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奥运会世界首要赛事的地位

    易剑东

    摘要:现代奥运会是在曲折历程中逐步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中的首要赛事的。奥运会在举办与管理模式的经验包括: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组建及法律地位的确立;赛事的申办、监控、协调、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与赛事举办理念的完善与发展;体育活动与相关文化、教育活动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交流与融合。奥运会保持世界首要赛事地位必须注意几个问题:研究各类国际体育赛事,动态监控其发展的基本态势与特点;进一步完善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体系;加强对国际社会文化的干预,丰富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内涵;建立并统领世界体育赛事的调控机制,尊重各民族和地域性的传统体育;防止商业开发过度,警惕政治干预的负面影响,努力确保奥运会独一无二的国际社会地位。

    关键词: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赛事;首要赛事

    中图分类号:G811.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0-0001-05

    How to ensure the posi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as a world premier game

    YI Jian-do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It is in the zigzag course of development that modern Olympic Games gradually becomes a premier game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gam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establishing large international sports game holding and management mode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the building of the big international Olympic famil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positions of varies parties; the constant perfection of the game holding application, monitoring,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s; the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ideological system and game holding conceptions; th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ir relate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y systems; the dialogue,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move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t present, for the Olympic Games to maintain its position as a world premier game, the following issues must be noted: study various international sports games,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basic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development; further perfe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big Olympic family, establish a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united system; strengthen the intervention on the cult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moderately expand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Olympic ideological system; establish and lead the world sports gam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respect national and reg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prevent over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be vigilant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olitical intervention, strive to ensure the unique posi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nternational sports game;premier game

    1奥运会成为首要体育赛事的历程与背景

    1.1赛事的艰难初创与维持(1896~1912年)

    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澳大利亚、英国、瑞士、希腊、美国等13个国家参赛,这次比赛能得以举行,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先是不愿意得罪德国的匈牙利政府婉言谢绝顾拜旦的要求不愿意承办比赛,再是希腊首相特里库皮斯不愿意为举办比赛拨款,最后在希腊国王和王储的帮助下才得以举办[1]53-55。

    必须承认,当时的国际赛事不多,只有体操、网球等少数项目,很多项目还主要局限在欧美地区开展。然而,由于国际体育交往的程度不大,奥运会在当时的影响十分有限,组织难度大、传播范围小,第一个冠军康诺利甚至因为缺课参加奥运会而被哈佛大学开除。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奥运会在当时的影响力十分微弱。

    1900年巴黎和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均在世界博览会的羽翼下举办,比赛的延续时间长,报名、赛事安排和颁奖等程序混乱。马术比赛的程序中漏掉了障碍赛马和盛装舞步,却多了马球赛;气步枪和手枪项目被忘记,取而代之的是射箭。顾拜旦不无伤心地在日记中写到:“世界上有一个对奥运会非常冷漠的地方,这就是巴黎。”[2]其实何止巴黎,世界上真正了解和关心奥运会的人在那时相当少。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办第3届奥运会时,所有在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体育比赛和表演都称为“奥林匹克”。不少体育界人士认为,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同时举办是失败的尝试。

    1908年的第4届奥运会因为罗马在1906年临时弃权,最后由伦敦承办。英国出色的组织工作和良好的设备使这届奥运会赢得了比以往几届更多的赞誉。

    1912年的第5届奥运会原定在德国柏林举办,后因故又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不少学者认为,在希腊举办的第1届奥运会不够国际化,而在法国、美国、英国举办的奥运会又都与博览会或商业展览混在一起,只有这次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才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奥运会[1]71。

    这一阶段的现代奥运会基本处于维持状态,运动会自身的影响力不足,对世界范围内体育的干预更有限,甚至不为多数人所知。

    1.2赛事的赛制及相关支持体系的初步完善和发展(1920~1936年)

    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的第7届奥运会,第一次升起了顾拜旦设计的奥林匹克旗,放飞了和平鸽,点燃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火焰,举行了运动员的宣誓仪式,第一次使用沿袭至今的400 m跑道……所有这些,都是赛事制度开始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

    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也在制度上有较大创新,比如出现奥运村的雏型,印发了大会章程,期间国际奥委会全会还通过了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的决议。

    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9届奥运会第一次出现了商业赞助,裁判工作也出现了不少争议,但赛事运行基本顺利。

    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运会,在16天赛期、终点计时设备、运动员集体住宿等方面均为奥运会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在火炬传递、电视转播、文化活动等方面都有开创性贡献。

    这一阶段的奥运会开始在项目设置、场地要求、组织规范等方面走向标准化。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更多的国际体育赛事。由于国际化程度有限、设置的项目不稳定,再加上对于业余原则的坚守和女性参与奥运会的限制,奥运会虽然因其综合性特点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但并没有体现出明显超出其他赛事的国际影响力。

    1.3赛事在国际体育、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48~1980年)

    1939~1945年为“二战”时期,奥运被迫停办。“二战”结束以后,奥运会开始越来越明确地在国际体育和国际社会中争取自身的地位。1946年英国获准举办奥运会,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1948年奥运会,使奥运会的“香火”得以在“二战”后延续下来。

    1952年奥运会在和平的呼声中吸引了全世界的9个城市申办,当时中国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还萌生过申办这届奥运会的想法。这届奥运会参赛者范围广、观众多而踊跃、裁判执法客观公正,保证了赛事的质量和水平,但政治的有意无意介入给奥运会的运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195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16届奥运会,采纳澳籍华裔运动员文强森的建议,将闭幕式设计为运动员入场打破按国家顺序,不分国籍地相互混杂入场。这种革新被认为象征了人类的合作与和平,体现出奥运会对于社会积极主题的回应。

    1960年罗马奥运会首次进行跨洲的电视实况转播、首次出售电视转播权、首次对某些个人项目实施兴奋剂检查,标志着奥运会开始在对外传播中具备了话语权,但也带来了维护良好社会形象的压力。

    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首次进行通讯卫星转播、全方位服务媒体,赛前一年举行奥运会体育周以检验奥运会场馆设施的效能,这些做法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保证了奥运会的质量。但由于日本政府耗资过大,也对日后奥运会的奢华倾向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选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纪念日——10月12日开幕,也表明了奥运会对于文化品位和历史意义的追求。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出现了令人震惊的“慕尼黑血案”,但也从反面证明了奥运会对于国际社会乃至国际政治的影响已经不可小觑。

    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第21届奥运会,因为投资过大,给当地居民带来较大的税务负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奥运会的争议,客观上加快了城市举办奥运会的理性进程。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直接受到国际政治矛盾的影响,而东道主的巨额投入又再次给奥运会举办者敲响了警钟。

    这一阶段,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的跃迁阶段,也是多事之秋。奥运会在国际体育体系中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但奥运会在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与国际社会、国际政治等的互动中受到干扰。总体而言,奥运会在国际体育、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1.4以商业开发与吸纳职业运动员为重点的改革不断深化(1984~1996年)

    “二战”后至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困扰奥运会的两个突出问题,财政负担的加剧使很多城市不敢申办奥运会;与职业体育的疏离乃至对立使得奥运会的竞技水平受到严峻挑战。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以后,开始着手解决这两个问题。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首次进行全方位的商业开发,使得没有政府投入的组织委员会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并且获得了2亿多美元的盈余,从而帮助奥运会走出了曾一度没有城市申办的尴尬。

    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向职业网球运动员打开大门,接纳乒乓球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接纳羽毛球项目和职业篮球运动员并实现组织委员会的盈余,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全家福”,创下奥运会举办以来参赛代表团、参赛人数和比赛项目3项最高纪录。

    自1984年以来,各届奥运会组织委员全面实现盈利,奥运会除极少数项目(足球和棒球)外竞技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顶尖,多数项目领域都形成了奉奥运会为本项目最高级别和最高水平赛事的传统。多数项目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大奖赛的举办周期都主动避开奥运会的赛期,充分体现奥运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运动项目领域最首要的赛事。而世界运动会、友好运动会等综合性赛事也在奥运会确保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主动吸纳其项目的情势下,失去了与奥运会争夺国际首要赛事地位的能力。

    1.5以奥运会的知识共享及强调奥运会的社会影响为重点 (2000~2008年)

    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奥运会取得国际首要赛事地位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这届奥运会以后,国际奥委会倡导的TOK(Transfer of Olympic Know-how),奥运知识的转化计划在全球申办和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中全面铺开,从而在国际社会建立了奥运会的知识共享体系[3]。这不仅节约了奥运会申办和主办城市的经济投入,而且实现了奥运会主办经验的全球传播,彰显了奥运会的特殊地位。而国际奥委会对于环保、禁烟酒、反毒品等国际社会共同主题的积极回应,也表明国际奥运会越来越注重追求奥运会的社会影响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增设的BMX小轮车项目表明ESPN创立的极限运动会中的项目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视,也凸显了国际奥委会追求自身国际首要赛事地位的一种居安思危的明智选择。

    2奥运会举办与管理的经验

    2.1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组建及各方法律地位的确立

    国际奥委会在115年的历程中,始终注意调整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和特殊公众的关系,确保了奥运会在动态平衡中发展。早期对于奥运会主办国政府和城市乃至企业、社会知名人士等的公关确保奥运会没有夭折。近年来,随着奥运会裹挟的利益越来越多,社会法律关系越来越复杂,国际奥委会开始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明确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如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夏季、冬季项目委员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等的权益的尊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际足球联合会限制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国际网球联合会派遣职业选手参加奥运会的让步等等,都体现出国际奥委会维护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团结的远见卓识。21世纪以来,奥运会主办城市与国家、城市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奥委会、组织委员会、持权转播商、TOP赞助商等各种奥运会利益主体的权益都在法律和协议框架下得到了较好的满足。

    2.2赛事的申办、监控、协调、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奥运会曾经历过轮流举办、临时接办、无人申办、竞相争办、申办丑闻等过程。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国际奥委会始终注意通过缓解矛盾来解决问题,注意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特别是1998年年底暴出盐湖城申办丑闻以后,国际奥委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禁止委员造访申办城市、成立社会名流参与的道德委员会、强化国际单项组织和国家或地区奥委会的地位、为运动员提供15个国际奥委会委员席位、将新委员的退休年龄提前到70岁、大力强化奥运会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发挥TOK项目的作用。这些做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有序、监督有法、检查有据的赛事管理体系。虽然近年来随着奥运会规模的扩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举办难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国际奥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奥运会的申办和举办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了机会。

    2.3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与赛事举办理念的完善与发展

    自从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以来,这个体系一直在奥运会的演进历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口号等体现奥林匹克思想的名词及其内涵逐步深入人心,并通过奥林匹克的景观和标识系统等传遍全世界,如五环标志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识别率位居各类标志的前列,其识别率甚至超过红十字标志30%以上[4]。

    在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奥运会的赛事举办理念也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举办奥运会助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是为主办城市增加负担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主要理念。实现男女平等、倡导遗产传承、强化文化艺术、突出教育价值等,也逐渐成为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主办城市及国家的共同理念。

    2.4体育活动与相关文化、教育活动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国际奥委会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奥运会视为一项单纯体育活动,而是将其作为一项国际社会文化活动来开展。从1948年以前现代奥运会的文化艺术节的设立,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围绕奥运周期的奥林匹克文化节;从世界体育、运动、文化论坛,到世界大众体育论坛的举办;从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的职能扩展,到支持奥运会东道国传承奥运遗产。奥运会带动和牵引的文化、艺术、教育等活动不胜枚举。如围绕北京奥运会推出的“同心结”活动,在中国建立的500多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传播为主旨的文化、教育活动体系。

    2.5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交流与融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并立以及和而不同的社会,各种组织和利益主体都在以自己独立的诉求寻求外部认同,同时也极力地搭载具有普遍价值的时代命题,以强化自身的国际社会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作为一项以体育活动为基本形态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奥运会始终站在时代的序列中,并不时找寻自身的方位。近年来,虽然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不断,甚至大小战争不绝,但奥运会一直没有中断,并竭力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将“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而贡献”的宗旨落到实处。这是国际奥委会始终坚持与国际社会进行对话、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这种与外部环境良性的互动机制的建立为奥运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3当前奥运会保持世界首要赛事地位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3.1研究各类国际体育赛事,监控其发展动向

    当今世界,虽然国际奥委会掌管着64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但大量的新兴体育项目处于国际奥委会的管辖之外,而且新项目和新赛事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为了确保奥运会世界首要赛事的地位,国际奥委会应该高度关注一些重大赛事的发展动向。比如在青年人当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世界极限运动会,一些商业性赛事、跨国职业性赛事,甚至美国成功开展的四大职业球类联赛。这些赛事虽不大可能直接冲击奥运会的地位,但其扰动社会资源、裹胁社会注意力、销售电视转播权、拓展想象社群的一些策略值得奥运会的主办者借鉴。依靠以往从一些影响大的赛事中吸收项目进入奥运会的做法,已经不足以确保奥运会保持世界首要赛事的地位,运作和经营领域的借鉴对于奥运会确保自身的完善意义更大。

    3.2进一步完善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体系

    随着奥运会影响的扩大和各类组织对于奥运会主动利用观念的加强,围绕奥运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奥林匹克大家庭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对于国际足球联合会、国际网球联合会、国际田径联合会等强势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将决定奥运会今后的命运。虽然短期内还无法让这些组织按照国际奥委会“聚集全世界最优秀运动员于奥运会上”的意愿行事,但密切关注这些国际单项组织内部的变化,在责权利明晰和统一的前提下实施协作,避免矛盾,应该是明智的选择。还可以研究不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特点,并在国际奥林匹克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和尊重不同单项组织的需求。

    3.3加强对国际社会文化的干预,丰富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内涵

    最近10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一直围绕着奥林匹克主义这一核心,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格言等的阐释始终没有变化。而这些年来,国际社会的思想变革方兴未艾,涌现出不少新思潮,甚至一些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也挖掘出了不少新的奥林匹克精神资源。如北京奥运会前就总结出5种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5],这些阐释完全可以丰富和完善当前《奥林匹克宪章》中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解释。因此,奥运会可以主动与国际社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相结合,在对原有思想体系的解释方面融合新的时代元素,使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思潮的发展动向结合起来,保持自身思想的时代性。

    3.4建立并统领世界体育赛事的调控机制,尊重各民族和地域性的传统体育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类赛事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比赛周期,但尚未形成赛事调整的协商机制。一些传统的赛事和一些新兴的赛事,一些强势项目赛事和一些弱势项目赛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世界赛事日程表上看似稳定而合理的编排,其实背后还蕴含着一定的权力斗争。一些传统强势项目不愿意为奥运会让路,甚至迫使奥运会为其让路,从长远看并不利于奥运会自身世界首要赛事地位的稳固。比如,国际奥委会早在8年前就向申办城市提出一个在7~8月的举办赛事时间表,看似尊重了整个国际体育赛事的传统秩序,其实是变相剥夺了少数城市的奥运会申办权益;又比如适合在12月比赛的多哈虽然进行了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各项准备,而且条件不错,居然就因为一个时间不合要求而无法进入申办城市的最后竞选中。其实如果要鼓励区域和民族性的赛事举办热情,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并非不能调整到12月举办,实际上1964、1988、2000年的夏季奥运会就都不是在7~8月举办的。当然,在整个国际赛事的时间表中,还应该注意为各民族和地域性的传统体育留出一定的余地,这是尊重多元体育文化的一种必然选择。

    3.5防止商业开发过度,警惕负面影响的政治干预

    奥运会是一项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其发展已经离不开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必要的政府支持。然而,作为一个非营利的、无限期的、国际性社团法人的国际奥委会,也没有理由被商业集团、传媒集团、政治集团所操纵。只有建立起合理和有效利用经济和政治资源,同时又不受到经济和政治过度干预的机制,奥运会才能获得自身充分而完全的发展。这是奥运会100多年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所证明的,也是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发展的一般逻辑所决定的。当前,国际奥委会要防止商业开发过度而丧失奥运会的人文精神,要警惕负面影响的政治干预,避免被政治集团所利用。比如,在奥运会项目设置和赛制调整方面要防止被电视转播商操纵,在奥运会主办城市选择时要确保投票委员自身立场的公正性和非政治性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115年征程,其生命力能持续多久,在某种意义上不在于其自身有多强大,而在于他具备的包容机制、整合能力、学习习惯。只有在包容中才能赢得内外部的更大支持,只有在整合中才能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借鉴世界的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53-55.

    [2] 世博与奥运邂逅在巴黎1900[EB/OL]. http://www.

    expo2010.cn/expo/sh_expo/zlzx/sbzz/node2333/userobject1ai49617.htm.

    [3] 王霞光,王建新. 国际奥委会支持奥运 让“北京站在巨人肩膀上”[N]. 人民日报,2008-07-25.

    [4] 王军,王芳,张武,等. 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发展史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1):35-37.

    [5] 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青海组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08-03-08/

    081413540061s.shtml.

    [编辑:李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