族以白色为纯洁、吉祥的颜色,他们最崇敬的是白色,在大年三十晚上,晚辈要向长辈献上哈达,送上美好的祝愿……

    课堂的时空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做到将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所有场景全部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在备课中提前准备素材进行资源的整合,将他们录制成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微课,这样生活化的微课,怎能不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呢?

    三、以微见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四、以微见效,延展课堂,打破时空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家长对于自家孩子的学习基本是无法参与的,一是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无法在课后对孩子进行辅导;二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之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短时性与间断性,在课上无法将教师所说的内容听得完整正确,所以,在放学回家后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有至少一半的学生学习效率极为低下。三是课堂时间有限,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需要有分享交流展示的舞台,可是课堂的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此时,微课的有效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的微视频文件体积小,格式通用,便于录制和传输。

    例如,教学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暴增的現状和危害,认识垃圾分类、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所以本节课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教师发在群里的微课《废旧物大变身》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完成一项变废为宝的创意小发明,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再进行展示介绍。

    再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新年的礼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发现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所获得的成长和进步,它包括小朋友们在身体上的变化,更包括他们在道德行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生活技能、体育运动等多方面的收获。一堂课仅有40分钟,不可能做到让全部学生都来展示自己的本领。此时,微课的运用就发挥了他的独特作用,充分拓展课堂空间,让学生通过录制微课的方式向全班进行个人展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录制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

    总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离不开微课。微课,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微课,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学生“动”起来;微课,更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教师“灵”起来,让我们一起善用微课,为德法课堂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黄晟.我看新教材:法治教育从规则培养开始[J].湖南教育(D版),2016(10).

    [4]晏焱,李敏开创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08).

    [5]唐靖.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讨论法研究——以湘潭县肖冲小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6]王红.把生活融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7]雷伶俐.采用三结合、四方式,探索行为评价新模式——《品德与生活》学生学业行为评价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

    [8]郭成学.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

    [9]李林霞.浅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J].文存阅刊,2018(Z2).

    作者简介:赵苏苏(1991.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责 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