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张衍东

    摘要: 本文从“精心设置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引发思维碰撞”“合理选择实验主题,保证学生安全”和“完善实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信心”这四方面入手,就优化实验教学,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07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优化实验教学,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精心设置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喜好和特点来开展实验活动。这其中,设置实验情境来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入到科学实验之中,还可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了皮球掉进树洞里的图,并设计了一个情境,即“有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洞口又深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怎么办呢?”学生展开了猜想,并进行了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如果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学生非常好奇,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由此引出了本课的教学主题“浮力”。学生质疑:“什么是浮力?所有的物体都能受到水的浮力吗?……”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猜想,将泡沫、石块、木头、乒乓球、橡皮、钩码等物体放在水中,它们是会下沉还是上浮。学生猜想之后,笔者进行了实验,进行了一一验证,学生得到了非常直观的结果。通过具体情境来引入实验教学,学生的探究兴趣都非常浓厚,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引发思维碰撞

    合作学习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科学实验,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运动的快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问学生:“你们关注过自己平时走路的速度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吧!”接着,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笔者分发的表格完成对走路速度的测量。然后,教师请学生拿出工具,完成表格。实验过程如下:第一:学生先明确实验内容,即用不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五米;第二,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第三,学习用秒表测量时间的方法,并借助计算器来计算速度;第四,用卷尺来测量距离;第五,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来交流“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分工合作,学生对“运动的快慢”这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合理选择实验主题,保证学生安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难度较大,也不易控制,并不适合学生在课上进行研究,在实验教学之前,科学教师要对每个实验都进行反复测试,排除一些不适合小学生操作的、难以控制的实验,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小灯泡?”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拿出了小灯泡的实物,请学生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并带领学生梳理了小灯泡各个部分的名称,认识了电池和导线。接着,教师请学生尝试着画点亮小灯泡的连接图。之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图纸进行了实验展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是怎样在电池、小灯泡、导线中流动的。虽然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危险系数并不是很大,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整个实验过程都由教师演示。

    四、拓展第二课堂

    课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非常关键,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真正实现“做中思”和“做中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课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难度较高,教师需要构建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的家庭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和自主设计中,逐步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探究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灵活使用饮料瓶、小石子以及各种铁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然后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测量仪表和装置,比如温度计。为学生的自主制作提供相应的素材,满足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学习需求。在主动参与中,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范围有了明显的拓宽。利用家中的白布和手电筒设计与光与影相关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这些都能够体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科学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及途径,很多学生能够主动的利用这一载体,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完善实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完善小学科学实验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固体的混合和分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了两次实验探究,实验的内容分别是“探究不同固体混合后质量的变化”和“探究不同固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请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结束后,教师请小组之间的成員进行相互评价,学生可以从实验次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说明和补充。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全面地来认识自己,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科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共同努力。这其中,精心设置实验情境、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合理选择实验主题、完善实验评价体系是优化小学科学实验的四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小东.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3):69-71.

    [2]王双双. 多学科交叉特征——小学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90.

    [3]方方.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