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岭南文化 创造声音价值
陆敏华
【摘要】珠江经济广播在广州白云山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白云晚望”设立了岭南特色的“云山珠江讲古台”,同时启动首届“羊城讲古鳌头赛”活动。借此,珠江经济广播努力打造广府文化新标志,用融合的方式传扬岭南“讲古”“非遗”文化,成风化人,极大增强了广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 讲古 平台 “广播+旅游” 声音价值
广东广播电视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用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注重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传播方式,为群众提供认知度高、体验感强的文化艺术大餐。
2016年4月9日,在广州第一高峰白云山,广东广播电视台首个广播户外讲古台——“云山珠江讲古台”揭幕,缪燕飞、黄俊英、李伟英、郑达、颜志图、霍沛流等广东粤语讲古名家悉数到场,阵容鼎盛;近千名“古迷”闻讯而至,气氛热烈。“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粤语讲古人端坐讲台,轻摇折扇,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这一场面今后将定格在广州白云山顶,成为大美广州一处新景致。这是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广播与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手打造的广州新文化标志。广东广播电视台 “荔枝台·广播在线网”及“珠江经济广播”手机客户端通过新媒体现场视频直播。活动举办24小时内,“云山珠江讲古台”通过《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网、大洋网、凤凰网、ZAKER、东莞时间网及中国广播客户端、广东广播电视台及电视新闻中心向全球报道发布,不少媒体和网站也纷纷转载,在“百度”搜索到196个相关报道。
其中,《广州日报》发表评论《白云山讲古,非遗活用有民意》,文章高度评价广播户外讲古台项目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品牌价值,“‘云山珠江讲古台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民众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且为讲古人提供了宝贵的表演平台,让粤语讲古这种古老的文化范式得以延续下去。如果‘非遗只停留在记载、展示等阶段,那么再精湛的技艺、再辉煌的过往都无法扭转其垂垂老矣的‘颓势。因此,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切入点,注入时代血液,优雅而从容地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提高曝光率,增加用武之地,对于‘非遗保护,更为重要。”
一、接地气——立足本地,弘扬岭南文化精髓引共鸣
北有说书,南有讲古。讲古是粤语地区一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尽显本土文化魅力。讲古人凭三寸不烂之舌娓娓道来,让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拍案叫绝。
20世纪80年代,著名粤语讲古大师张悦楷、林兆明等在广东电台播讲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将粤语讲古艺术推向了顶峰,创造了省内万人空巷“听古仔”的奇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种种娱乐方式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近年来,讲古文化在广州逐渐式微。粤语讲古作为“非遗”文化,需要培育新人,传承发展。
粤语讲古有着深远长久的历史,深受广东人的喜爱,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部分,粤语讲古也丰富了无数人的童年,成为几代人的美好回忆。讲古已经融入了不少广东人的生活。讲古泰斗林兆明说,“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迫在眉睫。”对于培养讲古传承人的培养,不仅需要各讲古大师的努力,还需要喜欢讲古的人们从实际行动上的配合。“首届羊城讲古鳌头赛”启动的消息通过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后,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和青年讲古爱好者报名参赛,主办方分十期举行海选。4月9日“云山珠江讲古台”揭幕现场,300多名“古迷”闻讯而至,将大师们围得水泄不通,场面热闹非凡。当日首场比赛上,6位小学生轮番上场讲古,成为了全场焦点,他们年龄在6至10岁之间,但面对台下大师也是淡定自如,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讲古语速、姿势、表情也颇有大师们的真传,有板有眼。此后,讲古成为白云山顶的固定演出节目,受到热烈追捧。观众们聚精会神,生怕听漏一句,时不时就会响起观众的爆笑声,其火热情景一点都不亚于当年讲古全盛时期。
二、搭平台——广播与讲古艺术密不可分,广播成就讲古黄金20年
对于很多广东人来说,张悦楷、林兆明、冼碧莹、缪燕飞、梁锦辉、陈波、叶振邦、黄俊英、李伟英、郑达、颜志图、霍沛流等名字再熟悉不过了,在广播里听他们讲古,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和深刻的记忆。30年前,珠江经济广播开播,午间王牌节目《小说连播》家喻户晓,广东粤语地区“边吃午饭边听广播小说”的场景随处可见。
珠江经济广播品牌节目《小说连播》一直雄踞广东及广州地区收听率及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几乎所有广东讲古名家的作品都在这里汇集播出。今年珠江经济广播开播30周年,为表彰讲古大师们的杰出贡献,活动当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曾少华向他们颁发了“小说连播30年·岭南讲古艺术家”感谢状。艺术家们感慨万分地说:“广播把握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创新思维,传播本土独特的讲古文化,让名家名篇以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留存了下来。感谢广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演传播平台,正是有了广播电台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才创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粤语讲古艺术的黄金时代。”
“云山珠江讲古台”的设立,为广大讲古爱好者和群众提供了一个听古学古、切磋技艺、交流心得的崭新平台,这里将定期举办讲古比赛,同时邀请讲古大师、古坛新秀、广播名嘴等在此开讲,将粤语讲古艺术这一岭南文化的精彩篇章继续演绎下去。
三、聚合力——以创新思维推动广播跨界融合
“云山珠江讲古台”坚守了讲古阵地,创新了讲古形式。白云山不仅人流众多,而且也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广州的云山之巅上讲古、听古,别有一番风味。“云山珠江讲古台”的设立以及首届“羊城讲古鳌头赛”的举办,得到了粤语讲古大师以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珠江经济广播还将发起并筹划、组织“岭南讲古人学会”,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元素符号、形式样式,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岭南讲古”精品新作,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同时,还将通过学术交流、培训、比赛等方式研究、发展“岭南讲古”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承。
此外,珠江经济广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人气旺盛的地方设立“云山珠江讲古台”,以“广播+旅游”的融合方式传播岭南讲古文化。这是一种创新,是广播服务大众的延伸,是今年广东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文化创意新品牌的行动。今年,珠江经济广播还承办了2016广州白云山“郑仙诞”的6场活动,活动参与人数逾80万人次,公共广播、订制电台、网络视频、微信直播等渠道使其获得了极佳的媒体传播效果和广泛社会影响。广东广电人用新思维发现了融媒时期声音的新价值。
四、广传播——用文化纽带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粤语讲古,形神兼备,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叙述、描绘、对白、抖包袱等是粤语语言艺术的生动表现,这对海外讲粤语的华人来说是割舍不掉的乡音乡情,是榕树底下听讲古的美好回忆,是认同中华文化的纽带。
今年2月,林兆明大师粤语讲古巅峰之作《西游记》开始在珠江经济广播重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引起“古迷”沸腾。另外,珠江经济广播借广东首个广播讲古台落户白云山的契机,通过网络、面向全球,发起策划“首届羊城讲古鳌头赛”,共同挖掘培养“粤语讲古新人王”,除了培育本地新人,让名师传帮带,还用这种方式凝聚海外华人,在更大范围焕发出勃勃生机,以此增强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五、小结
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指出,要拿出实际行动,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品的出新开新,实现“文化+网络”“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大力打造文化创意品牌。知名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只有形成品牌效应,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叫得响。
作为媒体,珠江经济广播户外广播讲古台的设立,整合内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面向基层,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锻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