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花园乡村”创建的缙云县小仙都村植物景观现状及发展对策

    吴霆俊 叶国军 刘俊豪 胡牮 柴红玲

    

    

    

    摘 要:围绕“花园乡村”建设,以缙云县小仙都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资料调查、现场记录等方式,开展植物科属种、植物生活型、植物生长型、植物生长状况、四季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方式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缙云县小仙都村共有植物51种,以草本居多;春夏季观赏效果最佳;植物景观单一。建议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增加水生植物种类;引入观花观叶植物,营造观赏草景观;创新可食地景,打造农家菜地景观;增加观果植物,提升节点植物景观营造。

    关键词:乡村植物景观;“花园乡村”建设;景观营造;发展对策

    中圖分类号 S73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065-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lant Landscape in Xiaoxiandu Village of Jinyun County Based on “Garden Village” Establishment

    WU Tingjun1 et al.

    (1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Village”? and takes Xiaoxiandu Village in Jinyun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visits, data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records,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plant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plant life form, plant growth form, plant growth status,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seasons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1 species of plants in Xiaoxiandu Village of Jinyun County, most of which were herbs. Spring and summer ornamental effect is the best ; Single plant landscape. It is suggested to make ful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species of aquatic plants ; Introducing flower and leaf plants to create ornamental grass landscape ; Innov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dible landscape and create the landscape of farm vegetable land; Increase ornamental fruit plants, enhance nod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ural plant landscape; “Garden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作为浙江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区,丽水市积极谋划丽水特色的“花园乡村”创建,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十四五”丽水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发展方向和支撑,力争将丽水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花园、城乡共享的宜居休闲花园、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花园[1-3]。为助力丽水“花园乡村”建设顺利推进,笔者通过对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小仙都村进行植物调查研究,了解丽水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为“花园乡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及发展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东渡镇小仙都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南部,距东渡镇4.3km。全村位于小仙都景区,故称小仙都村,总面积约7.1km2,全村749户,2048人。耕地59.13hm2、林地672.13hm2,属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要种植水稻,产茶叶、柑橘、板栗等。境内有小仙都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区,主产蔬菜、葡萄等蔬果。村域植物种类多样,附近有括苍古道、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调研 采用全区踏查[4]的方法对乡村绿化应用的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水生等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汇总,并对现场植物景观进行拍摄。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设计调查问卷,走访小仙都村,通过问卷探究村民心中的花园乡村,并将反馈意见整合,以期能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得到体现,提高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坚持植物景观服务于人。

    1.2.2 资料查阅 现场调查植物观赏特性、绿化美化效果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查阅核对,完成小仙都植物的分类汇总,利用Excel软件分析植物类型、植物性质、观赏特点、配置模式、配置地点等。

    1.3 研究内容 为对小仙都村村内植物景观进行详细调查,从植物科属种、植物生活型、植物生长型、植物生长状况、四季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探究丽水“花园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多样性

    2.1.1 植物科、属、种组成 根据实地调查统计得出,小仙都村共有绿化植物51种,隶属38科48属,村庄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由图1可知,村庄中蔷薇科与天南星科植物种类最多(各4种),其次是卷柏科(3种),其余科植物种类均为2种。村庄中蔷薇科包括果树及观花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观赏价值;天南星科是中草药类植物,无需过多人工养护。村庄绿化植物科属种类分布均匀,植物属中卷柏属最多(3种),其次是菖蒲属(2种)。卷柏属和菖蒲属植物易养护,可考虑提高其在植物景观營造上的使用率。

    2.1.2 植物生活型组成 袁泉等[5]根据植物生活型不同,将植物分为草本、灌木、乔木、水生植物、藤本、竹类6类。由图2可知,小仙都村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51%(26种);其次是乔木,占比25.5%(13种);灌木占比17.6%(9种),藤本植物占比3.9%(2种);水生植物最少,仅占比2%(1种);村庄中没有竹类植物。村中水域资源丰富,在后期设计规划中可考虑多种植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黄菖蒲等,增加水生植物种类多样性,提升村庄水域绿化程度;村庄中藤本植物欠缺,可在村庄墙体及路边种植一些藤本植物,如茑萝、爬山虎等,丰富村庄植物色彩及乡野气息,使村庄建筑与植物景观更加协调统一。

    2.1.3 植物的观赏特性 (1)植物生长型比例。袁泉等[5]将木本植物按生长型划分为常绿和落叶2种;将草本植物按生长型划分为多年生和一二年生。由图3可知,小仙都村中落叶植物较多,占比54.2%(13种),常绿植物占比45.8%(11种)。由于落叶植物在秋冬季节会产生大量落叶,影响植物景观,还需人工清扫,因此后续规划中可考虑多设置一些常绿植物。由图4可知,小仙都村多年生植物占比85.2%(23种);一二年生植物较少,仅占比14.8%(4种)。一二年生植物多为村民在庭院中自行种植,且养护难度较大,因此多年生植物更受欢迎。可在村庄其他区域种植一些色彩鲜艳的一二年生植物,如百日草、千日红等,以达到植物色彩及种类多样性的效果。

    (2)主要观赏季节及观赏特征。王宝宁等[6]将植物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观形、无明显观赏特征等5种。由图5可知,春季植物以观形为主,占比31.4%(16种),其次是观花,占比27.5%(9种);夏季以观花为主,占比39.2%(20种),其次是观叶,占比29.4%(10种);秋季以观叶为主,占比35.3%(18种),其次是观形,占比21.6%(11种);冬季植物以无明显观赏特征为主,占比37.3%(19种),其次是观叶,占比35.3%(18种)。小仙都村最适观花季节为夏季,占总数31.4%(16种);最适观果季节为秋季,占总数15.7%(8种);最适观形季节为春季,占31.4%(16种),最适观叶季节为秋季,占35.3%(18种),冬季植物观赏特征最缺乏。由此可见,村庄植物全年以观花、观叶为主,观果植物较少,可选择种植一些观果植物,如香橼、南天竹等;村庄冬季观赏效果欠佳,可考虑种植一些四季常绿植物(广玉兰、含笑等)或耐寒花卉(毛茉莉、红花风铃木等),使村庄在冬季依然具有较好的植物景观观赏效果。

    2.2 植物应用特点

    2.2.1 配置方式 滕玉风等[7]将植物配置方式分为丛植、孤植、群植和花境。由图6可知,村庄植物以孤植为主,占比68.6%(35种);其次是群植,占比21.6%(11种);花境占比5.9%(3种);丛植最少,仅占比3.9%(2种)。村庄中缺少花境和丛植,且孤植植物数量较多,说明乡村植物配置并没有统一规划。因此,可适当将孤植植物配置改造成花境[8]或丛植,既节约成本,又能提升景观营造效果。

    2.2.2 植物应用节点 根据实地调研,将植物所在节点分为村口、公厕、公共绿地、路旁、庭院、水域6类。由图7可知,村庄庭院中植物种类最多,占比52.9%(27种)。面积大的庭院可以种一些小型的观景松(罗汉松、樟子松),也可种植小乔木或高度较矮的果树,如小金橘树、无花果树等。庭院面积小则可种植盆栽,或靠围墙侧或墙角处种植攀缘类植物,如凌霄、牵牛等。路旁植物种类占比29.4%(15种),多为果树及灌木,作为行道树的仅有柏木和悬铃木2种。因此,可多种植行道树,如香樟、龙柏等,既适宜丽水气候又能起到美化绿化的作用。村口作为入村第一道景观,植物种类仅占比3.9%(2种),应多设置一些高大植物,如槐树、合欢等;村中水域(占比3.9%,2种)及公共绿地(占比7.8%,4种)资源非常丰富,却仅有6种植物,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可在岸边种植大花萱草、千屈菜,水生植物则选用荇菜、席草等。

    2.2.3 植物食用价值 雷火根[9]将食用植物资源分为果树、蔬菜、中草药和其他。由图8可知,村庄中其他植物居多,占比64.7%(33种),主要作用在于环境绿化,几乎没有食用价值;其次是中草药(占比17.6%,9种)、果树(占比15.7%,8种)、蔬菜(占比2%,1种)。应多种植乡村随处可见且最能体现乡村气息的植物,在房屋旁保留菜畦,用竹篱围住,种植蔬菜(茄、油菜等)及中草药(田紫草、石蒜等),作为可食地景,营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景象和“农家”氛围;在村庄路旁、公共绿地可种植一些果树(橘、柚等)。

    3 对策建议

    3.1 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增加水生植物种类 小仙都村已种植有1hm2水域荷花,形成了独特的荷塘景观。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要体现生态适宜与艺术美感,植物的文化内涵同样极为重要。现今旅游业的发展愈加重视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小仙都村可以凭借荷花园衍生文化,如采莲节、采藕节等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将小仙都村荷花文化打造成为丽水“花园乡村”建设的亮点,以此形成独特的地域植物文化气息,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的乡村环境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村庄内除了荷塘景色,还有水渠及游步道旁的河流等水域景观。目前水生植物少,水域植物景观不足,建议引种芡实、睡莲、荇菜、席草、纸莎草等可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既可提高村内水域的可观赏性,又可改善村内水质,提升村庄整体风貌。

    3.2 引入观花观叶植物,营造观赏草景观 景观营造的出发点是人,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先调查村民植物种植意愿,提高村民对“花园乡村”建设的支持,使植物景观营造更具民众基础。建议选择观花观叶植物,结合乡村的整体规划,配置于核心区域、焦点位置、边角空间等部位,以突显色彩与季相效果。彩叶观叶类植物能季节性地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并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观花植物可选择花型优美的木兰、香港四照花、八仙花,花色艳丽的茶梅、锦带花、五色梅,花香怡人的含笑、桂花、栀子花等。花叶植物则是常色叶植物,如金森女贞、银姬小蜡、金枝国槐等。对于游步道的改造,可引种各类观赏草,如花叶芒、斑叶芒、紫田根等,再与乡土观赏草相间种植,打造一条汇集各色观赏草的植物科普宣教走廊。

    3.3 创新可食地景,打造农家菜地景观 可食地景以果树、蔬菜为主,和乡村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村民本就从事农事活动,而可食地景概念的加入将农事与植物景观美化相互协调统一,调动村民參与到村庄美化建设中,提高归属感和认同感。用蔬菜替代传统的园林花卉植物,将花园的精美与菜园的实用有机结合,探索打造美丽花园+可食地景,美化了菜园,增添了乡味,节省了费用,满足了乡村景观绿化的需要,趣味性与环保性并存,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多赢。

    3.4 增加观果植物,提升节点植物景观 观果植物应用的总体数量偏少,配置方式存在问题,景观效果不明显。观果植物相较于观花、观叶植物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寓意,如紫珠、南天竹、金桔、火棘、枸骨、佛手,与花叶植物配置,可在村内各节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4 小结

    依托丽水市花园乡村创建载体,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东渡镇小仙都村采用花园乡村“微改造”理念和技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村庄风貌,因地制宜开展植物景观营造,不断优化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倡导农户房前屋后建设“可食地景”,充分发挥其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景观营造中大量应用草本植物,丰富植物景观色彩[10];在原有的工程上进行优化,村庄中的游步道应用了多种观赏草,提升了观赏意趣;创建完成的莲花产业园极大美化、靓化村庄环境,使得花园乡村建设切合实际更具经济效益,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丽水花园乡村创建奠定基础,树立样板。

    参考文献

    [1]王永昌,潘毅刚.浙江要建省域“大花园”[J].政策瞭望,2019(10):6-8.

    [2]魏莉元.秦王川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景观设计[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0.

    [3]徐幸.大花园建设是浙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J].浙江经济,2018(15):8-10.

    [4]胡牮,吴博阳,李震.丽水市居住小区园林植物种类及其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04):646-649.

    [5]袁泉,曹嘉瑜,刘建峰,等.生长型分类方案不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性状的统计偏差[J].生态学报,2021,41(03):1-10.

    [6]王宝宁,田中.乡土观叶植物观赏价值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绿色科技,2020(23):8-10.

    [7]滕玉风,占玉芳,鲁延芳,等.张掖市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与配置模式研究[J].现代园艺,2020,43(17):54-56+96.

    [8]胡牮,柴红玲,余璐.丽水市花境植物应用分析[J].北方园艺,2018(20):100-105.

    [9]雷火根.丽水莲都区山地食用植物资源及分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22):101-102.

    [10]胡牮.农业景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探究[J].农业经济,2018(01):56-58.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