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和演奏技巧

    尹璐

    [摘?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全球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不同奏鸣曲也有着显著特点,集中展现了贝多芬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对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感知贝多芬的音乐情感。本文先阐述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相关内容,接着立足于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最后以钢琴奏鸣曲Op109为例,全面探究了这部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S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019-03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大众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较好满足,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也使得音乐艺术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学习钢琴音乐艺术人员也显著增加。这种情况虽然促进了我国钢琴艺术体系的发展,但是真正了解钢琴音乐艺术精髓的人员还比较少,同时较多社会民众对于贝多芬音乐精神的认知水平也存在较为显著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贝多芬奏鸣曲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展开全面深入探索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可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贝多芬音乐精神的传承发展。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概述

    贝多芬是音乐发展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较多钢琴作品,同时钢琴奏鸣曲也取得了较高的地位。绝大部分钢琴音乐艺术家都学习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同时也深受这些作品内在情感要素的影响。总体来看,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数量非常多,总计达到了32首[1]。这些钢琴奏鸣曲的风格都有所不同,代表了贝多芬不同的音乐情感。针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的分析,也可以充分展现贝多芬的音乐思想与情感,同时也有利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发展。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可以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这个时期贝多芬的创作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处于模仿与探索阶段,不断累积音乐知识,开始给后续创作打下坚实的支撑。第二阶段为中期阶段,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第三阶段为晚期阶段,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里也从这三个阶段入手,谈一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一)早期阶段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早期阶段主要是指1792年到1800年之间。这个时期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系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风格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步从以海顿为代表的精神舒适派,转化为了以莫扎特为代表的个性音乐派系。而贝多芬也充分继承了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将个人思想全面融入到音乐创作过程中,同时音乐内在情感也凸显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相关元素[2]。不仅如此,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也融入了很多新元素,给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第八首《悲怆奏鸣曲》就在第一乐章前面加入了很多影子,同时在尾部乐段中也出现了这些元素。与此同时,这部乐曲各个章节的主题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这些元素都是贝多芬进行音乐创新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展现了贝多芬在困难生活中不畏艰难、永不退缩的音乐精神。

    综合来看,在早期阶段的创作过程中,贝多芬融入了德国古典传统音乐的质朴、严谨等特点,同时也吸收了新时代的音乐旋律特点,使得这类音乐变得非常简洁、粗犷、热情。贝多芬在继承前人音乐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个性化音乐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别是音乐节奏变化、切分、休止等环节所带来的动感方面,都是以前音乐作品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贝多芬前期的钢琴奏鸣曲在和声调性、演奏力度等方面也独具特色,显著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音乐感染力。

    (二)中期阶段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中期阶段主要是指1800年到1815年之间。这个时期贝多芬受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因此在钢琴奏鸣曲创作过程中引入了个性自由、反封建主义、反宗教束缚等元素。这也使得贝多芬很多音乐开始追求真善美,同时批判了社会环境中的丑陋现象[2]。这个时期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音乐主题从以前的小范围主题转变为了大范围主题,引入了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等元素。为了更好充实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贝多芬也深入到社会民众日常生活环境中,亲身感知社会民众的生活场景,并将自己在生活感知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真实情感融入到音乐创作过程中。正是这种音乐创作方式的转变,使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产生了新的音乐风格,并且音乐情感与思想也变得更加丰富。

    综合来看,在中期阶段的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创作欲望变得更加旺盛,同时也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展示作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出现了很多外延风格,最终使得贝多芬音乐风格变得更加完整。比如贝多芬的《我叫暴风雨》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整个作品的思想和内容都跟其他作品存在显著差异。这部乐曲具有高潮的情感波动和突出的个人思想,同时也实现了民间曲调、社会悲欢和高雅钢琴艺术的联动[3]。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也集中展现了贝多芬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是贝多芬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晚期阶段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后期阶段主要是指1815年到1825年。这段时期欧洲大陆相对来说比较黑暗,各个君主国开始共同挤压普通民众。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跟现实生活中的黑暗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贝多芬在个人思想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多不满,创作心情也变得非常复杂与沉重。不仅如此,这个时期贝多芬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耳聋疾病越来越严重,并且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和家庭纠纷。这也使得贝多芬对于音乐创作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时代特点和个人遭遇来表达斗争和反抗的意志,使得这些晚期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综合来看,贝多芬在后期階段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导致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整体风格表现得深沉与复杂。这个时期,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不再融入哲学思考,但开始以个人角度思考问题,集中展现了个人遭遇的痛苦,以及贝多芬面对这些痛苦表现出来的不折不挠精神。在后期阶段中,贝多芬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同时也开始融入自己在苦难中形成的独特情感与品质。这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同时也确立了贝多芬在音乐历史中不可撼动的地位[4]。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选择

    在探索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的时候,应该选择一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明确具体演奏这部作品时应该使用的技巧内容,最终也就可以全面展示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艺术内涵。通过分析贝多芬三大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现状来看,虽然不同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都有着非常浓厚的音乐艺术价值,但晚期的作品相比较来说更具有艺术价值[5]。因此这里在选择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时候,也引入了他的一部晚期作品,即钢琴奏鸣曲Op109。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通过针对钢琴奏鸣曲Op109的音乐段落内容和演奏技巧进行全面探索,最终可以综合展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点,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价值。

    (二)钢琴奏鸣曲Op109的音乐分析

    钢琴奏鸣曲Op109主要分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这里也结合各个部分的音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这部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内涵。

    第一乐章,一共100小节。这部分章节的整体内容并不算太长,整体节奏给人一种清新浪漫的感觉。在这一段乐章中,引入了幻想曲风格,整体结构表现得非常方正,同时还引入了传统和声手法,使得整部音乐结构变得更加和谐。

    第二乐章,一共有177小节。这部分乐章具有典型的奏鸣曲特点,突出了激励、刚强、冲突等各类特点。这一段乐章的和声变化非常大,同时很多乐句段的节奏变化也很突然,存在积极向前与消极态度的交替。不仅如此,这一乐章的音乐力度跨度也比较大,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强音,使得演奏力量比较丰满,凸显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高昂斗志。这些特点也跟第一乐章的轻缓浪漫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乐章,一共210小节。这部分乐章是整部音乐作品的主体部分,整体篇幅也比较长。贝多芬将大部分音乐情感表达都投入到了这部分音乐段落中。在整体音乐结构布局中,使用了优美旋律作为主题,并延伸出来了六个独立变奏,集中展现了古典奏鸣曲音乐的特色。这些变奏的融入使得整个音乐的结构、主题、调性等元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也使得整部音乐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钢琴奏鸣曲Op109的演奏技巧

    1演奏活动的准备工作

    在演奏活动开始之前,演奏者应该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演奏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第一,钢琴奏鸣曲Op109内部元素非常复杂,包含了琶音、八度技术、装饰音、多声部等多个演奏技巧。因此对于各个演奏者来说,应该在演奏这部作品之前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可以较好掌握各类演奏技术的要点内容,使得后续演奏活动可以顺畅进行。第二,演奏者在弹奏钢琴奏鸣曲Op109的时候,也应该深入了解贝多芬在创作这部音乐作品时的情感感悟,充分感知贝多芬的音乐情感,并融入自身的认知,形成对这部作品的二次创作。这样以后,后续音乐演奏活动就可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取得演奏的成功。第三,演奏者在开始演奏钢琴奏鸣曲Op109之前,也应该做好手腕律动练习。事实上,钢琴演奏活动本身就是大脑、听觉、视觉等多个主体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在平时的时候,演奏者也应该做好手腕律动,并结合钢琴奏鸣曲Op109进行试演奏活动,掌握音乐作品的律动方式。

    2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钢琴奏鸣曲Op109第一乐章是快板与慢板的交替演奏,具有较为显著的幻想曲风格。在具体演奏的时候,需要演奏者做好两只手的协调统一,并适当延长右手的八分音符,仅在开头与结尾的时候使用踏板,其他乐段尽量不適用踏板。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充分提高演奏活动的连贯性,不要随意增设重音,提高演奏的流畅程度。在进行副部主题演奏的时候,应该融入管弦乐队的思维,注意在不同声部使用差异的音色,同时还要凸显高声部的旋律。在这部分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要实现一定的节奏自由,同时在速度与节拍方面都要做出调整。除此之外,副部主题结尾的四小节演奏过程中应该精准计算,控制好右手演奏内容,应该保持较高的均匀性,缓缓进入下一部分的演奏活动中。在尾部演奏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谱面速度进行演奏,同时还要适当加强呼吸,稍微延长四分休止符,更好凸显音乐旋律的空间感。

    3第二乐章的演奏技巧

    钢琴奏鸣曲Op109第二乐章的速度进行了显著调整,右手旋律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在下键的时候应该维持较高的力度,使得右手演奏活动具有更强冲击力。左手演奏动作则可以考虑适当缩短,但不能直接使用跳奏模式,避免演奏活动出现轻浮感。在副部表演的时候,应该对演奏旋律进行细致划分,并充分掌握声部旋律的规律。在呈示部结束主题演奏的时候,需要演奏者适当加大力度,同时还要演奏出不同小节的时值长度,带来差异化的听觉效果。在这个乐章结束的时候,出现了8小节的柱式和弦。演奏者在演奏这些乐段的时候,应该适当加强右手演奏的力度,同时还要精准控制演奏的速度,不能出现加速处理的情况。在演奏过程中,应该保证最后三个跳音简短有力,使得音乐可以更加清脆的展示出来。

    4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

    钢琴奏鸣曲Op109第三乐章的主题演奏速度应该适当放慢,透露出更多的亲和力,同时还要注意通过较慢的演奏速度表现出深厚的音乐情感。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该适当延长呼吸,同时还要装饰音和左手低音应该同时演奏出来。想要达到这种效果,也需要演奏者做好双手的平衡,同时在乐句开头应该做好重音强调,同时在乐句末尾也要轻踩踏板保持乐句演奏的干净利落。整个乐章一共有六个变奏,需要演奏者充分明确各个变奏的特点,充分保证演奏的稳定性与流畅性,展现出不同变奏音乐段落的特点与内涵。在最后结尾的时候,需要演奏者使用左手八度演奏技巧支撑右手的旋律,最终在一片祥和当中结束音乐演奏。

    结?语

    综合来看,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各具特色,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无论是哪个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都具有非常显著的音乐艺术价值。对于各个钢琴演奏者来说,都应该在平时积极了解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同时还要积极进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练习,充分明确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蕴含的音乐情感。在具体演奏钢琴奏鸣曲时,也应该深度研读音乐乐谱,并掌握演奏力度与速度,控制好气息、节奏、踏板等要素,综合展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艺术和情感内涵。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