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李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培养和建立,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良好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尝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意义、新媒体视域下面临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参考。
關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来看,科学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操守,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动力。当前,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普及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载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作用,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讲,高校不仅仅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更需要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施加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精神要求。当前,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提出,更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认可和情感认同,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凝聚广大大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过于单一,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不强,比如,学雷锋等活动,虽然也可以对高校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但是由于模范人物的年代过于久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差距过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向示范人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
(三)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突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高校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比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有所抬头,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很好地解答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可以对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不良思想进行反击和批驳,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强化教育互动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依靠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该注重教育方式和过程的互动性。反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数都比较滞后,更多是采取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导致教师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教师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与学生们随时交流沟通,对提升教育的互动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丰富教育方式
从高校目前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看,大多还是以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座谈会等方式来实施,这些方式过于严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应用新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不断提升教学的即时性、趣味性,比如可以通过播放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频、音频资料等。
(三)提升教育实效
需要看到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过于突出,对于这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不足,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不强,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产生必然联系,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疏离感。此外,由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较大,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缺乏足够的动力。而通过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和发展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多元化的冲击
由于校内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对外界信息了解不足。因此,更多的学生选择使用新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百度等载体了解外部世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咨询。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手机和互联网上充斥的海量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西方负面思潮、负面思想等在网络上泛滥,这让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自身分辨和抵制意识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和侵蚀,导致个人思想意识出现偏差,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受到阻碍。
(二)去中心化的影响
就新媒体而言,它的传播方式是发散性的,每个信息传播主体都是平等的,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学生在面对这些思想观念时,很难正确做出取舍。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和主渠道作用不断凸显,而随着新媒体的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主渠道地位不断丧失,导致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主渠道作用。
(三)媒介素养不足的影响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教师的任务和压力相对较小,由于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要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即可。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面对的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加,很多教师无法有效应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无法应用新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教师媒体素养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
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一)努力构建绿色的新媒体校园环境
一要加强对校园新媒体使用的规范和限制。要出台新媒体使用管理规范和规定,规范学生应用手机和互联网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使用新媒体,不断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凈化和监控,对不良信息要坚决清除,努力营造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网络环境。二要倡导网络文明风尚。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不良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规范,进一步培养和鼓励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加强校园新媒体的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员队伍,加强对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对校园内信息传播行为进行监控和引导,一旦发现负面信息,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造成不良影响。
(二)不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多体现隐性教育和柔性教育的特点,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二要发挥新媒体特点,提升教学实效。要大力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引入微课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式,不断开辟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与教师实现良性互动,主动解答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方面存在的疑问,不断提升教育实效性。
(三)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
一要提升思政教师对新媒体作用的认识,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认知新媒体、了解新媒体、使用新媒体、依托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实现方式的探索,不断强化对新媒体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的研究。二要提升利用多媒体的能力。要通过建立教师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个人微博等方式,向学生推送主流文章和信息,针对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及时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新媒体应用的路径,不断增强应用新媒体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