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立医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邱婧 冯凌
摘 要 新医改背景下,面对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医院若想发展得更好,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意识,有效识别出现在运行与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手段,确保医院在整体方面的目标顺利完成。内部审计是医院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医院应进一步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强化,有效防范风险,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公立医院为例,深入探究在新时期背景下怎样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公立医院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特点
近几年,医院内审工作受到了社会、医疗单位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传统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审计技术和方式陈旧,审计对象单一,不能使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传统内部审计中的诸多不足,所以,对公立医院来说,在内部审计方面必然会逐渐向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发展。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
作为咨询与保证活动的一种,内部审计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客观性、独立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价值并使组织的经营得到改善[1]。作为内部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表现为将审计工作人员与风险评估等作为重点,立足于量化分析对各类审计项目次序进行规划,然后结合风险对相应审计范围予以明确,找出关键内容,展开多项评价,内容包括治理程序、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通过制定科学措施,给予企业帮助,一同管理风险,促进企业价值的显著提升。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方式,风险内部导向审计方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重点前移。尽管在传统审计方式中审计测试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传统审计很难发现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此便不能合理分配整体的审计力量,以致审计效率显著降低。风险审计属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能够对风险评估的程序进行进一步加强。
第二,风险评估模式不同。就传统审计而言,直接进行重大报错的评估概率是进行审计风险评估的象征。风险导向审计在评估方面则主要是将经营风险作为开始。
第三,审计测验程序的个性化越来越鲜明。传统模式的审计测验程序几乎未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都是通过一样的审计方式对不同单位进行审计。但风险导向审计却并非如此,它将审计师评估以及判断风险等作为主要内容,以此对不同的测试程序进行确定。
第四,审计师要求有所区别。因为开展风险评估要利用很多分析工具,并涉及各方面的知识,这就对审计师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五,审计证据外在化。现行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囊括了诸多外在信息,以至于内部得到的证据难以达到要求的标准,由此便对审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外部获得证据,借以证实风险评估恰当与否。
二、新时期公立医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策略
(一)熟悉医院发展环境,迅速对风险进行准确辨识
现阶段,医院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较多,进而加大了其未知风险。對医院现阶段的发展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加深对医院现实发展情况、人员构成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其他发展现状、医院文化建设、内控建设以及治理结构等情况的了解,借助分析判断,充分掌握医院内部管理和财务运行存在的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辨识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准确度和识别速度,对风险识别的动态核对以及连续性引起重视,凭借良好的助力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2]。
(二)全面评估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内容
要想做好审计工作,首先要评估风险,同时这也是了解怎样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审计风险级别的判断、审计重要内容的确定极为有利,为更好地制定内部审计方案以及详细的风险评估策略提供了方便。通常来说,评估风险需要经过初步评估和再评估两个步骤。在初步评估阶段,内部审计通过全方位分析医院的所处环境,充分了解各种风险因素,采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3]。借助严谨的风险评估,可以给予审计人员帮助,使其充分了解医院面临着哪些风险,进而更好地对高风险领域予以确定,为审计重点的设计提供方便,在之后的审计程序中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审计效率。
(三)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
内部审计部门,需及时识别风险、科学评估风险,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审计范围、审计工作方向、时间安排、规划和调配审计资源等)。为了保证审计计划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审计部门应编订详细的设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后期执行中不得随意更改审计计划。比如,在审计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将获取到的审计凭证作为主要依据,对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落实情况进行准确判定,没有把资产管理评价当成存在高风险的项目。然而,立足于审计程序的落实对审计证据进行获取,认为风险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迅速更改与修订计划与实施方案。
(四)实施审计程序,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人员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审计计划,执行相应审计程序,在获取准确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审计结论进行明确,当作审计意见形成的基础[4]。在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立足于需要综合使用或单独使用的重新执行和计算、询问、检测相关程序,以获得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在对已经获得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存有一定的怀疑,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考虑,越高的风险就需要越多的证据;同时还要将质量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若是质量有问题,获取再多的审计证据也于事无补,只有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才更高。具体审计的过程中,如审计证据存在着显著的矛盾性,诸如询证函回函结论不一致等,内部审计人员则不得妄下结论,而应继续开展审计活动。
(五)在审计报告阶段中的运用
审计报告阶段而言又被称之为风险应对阶段。在此阶段,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审计证据予以全面的收集,同时分析审计证据,就潜在的风险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形成最终报告。报告主要是对审计风险漏洞、审计程序等进行总结性描述,医院管理人员通过对分析审计报告,能够准确、迅速地采取应对手段,从而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实现组织目标。
三、结语
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经营模式与环境发生了变化。针对内部审计频繁出错的现状,形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其可以有效评估医院的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改进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医院应立足于实际,增强此模式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并在医院中广泛推广运用,进而最大化内发挥部审计功效,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推动医院顺利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为赣州市立医院)
参考文献
[1] 钱舒颖.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30):156-157.
[2] 马兰兰.试析医院内部审计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价值[J].商讯,2019(29):165-166.
[3] 吴玉清,刘军燕.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医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04):32-34.
[4] 罗敏.基于风险导向的医院内部审计转型与应对[J].现代经济信息,2017(05):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