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影响因素 犯罪预防

    作者简介:董轩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法学学士,研究方向:公安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23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问题,该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社会的良性发展秩序,且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主要的社会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全社会需要对家庭影响因素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从根本上解决不良家庭环境问题,使未成年人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发生的概率。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暴力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社会上家庭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明显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现阶段社会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加上父母脾气暴躁,孩子不管犯了什么错误就对其动辄打骂。家庭暴力是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容易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导致他们心理发育不健全、心理扭曲,之后出现一系列攻击性暴力行为和犯罪行为等问题。未成年人作为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和暴力行为的关注者,长此以往受到暴力的反复刺激,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内向、自卑,甚至对外界的一切人和事物充满敌意,最终形成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家庭是未成年人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任何行为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中充斥着暴力使得未成年人在潜意识中形成任何事都可以用暴力方式解决,从而形成了严重违反社会规范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他们会将暴力攻击行为作为日常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性格鲁莽冲动,缺乏自我控制力,喜欢暴力血腥,在思想意识上淡漠法规法纪,做任何事都不计后果,进而出现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未成年人长时间感受不到爱与关怀,当他们需要寻求安慰时,会将目标转移到社会上,且未成年人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尚且不足,此时,在不法分子的引诱下,极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二)家庭结构因素

    良好的家庭结构需要包括父母双方和孩子的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进而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受到不利影响。现阶段,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持续攀升,单亲家庭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等,随着国家离婚率的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出现的频率也在持续增加。父母离异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心理阴影,影响其今后的婚姻生活。未成年人在残缺的家庭环境中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爱,使得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自己被抛弃的概念,且容易在学校或社会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或遭受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使其极容易产生自卑和怨恨的心理,此时,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引诱下,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种家庭结构被称为“空巢家庭”,这类家庭中的父母通常迫于生计外出打工,还有的未成年人父母双亡或离异将子女抛弃,导致未成年人不得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而这些未成年人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的持续攀升,导致大量未成年人无法得到父母在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而老年人通常对于未成年人极为溺爱,缺乏科学的教育,针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更不会批评和正向引导,进而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逐步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个性心理和人格发育不健全,最终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做出犯罪行为。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未成年人步入社会的第一成长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确保家庭在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积极正向的教育功能,能够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能够通过正确教育与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早期的开发与感染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教育难以取代的。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错误不当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情绪或对抗情绪,长此以往,造成未成年人心理扭曲,进而出现犯罪行为。现阶段,大部分家庭中采取的教育方式中,以溺爱放纵和简单粗暴两种方式为主,在溺爱放纵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往往没有节制,父母在生活中对本该由子女完成的任务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得子女形成骄纵的个性,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父母对子女所犯的过错过于包庇和袒护,导致未成年人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念,且无法经受挫折、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走向犯罪。部分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犯错后,不会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正向的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施加惩罚,不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拒绝孩子的各种请求,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产生自卑感、焦虑感,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最终形成心理障碍与人格障碍,逐渐出现反社会性人格,常用欺骗和谎话去骗取其他人的信任,进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父母的道德素养、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会对未成年人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而深远的影响,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着父母的言行举止,并在潜意识中进行模仿,父母善良、正直的品格会给未成年人性格与品质的塑造发挥着积极正向地引导作用,而一些不良习惯与处事方式也会使得是非辨别意識与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产生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未成年人出现情绪情感障碍,养成各种生活恶习,在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下,使其出现各种违法犯罪问题。家长的一些不良嗜好和行为方式成为未成年人违反社会规则、做出犯罪行为的主要诱因。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早期的能力开发、心理、情绪情感的塑造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依据孩子的能力与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积极与学校教师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优势特点,注重发挥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孩子以自己的优势弥补弱势,最终实现能力的互补。在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智力与体质方面的教育,将对孩子的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提高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感,从而能够引导孩子打开心扉,积极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使家长能够针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断优化与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家长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要保持亲密的关系,使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热爱家庭、重视家庭的观念,并提倡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父母要分别承担起各自在家庭中的重要责任,以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家长需要摒弃以往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彻底消除家庭暴力问题,避免家庭暴力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提高家长与未成年人的素质,强化法制观念

    家长需要提高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以积极乐观、正向的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思想意识的形成及个性品质的塑造,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不做违背社会规则和违反社会纪律的事,自觉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依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与子女积极沟通,了解子女喜欢和热衷的事物,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及心理教育理论知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心理及行为进行正向的引导。同时,家长还需要强化自身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积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内容,明确社会各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方面的职责,提高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父母要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当子女出现不正当行为时,要对其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约束,严肃地告知子女这种不良行为背后的危害及影响,对子女任何的违规行为要进行及时制止与纠正,帮助子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避免其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旦发现子女出现犯罪行为,要积极鼓励子女向国家或相关机关寻求帮助,将给他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与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学校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生存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危险的防范意识及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的活动,积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依据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与关爱。政府需要加大对兴建打工子弟学校的投入力度,保证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帮助他们能够跟父母一起生活,解决长期留守问题。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社会需要为单亲家庭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依据单亲家庭的生活情况及经济状况对其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并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进行正向宣传,引导社会大众转变原有的对单亲家庭的错误观念,消除社会对单亲家庭的偏见,避免社会舆论对单亲家庭成员造成负面影响,进而使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三、结语

    家庭环境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树立、性格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及家庭缺陷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发生,进而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家现阶段需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积极发挥全社会的优势力量对不良家庭环境问题进行解决,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环境,进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慧敏,刘昕,游涛.家庭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成长过程的影响及介入对策——以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为例[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4):32-43+25.

    [2]王臻爽,王平达.浅谈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2(1):184-185.

    [3]李旭东.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不良因素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15-20.

    [4]王奇,胡秋其,陳轶.试述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