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

    杨春艳 李华华 韩晶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各4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的优良率为82.6%,心理护理组为95.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进行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参与健康宣教的患者明显多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各组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机体快速恢复健康,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心理护理;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2..02

    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越来越严重,肾功能也随之减弱,具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症状,部分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透析治疗,且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常会产生严重心理负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为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次对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肾衰竭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及病理证实[1]。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各46例。常规护理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8.5±9.4)岁。患病时长:1年~14年(6.75±3.68)年;心理护理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8.2±9.5)岁;患病时长:1年~14年(6.82±3.59)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安排、病房清洁、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分析:了解患者详细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实际困难,分析其不良心理特征以及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2)认知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慢性肾衰竭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做好接受治疗的思想准备;(3)医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起良好医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良好信任感,提升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疗依从性;(4)情感宣泄:激励患者说出心中感受,指导正确宣泄方法,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5)情绪安抚:给予患者充分关心与安慰,让其真正感受到被尊重与爱护,同时耐心倾听患者各种疑问并给予及时、有效解决;(6)情感交流:鼓励患者与其他同类患者加强交流,分享典型成功案例,以让患者对治疗充满更大信心;(7)肌肉放松:向患者正确示范促进全身肌肉放松的方法,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8)注意力转移:让患者多听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进而让其暂时忘记烦恼事情[2]。(9)社会支持。①医护人员支持。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关于慢性肾衰竭诱发因素、治疗方法,以患者心理状态为依据,引导患者将内心想法表述出来。劝诫每一位患者,鼓励患者参与到疾病管理中,将患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强化营养护理及治疗等。②家庭支持,强化患者家属的支持,主动与患者家属接触、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同时对患者饮食状况、用药状况有效监督和指导。

    1.3 心理状态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1)优:无负面情绪,心态乐观向上,主动配合治疗;(2)良:情緒稳定,平静接受并配合治疗;(3)差: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被动或不愿接受治疗。优良率=(优+良)/总病例*100%[3]。准确评估所有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判定依据分别是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越高,说明焦虑和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评估

    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估中优23例,良15例,差8例,优良率为82.6%(38/46);心理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估中优28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7%(44/46);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进行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参与健康宣教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各组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抑郁和焦虑评分

    护理前,2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体如下表1。

    3 讨 论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病情发展、疾病恢复均有一定的影响,从某种层面上讲,如何最大化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与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关联。因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工作不但包括患者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健康知识宣教、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还包括对患者情绪安抚、情感交流等,通过运用科学心理学理念,灵活与患者加强沟通,并调整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为了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的优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进行饮食控制、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参与健康宣教的患者多于常规护理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由此分析,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可协助患者进一步认识自身疾病,改善其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受到源于医护人员的关爱,进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总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较好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患者在稳定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这对预后有重大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 巍.为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寻找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4):277-277.

    [2] 郭 慧.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6):160-161.

    [3] 赵桂玲,杨爱丽,张彩云,等.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