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开文

    摘要:从生产实际出发,将规模猪场防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规模猪场;防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32-01

    1 存在问题

    1.1 规划布局不合理

    有些规模猪场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生产区、生活区和工作区混为一体,且生产区未设动物疫病隔离观察治疗区,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

    1.2 免疫程序混乱

    规模养猪场在免疫注射中,有的使用单苗,有的使用联苗,免疫程序较为混乱。以猪瘟免疫注射为例,种用猪一般采取每半年免疫1次,仔猪、育肥猪的免疫程序,有的业主采取乳前免疫,有的采取30日龄左右首免、60日龄2免,既不是强化免疫,也不是延续性免疫,免疫后又没有佩戴免疫标记,如卖给散养农户,很可能遇农村散养普防而再次注射,在抗体滴度较高期间的一般性再次免疫注射,不但不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反而还会使体内的有效免疫抗体滴度降低,导致免疫的失败。

    1.3 疫苗来源复杂

    规模猪场防疫所用疫苗来源相当复杂。有的养猪场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需时领用;有些养猪场自己从兽药市场购买,还有个别猪场自制疫苗免疫注射。这些疫苗,存在着如下问题:其生产厂家是否是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疫苗的运输、保管过程是否按要求进行,冷链系统是否安全有效,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强等。如存在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养殖场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1.4 滥用抗生素

    个别猪场在养殖过程中,对抗生素使用过滥。①饲料中滥加抗生素,长期使用;②治疗滥用抗生素,大剂量使用;③出现防疫注射反应后,在抢救中首当其冲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④疫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导致抗生素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产品的质量。

    2 对策

    2.1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提高规模猪场饲养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显得非常迫切。①畜牧业现代化需要从业人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②当今的国际商品市场需要无公害的畜产品,而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产品。饲养管理员动物养殖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既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也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科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饲养管理工作。

    2.2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制度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些制度包括按动物防疫法规建立健全的引种申报防疫监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制订的免疫注射制度、外来人员消毒制度、管理人员进出场消毒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还要让大家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

    2.3 改进猪场布局,做好设备添置

    规模猪场无论规模大小,动物养殖的环境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养殖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接待区等应严格分离,闲杂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别是动物养殖同行人员更不得随意进入。养猪场和圈舍进出处应设立消毒池、消毒室等设施。生产区内应设疫病隔离观察室和治疗室,并设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排粪沟应设于圈舍之外,养猪场的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确保不积留粪尿。应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条件较好的养猪场应安装自动供水、饮水系统,既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又满足动物自由饮水的需要。

    2.4 规范疫苗使用

    规范疫苗使用主要是指加强管理。①动物防疫用生物制品这种特殊商品的供应渠道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统一管理;②动物防疫免疫注射种类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统一部署进行,不得擅自增减,特别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所用疫苗必须坚决免疫注射到位。实行免疫档案登记管理。

    2.5 规范保健药品使用

    无论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还是生化制剂类动物保健药品,无论是消毒类药还是抗生素类药,虽能防疫治病对动物起保健作用,但均能在动物体内残留,直接影响动物的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因此,必须规范规模养殖场动物保健药品的使用,必须按使用剂量、休药期规定规范使用,坚决不用淘汰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