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养气
【摘 ?要】
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因此,阅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着意于营造一种“静默”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深度解读课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默读
关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学术界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更是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通过知网以“初中语文阅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发现约两万条结果,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者对这项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然而,阅读的目的在于了解读物的内容,而环境是制约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课堂这种集体化、目标集中化的环境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待事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要想通过阅读来发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前提即是要把学生自己的理解提取出来,而提取的方法,即是“静以养气”,用默读营造互不干扰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一、“默读”课文的理论依据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方法始终以齐声朗读为主,这种“流水账”似的阅读方法存在较大弊端,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而记忆也仅停留在课文文本层面,甚至朗读过后对课文不会留下任何印象。针对传统阅读方法的弊端,笔者提出了课堂全程都以默读为主要阅读方式这一方案,理论依据如下。
首先,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安静的环境能使个体对事物的注意力更集中,缩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而默读是无声的阅读,也可称之为心读,在课堂这一集体化的大环境下,默读营造出了安静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的思绪受不到干扰,从而对课文文本和主要内容有着更深的认识,便于学生记忆,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适当提升阅读的速度,能做到手、眼、心的协调统一。由此可见,默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洞察身边的事物,从而提高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此外,阅读是一项终身性的学习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人在阅读时都是以默读为主,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课堂这一平台,让学生掌握默读的技巧。严格来说,默读并非只是无声的阅读,更重要的,是在通过默读来记忆部分重点内容,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和写作意图,以及“边读边批”;因此,将默读作为学生课堂阅读的主要方式,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是满足学生终生化学习需要的重要途径。
二、“默读”课文的组织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是贯穿始终的,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数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让学生以默读为引,由浅至深,逐渐揭开课文的面纱,从而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以“范进中举”一课教学为例,本课节选自《儒林外史》,课文包含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是感知课文的艺术形象,三是了解课文的价值取向。为此,笔者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环节,并引导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默读课文。
在课堂开篇,笔者利用多媒体简要介绍了《儒林外史》的相关信息,继而导入新课。
在第一个环节,笔者首先让学生们默读一遍课文,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①读课文脉络;②读课文人物;③读主要内容;④读文本特点;同时用提问来启发学生:如何才能让阅读更有效?在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开始默读,默读完毕后笔者提出了一个探究小课题,主题为:说一说你对这篇课文的第一印象。有了默读的基础,此时学生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因此,通过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学生们已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基本情况,随即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笔者再次让学生们默读一遍课文,随即设置问题串:
①课文的主线是什么?
②课文主线涉及到了几个关键人物,分别是谁?
③说一说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⑤课文的文本特点有哪些?
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们展开探究,提炼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以及作者塑造人物的特点和这篇课文的文本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揭开课文的面纱,并落实教学目标。
在第三个环节,笔者让学生们最后一次默读课文,同时边读边用笔标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阅读完毕后再次设置探究课题:
探究①:课文背景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探究②上一课学习了《孔乙己》,对比孔乙己与范进之间的异同。
探究③:针对课文主线,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围绕三个探究课题,笔者让学生们合作分析,概括这篇课文的价值取向,并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懂得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以默读为媒介,汲取文学作品中的精髓,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结 ?语】
总之,“静”是会心阅读的前提保障,即便在课堂这种集体环境里,“静”仍然是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切入点。因此,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图书馆,品味人人都需遵守的“阅读规则”,感知阅读对象的灵魂,只有这样,方能體现阅读的价值,让学生终生都在阅读的海洋里遨游。
【参考文献】
【1】杨素敏.浅谈默读与静思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0)
【2】陈敏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3】张秋兰.默读与静思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14)