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国家兴起时人民的作用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近代民族国家的理论引进中国,中世纪欧洲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政治结构变化中探讨问题。中国学者期待从中国优秀史学传统中汲取智慧,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民族国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为打造国家形态转型的中国阐释,并且厘清近代民族国家诸多理论问题,2020年10月28日,学者们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近代国家兴起的理论与路径”小型研讨会。该研讨会从政治结构变化、人民的作用、民族文化兴起与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3个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学者对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看法,并着重讨论了近代民族国家兴起时人民的作用等问题。我刊编辑部根据该研讨会专题,选定部分学者发言,经作者本人修订后形成论文,以专题形式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孝远指出,德意志农民战争纲领中富含国家体制改革的内容。通过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人民的国家维护了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德意志农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首次建立近代人民国家的尝试。这场运动的革命性质,不仅要从人民如何英勇地反抗旧制度中去寻找,更应当从如何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制度、如何维护民众的权益那里,去找答案。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杜佳峰从意大利向近代国家过渡的3种模式出发,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学说。他认为,16世纪初,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君主统治下,走上了发展近代国家的道路。而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国却遭遇严重危机。为了克服危机,3位佛罗伦萨政治家提出3种改革设想,形成了3种政治模式: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的市民共和国模式、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的温和兼容模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富民强兵模式。3种模式虽有差异,但都注重人民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推动力,维护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通过民意来调整政治结构。从佛罗伦萨的3种政治模式中,可以发现共和制的意大利国家有自己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的特殊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黄越以罗马城市公社为例探讨人民的作用。罗马是天主教会教廷的所在地,但仍保留着古代罗马的共和传统。在教廷迁移至阿维农时期,出现了教廷势力衰落、人民力量增长的发展趋势。在封建势力强大的地方,人民的作用仍然强大,仍然能够为近代国家的兴起奠定基础。黄越探讨罗马城市公社的论文从某种角度来说填补了学科空白,具有启示作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李宇恒探讨了托马斯·莫尔的法治思想,同样具有启示作用。李宇恒认为,完善法治是乌托邦社会的核心特征,也是构成莫尔民生观的重要因素。通过莫尔的职业生涯,分析莫尔的法治民生观及其影响,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乌托邦》的国家和莫尔的治世思想。
北京大學历史学系博士付家慧对托马斯·闵采尔的政治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闵采尔领导的德意志农民战争是一场建立人民国家的运动。闵采尔的共有思想包含财产共有与权力共有两个部分,其本质都是民有,前者符合德意志农民战争时期革命者的基本诉求,后者则是农民战争时期的人民的建国目标。闵采尔经济政治思想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其他的农民战争政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