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

    陈敏

    摘 要:六安市金安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近年来该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快农机大户、合作社发展,围绕扩规模、促规范、提能力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服务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调研

    中图分类号:F323.3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8.038

    六安市金安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拥有耕地面积近100万亩,近年来该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快农机大户、合作社发展,围绕扩规模、促规范、提能力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服务组织。

    1 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5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8家,6家合作社被命名为全市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全区共拥有社员1069人,占地面积5万m2,机库面积3万m2,维修间面积0.1万m2,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83台,固定资产0.8亿元,其中机械资产0.6亿元,基础设施资产0.2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机耕、机播、机收和植保作业面积约68万亩,占本区总作业面积的68%,其中合作社参与全程托管面积为7.7万亩,跨区作业39.1万亩。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服务模式为全程托管、单作业环节订单作业、跨区作业、自给经营式等,各占比约5%、9.6%、26.4%、59%。54家农机合作社年收入0.47亿元,其中作业收入0.27亿元,其他收入0.2亿元。

    2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未来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但是,目前服务组织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阻碍着社会化服务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认识不足

    与兄弟县区相比,虽然合作社的数量较多,但是真正软硬件设施配套、上规模、上档次的不多。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成立的初衷是貪图国家的惠农政策,以为成立之后就能多享受补贴政策。这样的组织与一般农机户的区别是多了一张营业执照。同时,社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只懂得农机操作技术,但是缺乏规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对国家的“三农”政策也是知之甚少。这样一来,无形中限制了服务组织的发展。

    2.2 数量依然较少

    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是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土地向大户集中、农业生产全程依赖农机,农业产业将分化为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其中经营组织包括: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组织包括:农机作业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未来农机服务组织将承担起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任。金安区现有农业人口140万,实有耕地面积接近100万亩,按照平均每个服务组织年服务面积5000亩计算,100万亩约需200个服务组织,而目前全区只有54个,并且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型,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低下。因此,未来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任重道远。

    2.3 规范化程度较低

    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有”标准来看,目前很多合作社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1)在基础设施方面,多数合作社没有场库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不愿投入,另一方面是建设用地审批困难。多因素综合,造成了大量农机具的露天存放,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降低了合作社收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合作社发展。

    (2)在机械装备方面,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拖拉机、收割机等耕、种、收机具,水稻育插秧机械、高效植保机械和谷物烘干机械等农业机械偏少,存在作业缺项和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全程机械化的现实需求。

    (3)在运行机制方面,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培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很多合作社内部管理粗放,运行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4)在财务管理方面,目前多数农机合作社按照作业面积和交易量分配利益,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部分合作社存在着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不利则散的现象,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5)在服务规模及作业效益方面,很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局限于满足自身作业需求,社会化服务较少,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效益比较一般。

    2.4 扶持政策得不到落实

    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合作社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牵涉到金融、税务、土地等多个职能部门,在没有监督检查的情况下很难落到实处。

    3 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建议

    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认识问题,也有客观条件限制,既有政策落实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制约,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这里谨提农业和农机部门几点建议,一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将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合作社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发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试点项目,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在主要农机具上安装信息化设备,实施作业指挥调度和作业质量、面积的监控;四是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作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