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

    黄骁

    [摘要]由于我们国土面积涵盖较广且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在境内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针对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就要有一定的抗震要求。本文将通过民用建筑的抗震原理和地震发生时的破坏机理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结构形式与抗震性能做好分别阐述,并且针对抗震措施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一定的有益意见。

    [关键词]抗震理念;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要点?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5-0070-02

    1? 民用建筑结构特点

    1.1? 砖木结构

    当建筑楼板以及屋架等部分设定木结构时,基本可以确认该建筑结构总体特点为砖木结构,这一类建筑结构形式在农村更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这一种建筑结构整体较为简单,大部分农村都可以就地取材,并且建设成本也较低[1]。过去有很多农村民用建筑都是采用这种结构,但是现在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这种建筑结构形式逐渐走向了没落。这主要是因为砌筑砂浆的强度相对来说不稳定,并且这种建筑结构当中纵横墙之间的连接也不稳固,导致该类型结构设计的建筑物往往缺乏一定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在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起来要更弱。

    1.2?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势在于空间分割上的灵活多变以及整体结构重量较轻,可以有效地节约建筑材料,而在抗震性能上也有着较为良好的表现。并且在原本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框剪结构,这种结构将剪力墙结构加入到框架设计中,带来了更多的优势,也为建筑设计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该结构所具备的良好的抗侧力结构,框剪结构对于地震水平荷载的控制效果相对于其他结构也会更好一些。

    1.3? 钢结构

    钢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因为钢结构的自身重量较轻,整体强度表现良好,在钢结构体系当中也能够展现出较为优秀的延性和塑性,所以该结构类型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是非常好的,即使是遇到较高烈度的震级,也能够最大强度地避免出现瞬间倒塌的情况,一旦地震灾害发生,其可以为人们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由此可见,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高的,但同时钢结构建筑物的造价相对而言也会更高,并且其耐火性能上相对于其他建筑会更差一些,在设计过程中针对这两点也要进行综合考虑。

    1.4? 砌体结构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为常见的还是砌体结构的建筑,其自身房屋结构都是小开间,并且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内墙,所以该結构的抗侧力刚度是比较强的,增强了建筑的抗震能力,而砌体结构自身的材质较脆,抗变形的能力较弱,所以往往会在使用后期产生一定的开裂现象,这样不仅可能会在用户内部装修造成损坏,还降低了整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尤其是在砌体结构建筑当中如果采用了跨度较大的墙体,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也会减弱,在地震发生时,往往会较快地出现交叉裂缝和局部塌落的状态[2]。

    2? 抗震措施

    2.1? 场地选择

    开始进行建筑设计之前,要想针对施工场地做好详细的抗震评价,需要针对其地质地形,以及地貌岩土工程等内容做好测算与调查工作,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基础与上部结构受到的地震灾害影响[3]。场地应尽量避开采空区,非岩质陡坡,软弱性黏土等地段区域,在性质完全不同的土层之上不要设置同一结构单元,并且尽可能地加大钢筋混凝土的用量从而综合提升刚性抗震能力。此外,为了减轻地震波的冲击力,也可以适当地在底部位置与基础顶面之间安上橡胶弹性垫与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

    2.2? 局部加强措施

    地震发生时纵波会率先到达地表,使得地面上的建筑出现上下震动的情况,而根据自重惯性力和纵波之间出现的地震惯性力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会令整体的结构主体与其他构件之间成为弱势环节,之后随着横波传到地表,就会导致横波的惯性力被作用于建筑物之上,最终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垮塌。那么如果要针对这一问题来对建筑物进行局部加强,就应当确保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能够确保质量和明确的传力途径,在主体结构与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需要确保牢固,并且根据现实的地震强烈程度,在建筑物结构主体保存完好的情况下,也要注重其他附属结构能够在地震不同烈度与时长情况下的支撑时间,确保一旦出现树塌可以尽可能减少这些附属结构对建筑主体,后砌墙以及相关框架结构上的影响,从而实现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建筑结构设计层面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内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结语

    针对抗震理念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融合,需要以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用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不断地提升建筑物自身的抗震性能为目标,为地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进行有效防御。

    参考文献:

    [1]陈强.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5):99-100.

    [2]苏文喜.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4):143-144.

    [3]尹海峰.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2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