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王荣梅

    摘要: 传统的“灌输式”及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动性的埋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强调培养发现问题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科学课程就更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本文立足于小学科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140

    引言

    现代社会基于各种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呈现更高的要求,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使得具备应用性、综合性的人才成为各个领域发展和创新的第一要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主流教学体制下,学校以及家长对语文、数学比较重视,其他学科的地位都在这两门课之下。从教师层面来说,部分学校管理者和科学任课教师都认为科学这门学科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把科学的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对科学学习热情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缺乏一支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

    科学教师是学生科学梦想的引路人。科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决定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一节好的科学课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大量的教育实践探索。只有科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以小学《声音的传播》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该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声音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传播速度有什么差异。结合教学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来引出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播放几段相应的动画片段后询问: “大家看了刚才的动画,里面的小动物们在水里说话互相能听到,说明了什么? 当它们在陆地上脱离水的时候互相也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又说明了什么? 里面的人物隔着墙壁也能听到对方说话,又说明了什么呢?”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然后让学生总结声音都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又可以如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验证呢。成功地引入教学课题,并引导学生发現问题和带着任务继续学习。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材料,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源自生活的、学生有丰富体验的动手实验,通过让他们尝一尝、做一做、动一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出示两杯饮料,一杯是买的鲜橙多,一杯是现榨的果汁。学生很开心,纷纷拿着吸管尝,感受之后,发现现榨的果汁不太好喝,而鲜橙多更好喝。为什么会这样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高教学认知的效果。

    3.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培养探究思维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自主设计的环境,而是把方案直接出示给学生,学生“照单全收”,缺少思考和创造,整个过程没有“探究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改进”的探究过程,学生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土壤的成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空气、水分等重要成分。除了教材中出示的实验方案外,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证明土壤中有水分?小组讨论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汇报中各抒己见,想出了种种方法,有晒干法、称重法等。晒干法:把土放到矿泉水瓶里去,拿到太阳底下晒一天,观察瓶壁上有无水珠出现。称重法:把土壤放在电子秤上称重,之后拿去晒,晒完再称重,对比晒前跟晒后的两个数据来测量出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小小的一个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方案,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4.善用评价,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后反馈,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过程性评价,可以终结性评价,也可以两种评价结合。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能力表现。除此之外,评价的内容也要丰富:如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是否感兴趣;学生能否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实验;学生当前存在的学习困难等。例如,学生上交的作品,教师应及时肯定、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学生敢于大胆推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验证,或者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些都是良好的探究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当下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得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更新,对学生能动性的开发也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科学探究发现学习模式在对学生能动性、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逻辑思维等培养上的突出优势,使得其更适用科学等综合性、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学,但也要在实践中扬长避短,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先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J].家长,2020(09):83+85.

    [2]卢向梅.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51-252.

    [3]王德友.摭谈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29):77.

    [4]严培源.小学科学教学中“节能环保教育与科学探究”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