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朱贤友

    【摘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国当前对师范生人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首先应当明确劳动教育的定义和教师岗位对于职工劳动素养的需求,了解知识教学、课后评价、师生关系等师范生人才应当掌握的具体技能,从而做到因势利导,构建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在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师范高校应当建立对师范生参与劳动主动性的评价标准,注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师范生劳动观念的影响作用,从而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现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功能与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师范生;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帮助受教育者在劳动当中建立对于自己职业的价值归属。而我国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劳动教育因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在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时应当更加慎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当前师范生人才的劳动观念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一、劳动教育的定义及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定义

    劳动是人最本质的特征,从广义上来说,无论人从事哪一种工作,实质上都是在付出勞动,而从狭义上来说,劳动更偏向于我们为满足生存需求而进行的体力劳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因此,本文讨论的“劳动教育”中的“劳动”的意义就是更符合时代特点、更具有现实辩证意义以及一切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行为。根据本文对“劳动”的定义可以明确,所谓“基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就是根据教师岗位所能够产生的积极价值,对教师工作中能够应用的一切技能的培育,而体力劳动教育与非体力劳动教育则作为“劳动教育”的两个分支在该概念下共存。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对于将来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来说,“教书育人”是其应当具备的能力,而掌握这一能力则需要师范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演说能力、理解能力等,以便在教师岗位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应有的社会价值。在众多的能力需求面前,劳动教育的意义就是丰富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启发劳动者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并通过这种责任感督促自己主动去提升工作能力。由此来看,劳动教育是能够使人类的劳动观念不断发展和进化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能够让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劳动价值在一定的价值范围内得到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劳动者自我督促、自我反思、自我进步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

    二、教师岗位对职工劳动素养的需求

    (一)知识教学需求

    目前在我国的教师岗位职责以及评价标准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被视作是衡量教师劳动价值的普遍标准,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良好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参与教学劳动的基础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节奏进行充分的把控,对教学知识进行高效的解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督促,从而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符合课程要求,为实现教育教学更高层次的意义打下基础。

    (二)课后评价需求

    课后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哪些行为是造成学习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根据这些因素分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动机,从而提升学生面对学习障碍时的信心。

    (三)师生关系需求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知识接纳以及人格养成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正确的认知逻辑,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搭建良性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

    三、基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建立对师范生参与劳动主动性的评价标准

    在当前对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体系当中,对于师范生人才劳动素质的评价标准仍然有待完善,许多师范高校只是简单地将劳动教育等同于校园义务体力劳动,从而出现了很多形式主义的劳动教育活动。因此,当前师范类高校应当首先充分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内涵,对师范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观念和意愿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为学生提供与教师岗位相称的劳动实践科目。最后对师范生在合理的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帮助师范生建立起主动参与实践锻炼的动机和动力,让师范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实现自身劳动价值的劳动过程当中去。

    (二)注重评价体系对师范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引导作用

    教师岗位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价值就是可以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许多师范生进入教师行业的动机逐渐向福利保障、名誉声望等具有功利意味的属性偏移。这种岗位劳动价值观会从根本上弱化执教积极的、公益的、高维的动机,并逐渐导致师范生人才素质以及教师岗位性质的变异。为了减少这样的现象发生,师范类高校应当注重利用好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师范生正确劳动观念树立的引导作用,设立更为贴近教师岗位劳动价值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关于教师岗位劳动价值的认识,激发师范生参与教学劳动、实现劳动价值的热情。另外,高校还应当在设置评价标准的时候多纳入一些主观动机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身的劳动观念。

    四、结语

    当今时代已经不再是通过重复的机械劳动来对师范生进行劳动教育,而是根据时代对教师岗位所提出的新要求来对师范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多层次的、多领域的劳动技能培育,以此为未来的教师岗位输送高素质、高觉悟、高技能的人才。所以,当前的师范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也应当对师范生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正确的认识,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从而使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给予全面有效的培育,同时让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77.

    [2]赵丽云,张雯.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61-64.

    [3]尹者金.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现[J].江苏高教,2019(11):85-89.

    [4]陈情娇.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及价值意蕴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16-119.

    [5]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0(2):14-17.

    [6]张佳文.高校劳动教育的真善美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55-56.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推进策略研究”(HNKCSZ-2020-087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