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3年我国部分高校硕博学位论文中 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
万宇
摘要:对2000—2013年间159篇硕博学位论文的完成年代、来源、研究的主题、方法等做了描述与分析。结果发现,论文数量呈现“波浪型”增长态势的同时,显现出论文来源较为分散、研究主题有所缺失、研究人群选择单一等问题。为此给出研究者应结合国际研究新动态,了解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把握研究趋势;积极增加相关学科知识积累,开拓多学科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深度;重视研究方法多元,避免重复研究,加强研究规范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残疾人体育;硕博学位论文;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05;G81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4-0066-05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sport for handicapped people in master and doctor
degree theses from some universities in China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13
WAN Yu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publication years, origins, research topics and methods of 159 mater and doctor degree theses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13,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hile the number of the theses showed a trend of wavy growing,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ppeared: scattered thesis origins; somewhat missing research topics, undiversified research group choices etc. Therefore, the author offer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researchers should, based 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w developments, understand handicapped peoples need for sport, take hold of research trend, actively increase related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ccumulation, open up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vision, increase research depth, value research method diversification, avoid repeated research, strengthen research standardization etc.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sport for handicapped people;master and doctor degree theses;overview
当今社会,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窗口。为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国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2015年)》等法律和政策,促进了残疾人体育健康发展。对残疾人体育的研究,也成为当下社会学、教育学、医学、体育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培养专家学者的园地,硕博学位论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一定阶段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残疾人体育”、“残障人体育”、“适应体育”、“特殊体育”以及“残疾类型+体育”为检索主题,模糊检索出1989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的174篇硕博学位论文。去除与残疾人体育研究相关度不大的15篇,以剩下的159篇(博士学位论文11篇,硕士学位论文148篇)为对象,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残疾人体育研究现状,总结残疾人体育研究热点,为未来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1论文的完成年代
被检索的159篇硕博学位论文中,自2000年发表第1篇硕士学位论文后,总体呈现起伏较小的“波浪型”增长态势,分别于2004年(6篇)、2008年(19篇)、2012年(30篇)出现急速增长现象,并在2012年达到顶峰,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高峰出现在2008、2010、2013年各2篇。这些状况的发生、发展得益于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在物质生活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使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同时每4年一届的残奥会,特别是2008年的残奥会,使公众进一步了解残疾人体育,关注残疾人发展。因此,相关的科研成果进入多产时期。
2论文来源
2.1研究单位
目前,各高校纷纷设立了残疾人体育研究室,培养了一批该方向上的研究生[1]。据统计,已完成残疾人体育硕、博学位论文成果的高校达45所,其中包括8所体育类院校、22所师范类院校、15所综合类大学,学位论文数分别占到42.1%、37.1%、20.8%。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篇、博士学位论文4篇)是研究成果产出最多的学校,上海体育学院也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篇)的研究成果分别位于综合类和师范类大学的前列。硕博学位论文的研究单位遍布全国的24个省市,相对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北京、上海、武汉、苏州等地,而位于西部的研究单位较少。
2.2研究者
针对论文的研究者进行了统计排名,结果显示研究者高达300多位,而有两篇及两篇以上硕博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研究者仅14位,同时发现真正主攻残疾人体育的研究者并不多。北京体育大学的卢雁从2003年开始,陆续撰写与指导有关残疾人体育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16篇,可视为残疾人体育研究领域的高产研究者。近两年成果较多的研究者是山东师范大学的袁锋和首都体育学院的余丽华,分别在残疾人乒乓球项目、轮椅篮球项目上指导了6篇与4篇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的卢雁、上海体育学院的吴雪萍、福建师范大学的吴燕丹3位研究者还是该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卢雁、吴雪萍两位研究者所在高校的2013年博士招生简章中,已明确标出两位研究者招收残疾人体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
3论文的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即残疾人体育研究的大体方向,本研究对159篇硕博学位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以及论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采用文本分词技术提取研究的关键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张军献[2]、郝传萍[3]、齐超等[4]对残疾人体育研究的归类将其归纳为5个研究主题:残疾人竞技体育、残疾人康复体育、残疾人群众体育、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其他研究。统计显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主题出现频率最高,硕博学位论文59篇,占总数的42.1%;其次是“残疾人竞技体育”,论文42篇,占到总数的26.4%;排在第3、第4位的是“残疾人体育其他研究”与“残疾人群众体育”,论文数量分别为21篇与20篇;出现频率最少的研究主题是“残疾人康复体育”,17篇,只占10.7%。其中11篇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4篇)、残疾人体育其他研究(4篇)、残疾人竞技体育(2篇)、残疾人康复体育(1篇)。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研究是硕博学位论文研究数量最多的主题。在此研究主题上共有55篇硕士学位论文和4篇博士学位论文。论文多数集中在师范类大学,占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主题49%。根据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主题的特点,笔者进一步对59篇硕博学位论文建立分析框架: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实证与理论结合研究。
分析发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自2008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现状研究逐渐回落,理论研究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有所回升。研究者的关注点从学校体育的“软硬件”问题,转移到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特殊体育课程标准研究以及探讨各类型残疾人的有效教学手段等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研究的论文有43篇。从2005-2012年有30 位研究者[5-13],针对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体育状况进行了调查。一致认为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困难重重,存在没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与评价不符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等一系列问题;而体育师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教学环境差、教师培训少等问题出现在中西部的特殊学校[14-19]。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论文有5篇,王善坤[20]、陈丹[21]、穆兴丽[22]在特殊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上,从各自的角度做了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认为人才培养应有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培养方案,应注重残障个体生理、心理特点方面知识的学习。徐小青[23]发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空间,进行了大胆尝试,从理论上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的领域目标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在探讨各种运动项目如何进行教学以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上,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证明了游泳、健美操、太极拳等都是残疾人体育教学的好项目[24-26]。
2)残疾人竞技体育。
残疾人体育研究中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关于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研究,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研究共有45篇论文,研究成果最多的学校为北京体育大学(15篇,包含2篇博士学位论文)。自2007年以后该研究主题处于高增长态势,原因是受2008年残奥会召开及国家对竞技体育重视的影响。研究者从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残疾人运动赛事、残疾人运动项目发展、残疾人运动员身心状况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对地方各省竞技体育现状调查上,赵景艳[27]认为云南残疾人竞技体育有过辉煌但管理混乱,常规训练与比赛受场地、经费、科研等因素干扰。随后王顺[28]对湖南的调查中得出了相同结论。蔡木勇[29]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竞赛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发现,我国较短时间内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集权式直接管理模式,但存在竞赛形式单一、承办赛事较少等问题。陆贝[30]从人文关怀理念出发,对残疾人运动员整个参训过程(参训前、参训中和退役后)深入调查与分析,认为残疾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和就业问题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多数研究者对残疾人坐式排球、轮椅篮球、轮椅竞速、聋人足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从科学训练、战术分析、技术改进的视角出发,为残疾人竞技体育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31-34]。
3)残疾人群众体育。
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残疾人的社会融入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部分研究者对北京、上海、河南、吉林、山东等省市残疾人群众体育做了调查,认为残疾人在思想上都能认识到体育为健康带来的益处,也十分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但在实际参与中受到经济、锻炼环境、专人组织与指导等因素的制约而影响锻炼效果与积极性[35-40]。徐成立[41]根据人均综合GDP排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个城市调查后得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残疾人只占所调查人数的14.6%,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比例,其原因与以上研究者的调查结论一致。韦委[36]从肢体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社区支持的研究视角出发,发现上海杨浦区在法律、人力、物力的支持上都做得比较好,并认为志愿者在助残扶残过程中带来一股新鲜的血液,有利于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
4)残疾人康复体育。
康复体育是运动疗法的发展与延伸,是运用体育的手段和各种运动的方法,借以治疗疾病与损伤,预防并发症,解除消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功能全面恢复,达到康复的目的[30]。残疾人体育最早诞生于残疾人的康复治疗[42]。专家认为体育运动超越医学康复的优点在于它的娱乐价值,通过体育活动,病人可以获得运动的激情和对生活的乐趣。而硕博学位论文中对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研究较少,仅有17篇。研究主要从康复方法与康复理论两个方面展开。其中15位研究者探讨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及不同运动方式对各类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如张文玉[43]认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练习对智障人士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李品梅[44]也发现太极康复法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在康复理论研究方面,王文平[45]从社区融合的角度尝试构建残疾人康复体育的模式,实现以体促健的愿望。
5)残疾人体育其他研究。
除以上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外,残疾人体育的研究中还有21篇硕博学位论文涉及其他的主题,主要是关于残疾人体育器材的开发、残疾人体育的管理、残疾人体育权利、残疾人运动价值,特奥运动历史等。研究者对这些研究主题的涉足,拓宽了残疾人体育研究的领域,同时也解决了研究的盲区。
4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残疾人体育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种。
统计结果表明有93篇论文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占到58.5%;有55篇论文使用定量研究方法,11篇使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分别占34.6%和6.9%,可以看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占主流,特别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研究中;而残疾人竞技体育与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研究是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在残疾人体育其他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159篇硕博学位论文中,除了3篇硕士学位论文只用了1种具体研究方法外,其它论文都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而11篇博士学位论文均用了3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在有关定性的研究中主要使用行动者研究方法的有7篇、个案研究方法9篇、内容分析法2篇、比较法2篇、访谈法82篇、文献法95篇。在有关定量的研究中绝大多数论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122篇)、实验法(16篇),其中大部分论文用到了卡方检验、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多变量分析、因素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残疾人康复体育的16篇定量研究论文都运用了t检验。
从研究的人群来看,159篇硕博学位论文中有110篇论文涉及到了具体的研究人群,有74篇论文中研究人群类型在2种或2种以上。研究对象主要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及各类型残疾人群,其中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有51篇,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方面;其次是以肢体障碍为研究对象的论文42篇,大多集中在残疾人竞技体育与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研究主题;多重障碍、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偏瘫等残障类型的研究人群也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主要集中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等研究主题。但以脑瘫、自闭症、严重情绪障碍以及中重度以上各残疾类型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研究还未发现。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3年间的159篇硕博学位论文分布于全国的24个省市,45所高校,涉及300多位研究者,其中论文指导者就高达124位。可以看出文献来源分散,真正以残疾人体育为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偏少。残疾人体育硕博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缺失表现为研究内容的重复性较高,难以从新的视角对问题进行研究,如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研究高居不下,论文数达50多篇。这一方面说明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表明研究者对于研究范畴关心程度一致,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残疾人体育学科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在研究问题上缺乏创新与突破。
残疾人体育硕博学位论文研究主要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主,但对不同的研究主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应各有偏重。如残疾人竞技体育与康复体育需要加强定量的研究,资料的获取上应强调一手资料的重要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研究需结合定性分析,才能更好地挖掘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
5.2建议
1)把握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
加强残疾人体育在上述范畴的研究,逐渐扩充残疾人体育研究领域,以提升残疾人体育研究的全面发展及拓宽残疾人体育学术研究领域。同时,更需充分了解国际上残疾人体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新动向,合理把握当下我国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热点。有专家对国际残疾人体育的相关研究综合分析认为:“21世纪残疾人体育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残疾人的教育与个人发展”[46]。基于此,如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方面,应重视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师资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而研究主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应多元化,目前残疾人体育研究在语言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自闭症与发展迟缓等5种障碍类别的研究仍是盲区,建议后续有兴趣的研究者可投入以该障碍类别为对象的研究。
2)注重研究视角的选择。
体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的营养和学术支撑。残疾人体育的研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多学科研究。随着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将会有更多视角和方法注入到残疾人体育研究之中。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硕博学位论文研究的视角,过多集中在对残疾人体育的现状调查、竞技运动上,缺乏从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角度研究残疾人体育对残疾人主体在文化、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也缺乏国外的发展状况与相关资料的研究,没有大量引进国外指标作为参考资料,进行国内外比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残疾人体育研究的发展。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中应积极增加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加强理论研究和“跨学科”交叉研究,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实现残疾人体育硕博学位论文水平的较大提高。
3)加强研究的规范。
研究者对残疾人体育的研究,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研究的深入与全面,避免研究的重复与落后;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集思广益,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把控研究内容撰写的逻辑性与合理性,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时代特征、社会特征和前沿特征。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查询[EB/OL]. http://yz.chsi.com.cn/zsml/
queryAc&yjxkdm=0403&zymc=&pageno=1,2013-12-20.
[2] 张军献,谈卿. 近二十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J]. 成都体育学院报,2007,33(2):107-111.
[3] 郝传萍,卢雁. 近20年我国适应体育研究评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7):28-32.
[4] 齐超. 近十年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回顾及发展展望[J]. 中国特殊教育,2012(2):14-18.
[5] 周艳茹. 京、津、沪地区盲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6] 孙伟伟. 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7] 吴子艳. 苏、锡、常地区特殊学校聋哑学生课余体育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8] 朱卫东. 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跟踪调查与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9.
[9] 张梦娣. 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10] 程晓玲. 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1.
[11] 赵志荣.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05.
[12] 谭丽清. 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13] 王红. 山东省特教学校体育健身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 段晓霞. 兰州市残疾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15] 王佃江. 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16] 徐辉. 新疆地区盲人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7] 李洪娟. 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对策的研究[D]. 延安:延安大学,2012.
[18] 洪邦辉. 贵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19] 周坤. 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20] 王善坤. 残障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理论探索[D]. 长沙:湖南大学,2005.
[21] 陈丹. 中美特殊体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22] 穆兴丽.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硕士研究生适应体育专业方向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23] 徐小青.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论构建[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4] 李萌. 盲聋学校盲生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1.
[25] 侯雪. 长春市普通高校残疾学生普及游泳课教学可行性分析及方案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6] 杨玉冰. 盲人习练八式太极拳的教学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7] 赵景艳. 云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28] 王顺. 湖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9] 蔡木勇. 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发展现状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30] 陆贝. 我国部分残疾人运动员参训过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31] 王甜甜. 2010年坐式排球锦标赛参赛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
[32] 陈勇. 轮椅篮球战术体系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 邸晓芳. 对我国残疾人轮椅竞速项目训练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4] 史可涛. 我国S6级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江福英仰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 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1.
[35] 刘莉娟. 北京市城八区残疾人从事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36] 韦委. 上海市杨浦区肢体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社区支持的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37] 黄化芳. 河南省城市残疾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D]. 开封:河南大学,2010.
[38] 席宇. 吉林省三城市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1.
[39] 崔召福. 山东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0] 苗新见. 残疾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2.
[41] 徐成立. 我国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2] 金宁. 残疾人康复体育[G]//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运动疗法大会暨“5?12”康复医学国际论坛论文汇编,2009:2.
[43] 张文玉.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练习对上海市智障人士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44] 李品梅. 太极康复法治疗脊髓损伤后截瘫的临床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06.
[45] 王文平. 社区融合理念下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体育模式的构建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46] 韩松,李勇勤. 国际适应体育研究评述[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8-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