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理念引领下的“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林陵
[摘? ?要]“R+TIP”指的是在PBL理念引领下“阅读+主题式跨学科实践探究”的项目研究活动。此活动突破了现有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倡导在学习活动中运用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创造作品,让学生在融学科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理解。
[关键词]阅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
当前,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已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实现中占据基础地位,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课堂出现了诸如体验式教学、研究性学习、steam、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其中,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并执行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先是选择、计划和提出一个项目构思,然后主动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和探讨方案,在解决具有现实意义问题的情景中提升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等。PBL以其独特的优势,日渐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以下简称思明小学)以PBL理念为引领,基于“阅读(Reading)+”办学特色,构建了以主题(Theme)、跨学科(Interdiscipline)、实践(Practice)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阅读+主题式跨学科实践探究”即“R+TIP”项目研究活动体系。学校的“R+TIP”项目研究活动突破了现有学科教学的局限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至少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创造作品,融学科教学与实践为一体,是在项目式学习研究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实践框架
1.问题驱动促进主题生成
“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项目主题。为增加项目研究活动的趣味性,主题的生成应来源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感兴趣的、值得深入探索的真实素材,由教师从中选择和优化驱动性问题,并聚焦概念性的核心知識,引导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应用拓展和深入理解,通过有趣的、更具亲和力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式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广泛阅读奠定研究基础
“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第二步是信息获取。为帮助学生获取与项目主题相关的丰富素材,可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实地考察等多元化的调研活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研究内容的认识,将经验中分散的浅层的认识系统化、深入化。这样,学生不仅从阅读中品味经典,还在收集与处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实施“R+TIP”项目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3.跨学科融合走向深度探究
“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第三步是跨学科融合。主张通过聚焦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学生将从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两个以上的学科概念来完成创作或问题解决等实践探究,实现不同学科知识有意义的融通,并在探究中产生新的理解,创造新的意义。
4.实践与创造提升学习成就
“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第四步是实践与创造。基于已设定的主题和已获取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炼出驱动性问题,对问题所处的情景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多学科融通的方式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以经验、创新、能力为主线,通过技能学习、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与实验等方式创造活动成果。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故事或反思笔记,回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分享在类似情景中知识迁移的实例,提升学习的成就感。
二、“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实践案例
思明小学构建的“R+TIP”项目研究活动涉及“阅读+文学”“阅读+思维”“阅读+美德”“阅读+艺术”“阅读+创造”“阅读+生活”六大校本课程领域。在此,将以其中的“阅读+创造”类校本课程之“3D打印笔创作探秘”为例,讨论“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的讲解逐步学会用3D打印笔打印出一个简单作品即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场由“只动手”到“既动手又动脑”的跨学科融合的“R+TIP”项目式研究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
1.导入与策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程设计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有益启示,学生阅读了关于自然、动物方面的书籍,在德育“阅读+”班会课上进行交流时,提出了“如何保护自然”“如何唤起人们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想到可以结合科学课上即将开始的“3D打印笔”教学,让学生用3D作品唤起人们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于是《我与自然交朋友——3D打印笔创作探秘》的“R+TIP”项目式学习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2.能力建构
师生共同选出大家都喜欢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作为细致研读的素材,随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头脑风暴,讨论选出书中某一情景,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设计主题为“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创作场景,完成基本的知识建构。
学生学习使用3D打印笔的过程是一种“新奇初体验”,可实现基本技能的建构。学生初学时,难以用3D打印笔稳定地完成创作,教师不必马上指出学生操作上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明确“熟练掌握3D打印笔的使用技巧”“图案描摹和上色”“避免黏连”等目标,鼓励学生反复尝试,逐渐掌握方法和技巧。
3.探索与成果创作
整个作品是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反复实践探索逐步优化而成的(见图1)。
一是初步探索。学生根据《我们都是好朋友》的设计图进行初步探究,动手完成《我们都是好朋友》1.0版创作,这是“神奇再挑战”的过程。面对自己的作品,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场景人物“站”起来后缺乏立体感呢?
二是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初步探索中发现的问题,提示学生可以请教美术老师或通过各种途径参考别人的做法,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故事情节创编,设计出富有场景感的作品。学生通过二次探索即“奇迹再创作”,生成了《我们都是好朋友》2.0版。
三是成果分享。举行《我们都是好朋友》3D作品发布会,学生向大家介绍并展示作品,倡议人类保护自然界的野生动物。
4.反思与迁移
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召开成果发布会,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展板向观众介绍,参观者一起对项目活动成果进行评论和分析。教师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了解学生对项目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知识的理解程度,评价项目学习效果,进一步指导学生撰写学习故事或反思笔记,对项目研究活动中的各类实践和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反思,同时也记录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为下一步修订学习成果和完善学习过程奠定基础。
三、“R+TIP”项目研究活动的实践反思
1.阅读融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R+TIP”项目研究活动注重阅读理解和学科融通,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学科融通中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力。在“3D打印笔创作探秘”項目研究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书中未写出的情节进行合理填充和想象,从而构建出3D打印的创编情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融通语文、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多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进行创作,使项目学习活动充满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再是被传授知识的对象,而是学习、交流和探索改进的主体,并在实践中产生动力、增强毅力、发展能力。
2.寻根问底,发展学生实践研究的创新力
“R+TIP”项目研究活动注重问题驱动下的实践研究,以促进学生创新力的发展。在“3D打印笔创作探秘”活动中,学生初次创作时不熟悉打印笔的用法,艰难地打印出了一些“四不像”的作品,完成了“新奇初体验”;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掌握了打印笔的使用技巧,在第二次创作中稳定地实现了“神奇再挑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作品与预期设计仍有较大差距,学生请教美术老师后,讨论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即先用粘土制作小动物的体型支架,再用3D打印笔进行外部完形,成功实现了角色形象的立体化,最后通过改进场景布局,实现了“奇迹再创作”。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经历了充分的探索性创作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发现了研究的乐趣,并初步建立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研究思维,在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过程中发展了创新能力。
3.分享成果,提升学生研究学习的成就感
“R+TIP”项目研究活动注重成果展示与分享,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活动成果既表达了学生的个性,也反映了学生对“R+TIP”研究项目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认识到分享会促进共同进步,并更容易取得成功。学生在展示与分享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他人的点评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思明小学基于PBL理念构建的“R+TIP”项目研究活动课程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仍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后续,学校还将在项目主题的开发、大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学习组织形式的灵活应用、学习时空开放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不断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